您的位置首页  煤炭能源  采煤

山东济宁:实施生态修复重塑绿水青山

山东济宁:实施生态修复重塑绿水青山

  以采煤塌陷地治理作为推动转型发展、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山东省济宁市探索出了“控转并举、科技支撑、生态修复、盘活资源”等多元化的治理模式,2018年至2020年,济宁市累计投入资金19.02亿元,实施历史遗留露天矿山生态修复项目78个、采煤塌陷地项目124个,修复破损山体1.6万亩,治理采煤塌陷地12.1万亩。

  矿产资源丰富的济宁市,拥有煤炭储量150多亿吨,年产原煤8000万吨。长期的煤炭开采,让生态环境“遍体鳞伤”。煤炭采空区塌陷地、废弃采石场等一度成为济宁发展生态之城的“拦路虎”。

  2018年,济宁市以非煤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规划编制为契机,开展了历史遗留非煤露天矿山地质环境现状调查工作。据资料显示,济宁历史遗留责任主体灭失露天矿山共造成土地破损面积9.7万亩,每年由于采煤造成的土地塌陷面积达4万亩。目前,济宁市土地累计塌陷面积78万余亩。

  近年来,济宁市秉承统筹实施、集中连片、规模建设的原则,分阶段、分批次制定了治理进度表,将全市划分为三区,通过以优先恢复耕地为主,因地制宜的开展生态修复治理行动。即:东部生态景观治理区,重点实施邹城市太平煤矿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工程、邹城市中心店镇沉陷区生态农业治理工程、曲阜市兴隆庄沉陷区文旅产业治理工程3项工程;中部城市功能开发区,重点实施兖矿集团沉陷区接续产业治理工程、太白湖新区塌陷地生态修复工程、太白湖新区塌陷地生态修复工程、济宁高新区接庄街道采煤塌陷地治理工程、任城区唐口煤矿采煤塌陷地治理工程5项工程;南部湿地保护治理区,重点实施微山县傅村街道塌陷地农渔业治理工程、鱼台县鹿洼积水塌陷地湿地生态治理工程2项工程。

  围绕农业治理、生态治理、产业治理,济宁市在重点推进农业复垦的同时,大力推广光伏基地、储能和生态旅游、自然恢复等治理新模式,推进治理新技术应用,建设“塌陷地+光伏”基地,打造汶上农业复垦,高新区十里营、大屯村塌陷地生态修复治理项目等一批示范项目,发挥引领带动作用,形成资源共享、要素互补、产业互动的良性治理机制。

  2020年,济宁都市区绿心项目“渔樵耕读”启动区正式开工,标志着山能集团探索产业导入型采煤塌陷地综合治理新模式按下启动键。

  “启动区位于还没有塌陷的山能集团东滩煤矿六采区地表,通过推进土地预治理工程,将煤矿开采影响范围内的优质表土挖取集中存放,利用矸石充填。”山能集团生态修复综合治理办公室主任贾明献介绍。此举不仅解决了矸石存放占用问题,还平整恢复了土地,为导入现代农业产业园创造了优良条件。

  “我们现在所在的地方,原来都是塌陷地,经过治理,眼前看到的这片水域,基本都保持了原有的生态。”济宁邹城市太平国家湿地公园服务中心高级工程师黄鑫说。塌陷地治理不再单一采用传统的“挖深垫浅”治理模式,通过放缓波,让塌陷区里形成不同坡度,形成了水生植物群落。有了植物,塌陷区生态环境逐渐持续向好,目前区域内湿地面积占比达到42.75%。

  在现场记者看到,邹城太平国家湿地公园犹如一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大地之上。走进公园,芦苇荡随风起伏,杨柳枝随风摇曳,目之所及皆是风景。

  早些年,这片面积达数十平方公里的土地却是另外一番景象:大面积的采煤塌陷使有营养的土壤与地下沙砾混在一起,让这里的植被失去了生存的根基,旱时黄土飞扬,涝时渍泥遍野。太平镇有5万多亩采煤塌陷地,属于无法复垦的重度塌陷区。济宁市综合采用岸坡治理、生态复绿、鱼塘整治等方式,按照国家湿地公园的建设标准实施生态治理,将此打造成煤炭塌陷地新生湿地建设样板。

  在规划设计上,湿地公园主建筑群区域面积约18万平方米,内容包括观澜书院、汤家花园、古刹禅林、柳隩渔村,整体建筑布局采用“南静北闹”的格局,各处独具匠心:渔村车水马龙、书院宁静致远、花园归田园居、禅林古朴厚重,既起到了环境治理的作用,又体现了“孔孟之乡”的文化底蕴。

  碧波倒映着岸边的杨柳,湖面上还不时有飞鸟低空盘旋。目前,太平国家湿地公园生长着高等维管植物400种,栖息着脊椎动物215种,国家Ⅱ级保护珍稀鸟类15种。优良的生态环境还引来了全球“近危”物种、被称为“鸟中大熊猫”的震旦鸦雀和世界“极危”物种青头潜鸭。以前的“疮疤”已成为融生态保护、科普教育、湿地体验等功能于一体的“生态客厅”。

  实施沉陷积水区生态修复,开展平原水库规划建设、人工湿地水质净化工程和鼓励扶持接续产业项目建设。2020年,济宁市针对沉陷区土地利用适宜性进行评价,以高水平、高标准推进采煤塌陷地治理,并编制了“十二明珠”项目规划,结合乡村振兴、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等契机,以乡镇为单位实施全域土地综合整治。

  “十二明珠”范围内预存的土地复垦费用,由政府与煤炭企业对接,签订委托代为治理协议,政府统一组织实施治理,并监督企业按年度销售收入3.5%的比例预提采煤塌陷地综合治理费,投入采煤塌陷地综合治理。

  2019年10月,兖矿清湖生态科技(山东)有限责任公司把生物链治水·靶向珍珠养殖技术带到了太平国家湿地公园。通过改善水质,调节水域生态平衡,他们在31个塌陷坑塘里挂养了珍珠蚌共计109万只,预计年收入可达2000万元。该公司总经理助理费林江说:“自动化管网定时定量通过管网输送藻类营养液,可以让珍珠蚌更好地生长,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养殖水域自西向东全长共16公里,能够带动1000多名农民致富。

  利用充沛的水资源优势,湿地公园与当地养殖企业和居民合作,联合开展珍珠养殖项目。在养殖现场,工作人员划着渔船,将一个个装有珍珠蚌的寄养笼子扔到水下,通过智能投喂系统向这些珍珠蚌输送养分。

  在泗水县圣水峪废弃矿区土地修复项目中,惠丰农业开发工程有限公司累计流转土地8000亩,修复土地2000亩,种植葡萄700余亩,种植地瓜、蔬菜、樱桃等果蔬百余亩,种植的农产品均已通过有机食品认证、生态原产地认证。同时,该公司建造了200余亩湿地,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湿地小气候,吸引众多动物聚集,为区域物种多样性打下了良好的生态基础。

  “以前这里到处是露天矿区,百余家矿厂随意开采铁矿资源,矿坑密布、乱石遍野、尾矿遍地,水土流失严重。受土地质量和气候的影响,高产量的农作物也无法种植,只能种植花生、红薯等抗旱的经济作物。”回忆起当年乱采滥挖带来的沉重灾难,圣水峪镇后等齐村原支部刘玉岱不堪回首。村民的收入来源单一,日子难过,年轻人只好外出打工,村里剩下大量留守儿童和老人。

  自废弃矿区土地修复工程启动以来,年轻人告别四处奔波的日子,在家门口就能打工致富,妇女和老人也可以到生态农场里干些力所能及的活儿。这样一来,每户村民的年收入都由几年前的几千元增加到了现在的几万元。

  “目前,在我们公司干活的附近村民有五六百人,月工资平均有四五千元。年岁大点的和家庭妇女在果园上班,按日节算费用,每天有百八十元的工资,上一天有一天的钱,工作较为自由,基本上一年四季都有活儿干。”该公司董事长孙泽岭向记者介绍。

  截至2020年底,该公司累计支付农民土地流转金和本地农民工资1.04亿元,累计向附近村集体、个人捐款捐物300余万元。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TAGS标签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