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煤炭能源  采煤

从人刨、机割到智采——看阳煤一矿三代矿工采煤方式的变迁

从人刨、机割到智采——看阳煤一矿三代矿工采煤方式的变迁

  在井下工作了8个小时后,吕谊彬显得有些疲惫。简单收拾了一下,他便回到办公室,将当班所发现的隐患问题上传到煤矿双重预防管理信息系统。随后,在吕谊彬的带领下,记者走进通风区大数据检测监控室。只见两面墙上各有一面巨大的电子屏幕,多画面实时显示井下采掘、运输等生产环节情况;室内正中央的工作台上,十余台显示器一字排开,呈现着井下各种生产数据。监控屏前,一位女职工认真盯着屏幕,不时在本子上记录下指标和数字。她介绍说:“这套智能化煤矿安全监控系统,实现了井下生产各系统之间联动控制功能和全数字化传输,能有效提升煤矿安全生产整体水平。”

  吕谊彬今年34岁,是名副其实的“矿三代”,父亲、爷爷都是曾经奋战在煤矿生产一线年,在父亲的“怂恿”下,他从部队复员后来到一矿,成为一名井下通风员。十几年来,吕谊彬见证了煤矿生产的巨大变化。“绿色矿井、智能化采煤、一键启停,这些现代化的煤矿生产环境和方式,对于爷爷和父亲那两代矿工来说,是做梦也不敢想的。”吕谊彬说。

  吕谊彬的父亲吕永恒已退休5年,曾是阳煤一矿井下机电工人。1976年参加工作时,上班头三天背诵的口号,至今老人还记忆犹新——“争学大庆抓路线,脱皮掉肉不为难,争取拿下三四五万(345万吨/年)。”

  吕永恒回忆说:“我刚参加工作时,井下工作面支护使用的是铁梁、铁柱和木垛,工人干活用的是大八磅锤、大簸箕锨和大洋镐。那时候,每次走进巷道,眼睛就忍不住往顶板上瞅,生怕哪块石头掉下来砸脑袋上。采煤工作点只有三四平方米,风钻声、炮声震耳欲聋,空气污浊,炮烟呛得人流眼泪,咳嗽声不断。”

  尽管采煤技术落后,吕永恒与工友们干劲十足。采掘、机电、通风、运输……各工种各环节密切配合,为祖国建设源源不断产出原煤。“在艰苦的工作环境中,我们矿工形成团结一心、协作互助的精神,这辈子也忘不了。”吕永恒感慨地说。

  上世纪80年代,一矿从西德、波兰引进了掩护式支架和当时先进的采煤机,安装在井下工作面。说起第一次见到采煤机的场景,吕永恒双目闪耀着激动的光彩:蓝色支架依序排开,支架上的荧光灯一片雪亮,银色的立柱熠熠生辉,钢铁巨梁将顶板牢牢托住,两名机组司机操作着上下摇摆的采煤机头“轰隆轰隆”地割煤,不一会儿就挺进工作面六七米,支架工手里拿着不足150克重的操作把,往支架上一塞,油亮的立柱便自动升降。第一次见到这些“洋玩意”,吕永恒和工友们大开眼界。但由于技术力量跟不上,一旦机器出现故障,矿上都得派车去省城太原请外国专家来维修。

  吕永恒告诉记者,大约上世纪90年代,阳煤集团煤机装备制造业开始发展壮大,自主研发、生产的现代化井下生产装备在煤炭开采中逐步挑起大梁。采煤机实现了重复记忆割煤,支架自动跟机拉架,供配液实现智能远程控制,瓦斯浓度与采煤机速度联动控制,工作面视频监测,生产数据分析信息等实时回传,地面调度室实现远程集中监控……吕永恒说:“那时候矿上的专业科班生越来越多,设备一旦出现异常,能及时组织技术人员抢修,大大缩短了故障排查和处置时间。”

  与如今一矿众多受过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的员工相比,作为企业第一代矿工,吕永恒的父亲吕进梅是从农村直接走进矿山的。

  1954年,吕进梅走出盂县山村,成为国家煤炭处第七建设处的一名工人。1956年一矿建矿,吕进梅跟随七建加入到建设一矿的先锋队伍中。据吕永恒回忆,受生产环境和技术所限,从井下上来,父亲除了眼白和牙齿是白的,脸、手以及身上的工作服都是黑的。在井下,他们头上淋着黑水,脚下踩着脏水,采煤主要靠人力,打眼放炮、镐刨人推,还得提防瓦斯爆炸、冒顶、透水等事故的威胁。吕永恒说:“那时候,父亲最担心受伤,井下地面高低不平,照明设施落后,一不留神就有可能磕了头、崴了脚,一旦受伤,好几个小时也出不了井口。”吕永恒告诉记者,从他父亲那一辈起,在井下最难、最险的生产一线,党员干部、生产骨干、高级技术工人总是自告奋勇地冲在前面。

  吕谊彬接过父亲的话:“我们这一代矿工赶上了煤炭生产的黄金时代。”如今,井下综采全部实现机械化,数字化、智能化开采水平不断提升,采煤工艺发生性变化。比如在自动化综采方面,开采新工作面割第一刀煤时便将各项数字设定好,一按电钮,自动采煤机、无轨自移设备车就会有序地工作,正常稳定地生产,人工干预很少。“现代自动化综采机械设备替代了人工操作,过去一班40多人干的活儿,如今只需20人,采煤工作面的人越来越少了。”吕谊彬说。

  据阳煤集团技术中心负责人介绍,过去采煤靠人工,手持大板锹,头戴照明灯,干活像抢险打仗。有的巷道,人进去腰都直不起来,只能佝偻着身子干活儿。现在采煤靠机器,割煤机开起来,滚滚乌金被送到了传送带上,人只需监测机器,掌子面宽敞明亮,防护支架坚固结实,把煤层牢牢顶住,再无冒顶之虞。过去一人拼了命一天采煤不过几吨,现在依靠机器,效率提高了几百倍。过去各类煤矿事故多发并发,现在基本上消除了事故隐患。过去要想了解生产情况就得下井去工作面,现在坐在办公楼监控室的大屏幕前就能把生产现场看得一清二楚。过去的煤矿工人文化水平普遍偏低,现在的矿工中大学生不少,硕士生、博士生也有。

  一矿井下煤炭采掘方式的变化,只是阳煤集团建设现代化煤炭企业的一个缩影。真正让广大矿工骄傲的是,近70年来,阳煤集团由大变强,从人工到机械化,再到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的飞速变迁,企业正在走向高质量发展。开拓创新、凝心聚力的矿工精神,成为激励新时代阳煤人努力工作的强大动力。

  如今,阳煤集团正在引领煤炭生产技术,推进煤炭的安全绿色智能化开采,推动工业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在煤炭生产过程中的综合集成应用,打造数字矿山和智能矿井,围绕同心做人、合力做事的企业核心理念,带领广大职工从有限的资源开采迈向无限的资源利用,从重工业迈向新兴工业服务业,加快构建高质量现代产业体系,建设安全、廉洁、高效、低碳、绿色、共享新阳煤。(聂晓彬赵贤牛青麓)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 标签:煤矿工人割煤视频
  • 编辑:王虹
  • 相关文章
TAGS标签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