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电力能源  核电

中核这十年 中核工程:坚决打赢核工程发展攻坚战

中核这十年 中核工程:坚决打赢核工程发展攻坚战

  征程荡荡,丰碑座座。党的以来,中核工程坚持以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抢抓新一轮科技与产业变革赋予的历史机遇,践行“强核报国、创新奉献”的新时代核工业精神,实现了一系列历史性突破。相继问鼎中国工业大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国家优质工程金奖、中国质量奖、全国精神文明单位等多项殊荣。

  习总强调,要坚持有利于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有利于提高国有经济竞争力、有利于放大国有资本功能的方针,推动国有企业深化改革。十年来,中核工程坚持“自我”,不断改进企业治理与经营管理模式、完善市场化机制, 持续增强创新活力、提升管理效率。

  秉承“抓住公司核心能力、围绕公司核心主业,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指导原则,通过加强组织领导、建立体系保障、创新开发思路、强化风险管控,压实各业务单位主体责任,着力打造 “做强核化、做优核电、做大海外市场”的市场布局。设立市场开发归口管理部门,成立专业领域分公司,明确细分市场战略发展方向,发布市场开发顶层制度。充分利用拳头产品开拓市场,着力打造核工程全寿期“4S”服务平台,多措并举不断提升市场开发管理服务效能,助力公司跻身国际一流行列。

  秉承“抓住公司核心能力、围绕公司核心主业,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指导原则,通过加强组织领导、建立体系保障、创新开发思路、强化风险管控,压实各业务单位主体责任,着力打造 “做强核化、做优核电、做大海外市场”的市场布局。设立市场开发归口管理部门,成立专业领域分公司,明确细分市场战略发展方向,发布市场开发顶层制度。充分利用拳头产品开拓市场,着力打造核工程全寿期“4S”服务平台,多措并举不断提升市场开发管理服务效能,助力公司跻身国际一流行列。

  千秋基业,人才为本。中核工程坚持人才可持续发展战略,实施“核星计划”,加快引进高端人才,通过引才机构推荐、顾问咨询、双聘共享、项目合作等方式引进一批引领公司发展的科技领军人才。遵循科研技术人才发展规律,打造了“精准培养,一人一策,内外结合”公司全周期人才培养机制。畅通技术人才发展通道,依托重大工程培育人才,搭建了科研技术线与型号(工程项目)线人才发展双体系。

  十年来,中核工程不断加大自主投入支持力度,自主研发年度投入从2016年的0.5亿元增长到2021年的4.3亿元,增长近8倍。强化落实科技创新长效激励机制,促进重大科技成果产出与转化。深度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推进标准项目“国际化”。积极主动开展设计优化和型号研发,牵头建立标准体系规范,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

  科技自立自强是决定我国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能力。作为核能科技创新的国家队,十年来,中核工程坚定不移以科技创新作为战略基点,上下同欲,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

  中核工程历经核电技术引进/消化吸收、自主设计、自主知识品牌“四级跳”。打破发达国家技术垄断,自主设计研发百万千瓦级三代核电技术华龙一号;积极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推动中国自主核电技术及装备走出去,锻造亮丽的“国家名片”。华龙后续机型创新工艺系统方案已基本研究确定,技术参数国际领先,加快了我国压水堆技术从“并跑世界”到“领跑世界”的脚步。与此同时,作为国内唯一的核化工、核燃料元件生产线工程研究设计单位,中核工程掌握乏燃料后处理与核废物处理的设计运行核心技术,设计建成821玻璃固化工程项目,全面助力我国不断实现高放废液处理能力新的突破。

  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中核工程以第三代核电自主能力为依托,研发玲龙、微堆等新堆型,实现先进堆型型谱化。以先进核电技术带动装备国产化,自主研发设计非能动安全系统及设备、双层安全壳系统及设备、数字化全自动装卸料机等燃料操作系统及设备,型谱化、系列化的乏燃料运输容器、中低放废物水泥固化处理线成套设备等核电设备,打破国际垄断,填补了国内空白。

  全面推进以设计为主向研发与设计并重的战略转变,充分发挥核化工、核电、核燃料元件生产线与核材料等型号开发总体院优势,以型号引领创新。在做好“六大工程研发基地”基础上,多渠道开展工程科技创新,推动“小核心、大协作”协同创新,深化与集团兄弟单位,高校、企业、科研院所的长期合作,助力集团核科技水平整体突破,提高核电、核化工、燃料元件生产线在国际上的水平和竞争力。

  习总指出,产业链、供应链在关键时刻不能掉链子,这是大国经济必须具备的重要特征。十年来,中核工程坚定不移走高质量总承包道路,同时充分发挥总承包业务模式优势,整合上下游资源,促进产业链协同高效发展。

  与集团内核电建设单位(中核建)开展战略合作,在设计、数据共享、数字化交付、技术创新、管理创新、模块化、先进焊接和检测等七个领域深度融合,相关成果已在项目上应用。联合集团内核电建设单位及集团外科研院所,共同申请设立国家能源研发创新平台——智能建造研发中心,打造数字化建造、物联网应用技术、模块化建造技术、先进施工技术、先进焊接及检测技术五大实验室,全面提升核电设计水平和建造技术能力,降低核电项目施工造价成本。依托 华龙一号首堆示范项目,中核工程努力实现EPCS全过程智能化、数字化与工程数据链贯通,以“一网一平台两保障+N终端”为核心,部署数字核电及智慧工程建设,目前已建成“5G+工业互联网”为应用基础的数字化设计和智慧工程管理平台,探索出一套有利于工程质量、安全、进度、成本管理的一体化数字化管理运作模式。

  2021年5月19日,在习总的见证下,公司重大工程项目田湾7号机组和徐大堡3号机组开工,成为国际核能合作又一标志性工程。2015年6月,李克强总理考察中核工程时指出,“你们在铸国之重器,为中国发展强筋壮骨。你们为我撑腰,我去国际舞台为你们扬名”。党的以来,中核工程累计承担了36台核电机组的工程总承包工作,高质量建成14台机组并交付业主,所建机组持续安全稳定运行。

  中核工程深度实施从建设到运行的纵向一条龙及运维4S发展战略,以贴身兜底式的业务模式,为业主提供中长期技术服务规划和总体解决方案,全方位满足工程实际需求。2021年,实现技术服务领域新签合同额22.19亿元,较2015年增长近43倍,实现指数级快速增长。

  高质量建造具有战略意义与溢出效应的国家级重大项目,实现基础固链;提升关键环节创新能力,打造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的产业链,推进技术补链;通过产业链创新带动集团工程建设、装备制造业发展,助力集团产业集群建设,推进融合强链;通过打造数字核电、数字核化工,推进转型发展,推进优化塑链。

  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是国有企业的“根”与“魂”。十年来,中核工程坚持以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全国国企党建工作会议精神,以高质量党建引领保障高质量发展。

  中核工程建立了完善的理论学习体系,涵盖党委会“第一议题”学习、中心组学习、理论学习小组、宣讲会、支部“三会一课”等,通过领导带头学、支部集中学、个人自主学、专题研讨学,打通理论学习“最后一公里”;建立了贯彻落实上级决策部署工作机制,以实际行动落实习总对核工业及中核集团指示批示精神。

  围绕工程总承包主业,中核工程构建了“两层级一体化”党组织管理模式,打造“总承包”特色党建品牌,实现党的建设与工程建设“双示范”、“双丰收”。不断把党建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全力推进深化改革和科技创新,提前完成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全部任务,成功入围国务院新一批“科改示范企业”。

  千帆竞发,奋辑者先;中流击水,勇进者胜。在从核工业大国迈向核工业强国的重要历史时期,中核工程将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接续奋斗,一往无前,加快创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核能工程公司,以宏伟篇章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TAGS标签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