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油气能源  非常规气

姚明父母回望新中国体育70年,称起初并不想让姚明打篮球

作者:丁文娴、王镜宇

七十年间,与共和国同龄的方凤娣经历了很多个“没想到”。

1964年,当15岁的她第一次摸到篮球,还无法料到会与体育结下如此紧密而长久的缘分。正如十年后,已是女篮国家队队长的她对美国篮球有所耳闻,但怎会知道,日后自己的儿子会作为选秀状元踏上大洋彼岸的那片土地。

作为亲历者,见证了一代代运动员的成长,目睹新中国体育攀下一座又一座高峰,方凤娣感慨于生活日新月异的变化,她的丈夫、同为篮球运动员的姚志源则直言:“现在什么都比以前好,还不是好一点点。”

电线杆下好乘凉

初三以前,方凤娣的生活与体育几乎没有交集。

直到有一天,身材修长的她被上海市静安区少体校教练跟到学校,才开始懵懵懂懂地接触篮球。毕业后,方凤娣进入上海市青年队,1970年调入国家队,19岁的姚志源同年加入上海男篮。

上海的风雨操场,是他们共同的记忆。

“风雨操场”不遮风也不挡雨,是室外泥土地。摔跤后沙土渗进伤口,反复结痂反复摔,总也好不了。夏天方凤娣练完球回家,原本白白净净的她经整日暴晒,爸爸妈妈看了心疼地直摇头。实在天气恶劣,大家就到办公楼里跑楼梯、仰卧起坐、跳绳,“反正教练总有办法”。

姚志源还记得,训练休息时没地方遮阳,大家便排成一溜儿躲进电线杆的阴影里。“下午三点钟的时候只能进七八个人,四五点的时候全队都能进去。”

后来风雨操场终于盖起了球馆,队员们自己打蜡、做维护,每次训练前先细心地拖一遍地。不过僧多粥少,各队还得室内室外轮着练。

那会儿各方面条件都很简陋。上海队每年发两套衣服、两双回力鞋。“要是碰上黄梅天,两件衣服能干吗?”方凤娣摇着头说。且篮球多急跑急停,后跟和前脚掌的海绵很快便碾碎,磨得脚生疼,鞋帮还经常被汗水浸烂而断掉。修修补补是常态,体工队的老皮匠、小裁缝,各个项目组的运动员都很熟。

从惨败中看世界

尽管如此,相比于前辈,方凤娣、姚志源还是赶上了好时候。70年代,中国体育界正逐渐破除封闭,对外交流比赛的机会越来越多。

其中多数是友谊赛,中国队借此艰难而缓慢地探知着世界篮坛水平。

方凤娣印象最深的是1976年,那时她已是国家队队长,为备战恢复亚篮联席位后的第一届亚锦赛,6月女篮出访日本,对阵前一年世锦赛亚军原班人马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