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油气能源  石油

历史捉弄:日本人在东北40年没采出石油新中国10年建成大庆油田

历史捉弄:日本人在东北40年没采出石油新中国10年建成大庆油田

  带领着向导、助手和随从几十人,二十匹骡马,组建了一支石油考察队,踌躇满志地来到了牡丹江上游的森林地带。

  当时都这里尚未进行开发,满眼望去,只有一片林海莽莽,沿途颇为辛苦,不时有队员倒下,然而,新带国太郎的脚步却异常坚定,只要能够在他们控制的中国东北找到石油的存在,那么日本将从此摆脱缺油的困境,甚至能够从此实现鲸吞中国的愿望。

  经过长达一年半的努力,新带国太郎通终于确定了油田最可能的位置:海拉尔盆地,在这里,新带国太郎布下四口钻井进行钻探,出人意料的是,仅仅是第2口钻井挖150米深时,便提取出了硬化的沥青。

  这突如其来的成功使得新带国太郎瞬间一阵头晕目眩,看样子,东北石油的发掘梦想即将实现,而日本也将从此摆脱“缺油国”的标签,“国运长久”,一飞冲天。

  然而,新带国太郎怎么也想不到的是,这次自己采上来的这一点微不足道的油花,几乎是日本在这几十年里在东北的最大收获。

  事实上,日本人并不是第一个想要在东北寻找到石油的国家,早在1903年,沙皇就曾经在中国满洲里一带进行过矿产开发,在当时的扎赉诺尔煤矿里,有人发现了疑似“沥青”的伴生物,只不过还未经确认,1904年的日俄战争就爆发了。

  日俄战争最终以的惨败告终,随后,日本从人手中夺取了在东北的特权,开始进行各种地质勘探,试图为掠夺我国矿产作准备。

  当时日本派遣了大量的勘探队,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例如,1908年发现了阜新煤田和鞍山铁矿,1913年7月,还在辽宁发现储量巨大的菱镁矿石。

  要知道在当时整个世界上,只有匈牙利能够出产这种矿石,这一发现可以说直接推动了日本军工的跃迁。

  东北地域辽阔广袤,绝大部分的土地都被茂密丛林所覆盖,这使得日本人的勘查进展缓慢,数年没有丝毫收获。

  这场石油勘探的失败使得美孚石油公司大失所望,在上世纪20年代的时候,主流的科学观点还是认为石油是通过海相地层诞生的,因此当时的美国专家给中国下了定性:认定中国天生就是贫油地区,无法开掘石油,这也就是日后“中国无石油论”的由来。

  “中国无石油论”在客观上,对日本人掠夺我国油藏产生了一定的迟滞影响。毕竟日本人的专业技术要远逊于美国,既然美国人都说没有是有,那想必就是真的没有。

  当时的人们还只能是雾里看花。虽然“中国无石油论”甚嚣尘上,但是,也是有相当人为此而感到不甘心的。

  第一个就是后来的“东北王”张作霖,东北是他控制的核心区域,如果在这里有了石油,那必定会极大提升其本人的实力和影响力;其次,便是日本人,此时的日本人对东北渗透多年,早就将东北划入了自己的控制范畴,也是一门心思想在这片土地上找出石油。

  1928年,张作霖再次斥巨资请美孚石油公司来东北进行勘探,或许“拿人手短”,这一次美国专家倒也没扫了张大帅的兴,只是含糊其辞地表示,发现了几处油苗,有开掘出石油的可能。

  美国人的这番消息极大地刺激了日本人,正因如此,日方才在1929年派出新带国太郎开启了文章开头所提到的第二度勘探。

  这场勘探历时两年、花费3万日元,当新带国太郎提取到石油类成分的第一时间,日方报纸也立马展开了大肆宣传,将这一点油花形容成了储量巨大的油田,似乎是在刻意与张作霖进行攀比。

  对于这件事日本人倒还不是很急,毕竟石油不会跑,只要自己稳步推行吞并东北的政策,那么用不了多久,这些油藏将全是自己的囊中之物。

  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由于蒋介石推行的不抵抗政策,东三省全境沦陷。这时的日本人再次来到了昔日挖出石油类成分的海拉尔盆地,试图进行更大范围的开采。

  令他们意外的是,昔日的新带国太郎只挖了150米便找到了石油成分,而这一次,国夫、远藤隆次等人挖了720米深,却没有看到一星点油花。

  对于这个结果,日本人当然不肯死心,之后的几年里他们再度投资了数百万日元的重金,对附近地区进行大规模勘探,就连上千米的大型钻井也打了十几个。

  只可惜,除了采取到一点沥青以外,依然一无所获,石油类成分倒是开了不少,只不过都不能用于使用,这样的结果令日本人咬牙切齿。

  一直到最后的日子里日本人仍旧未死心,在1940年,还花大代价调来一台R式旋转钻机,钻井了2000米,这一次他们终于看见油了,只不过,这些石油量极少,而且含硫量很高,以当时日本人的科学技术,不具备提炼能力。

  在海拉尔盆地,日本人专心致志地忙了14年的时间,钻井60口,如果从日俄战争结束日本人开始找矿算起,时间则已经接近四十年,直到1942年,筋疲力尽的日本人再也折腾不起,最终选择放弃。

  海拉尔盆地到底有没有石油呢?答案是有的,不过开采难度大也是线年才在这里打出了第一口井日产百吨的苏131井,到了06年前后,年产量已经突破了50万吨,不过这都是属于后话,以日本人当时的技术水平想要开采,无异于天方夜谭。

  1934年前后,日本人也在阜新盆地进行开采,这一次他们仅仅只在地下153米深处,便提取出了石油成分。

  当时的日本军方在得知这个消息以后可谓是弹冠相庆,在同一时间,他们就制定了未来长达十年的开采计划,钱还没摸到,就连怎么花都想好了。

  之后几年时间里,日本人在此地投入了数十台钻机,开了多口几百米深的钻井,但是所获得的成果却寥寥无几,最终他们才不得不承认,之前所开采到的那一点石油只是巧合,阜新盆地不构成工业开采的条件。

  虽然后来绞尽脑汁也在这里打下了几口钻井出了点油,但其产量实在不景气,只有每天有7~8吨。1940年,日本国内的石油消耗量高达350万吨,这千八百吨的年产量连个零头的零头都够不到。

  长期以来,日本本土就极其缺乏石油资源,偷袭珍珠港以前,日本人的石油都有80%是依赖于美国,此时美日战争已经近在咫尺,为了能够在未来的战场上不受限于人,日本人必须尽快找到新的石油来源。

  1940年,东南亚石油总产量高达1,000万吨,而且当时东南亚的驻军却又是极少的,只有三三两两的欧洲殖民者军队,此时欧洲本土深陷二战,这些部队几乎不堪一击,况且东南亚半岛上除了石油以外还有丰富的橡胶资源,这在当时都是重要的战略资源。

  1940年,日本人终于动手了,在法国人向德国人缴枪之际,率先占领了法属印度,准备以此为跳板,鲸吞整个东南亚。

  可是这一举动迅速被西方国家洞察,为了对日本进行,以美国为首,欧洲国家也冻结了日本海外所有资产,与此同时宣布对日本进行禁运。

  此时留给日本的时间不多了,他们全部的战略石油储备能够维持15个月,等到15个月之后,日本一切军舰飞机战车全都会原地趴窝。

  珍珠港战役虽然声势浩大,但是日本主力部队并未参与,这场战争的重要目的只是为了迟缓美军的行动,此时日本人的全部注意力都放在东南亚的几大产油区。

  此时的东南亚基本属于荷兰和英国的势力范围,为了不让日本人拿到油田,荷兰和英队在撤离时,将油田全部炸毁,只留给了日本人一片废墟。

  未了能够使东南亚油田恢复运转,日军将所有在中国的工程师全部调往此地,彻底放弃了对中国的石油勘探。

  起初我国的石油开采前景并不被人所看好,毕竟、美国和日本三方都曾经在此失败,以新中国初期一穷二白的状态,很难说就能真正发掘出石油。

  然而戏剧性的一幕出现了,1959年9月26日上午,在侵华日军留下的钻井旧址的2公里处,我国松基3号正式开始生产,日产量13.02吨。

  由于此时正值新中国成立10周年前夕,松基3号所在的油田便被黑龙江省委欧阳钦命名为“大庆油田”,就此中国历史上最为著名的油田横空出世。

  经过一年的建设,大庆油田已经可以做到年产油300万吨,这一伟大成就不但打破了中国“贫油”的论断,更是掀开了中国石油工业崭新的一页。

  这和双方的钻井深度有一定关联,当时日本人在此地钻井的深度仅仅只有1000米,就匆匆放弃,而“松基三井”却钻到了1300米,到了这时,地下就开始喷油了。

  其次,这也与日本当年勘探技术落后有关,事实上,大庆油田的主要产油区内,只需钻到600米左右,便会喷油。

  多年以后,每当我们回顾这段历史,不仅会为其感到惊奇,如果日本人当初在此地再钻深300米,甚至是100米,测量地点再多几个,那么他们很有可能就能够对大庆油田进行提前开采。

  以大庆油田的产量来看,这些油田足以支撑日本人完成每年300万吨的军事需要,那么也就是说,日本其实根本无须对美国开战。

  然而现实中从来没有如果,有句老话叫做:吉人自有天相。在历史的捉弄之下,日本人显然不是那个“吉人”。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TAGS标签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