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油气能源  石油

百岁院士的石油情:选了这一行就要为石油事业奉献终身

百岁院士的石油情:选了这一行就要为石油事业奉献终身

  1945年,从当时的重庆中央大学地质系毕业后,他便一直扎根于我国的石油勘探开发和地质研究工作。

  这期间,他见证过“大庆石油会战”油井喷薄而出的盛况;经历过“胜利油田会战”为确定探井位置辗转难眠的日夜;并参与制定了我国渤海湾盆地主要复式油气藏模式及滚动勘探开发方案,对我国陆相生油理论、含油气盆地构造类型等研究作出重要贡献。

  摆在李德生面前的,至少有3个选择:第一,到中央地质调查所做一名调查员;第二,进入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负责科研工作;第三,留校,当助教。不论哪个,听起来都不错。

  这几个去向虽好,但他总是忍不住想起在校时乘坐的校车——因为当时国内石油工业几乎是一片空白,缺少汽油,校车只能把用桐油、茶油、菜籽油等植物油炼制的柴油当作燃料,一路上慢慢悠悠、走走停停,原本1小时的车程通常要花费至少两个小时。

  说来也巧,李德生毕业前夕,正赶上玉门油矿的矿长严爽到中央大学“招兵买马”,并放出豪言:“只要是中央大学的毕业生,来者不拒。”唯一的要求是:玉门条件艰苦,要做好吃苦的准备。

  直到现在,他都记得自己初到玉门油矿的场景:走走停停两个月,终于踏上了那片陌生又荒凉的戈壁滩。

  李德生是我国两次重要石油会战——大庆石油会战和胜利油田会战的见证者和亲历人。他在石油勘探开发领域的专业地位,也由此奠定。

  1959年12月,李德生接到命令调往大庆,压力也随之而来——油田开发初期,基准井1号、基准井2号全部打空,只有基准井3号在1300多米处见到了油层。下一步该怎么走?谁都拿不定主意。

  他从当时的松辽、大庆长垣北部地震构造图看到,大庆北部地区有3个面积更大的构造区域。即便基准井3号见到了油,但因为构造面积小,主力油层也不可能集中在这里。于是,他提出了“向北部勘探”的建议,时任石油工业部部长便派他去选定了3个勘探井位。

  事实证明,李德生选对了。这3口井不但都出了油,产量也很稳定。在这一基础上,他们推断这3口井下的油,很可能是连在一起的。也正是基于这个判断,才让大庆油田终被发现。

  从勘探、开采难度上来说,胜利油田比大庆油田高了太多。大庆油田的发现过程虽然也很难,但它毕竟处在一个相对完整的构造带上,找到了就是找到了。而胜利油田则是一个“断块油田”。

  地质学上对这类油田有个很形象的比喻:一个盘子摔在地上,碎成很多块。能在一个“碎块”里找到油,换到另一个“碎块”上就未必找得到。因此,要对这种断块式构造做出准确判断,就必须详细分析当地的岩芯、化石、地层等数据。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李德生结合我国含油气田构造特点,把当地多达七八十个的“碎块”油田的油层类型一一画了出来,并根据它们各自的特点,大致归纳出6种基本类型,然后根据不同的类型,对症下药。

  胜利油田的经验取得了巨大的成功,由此总结出的一套理论——“渤海湾盆地复式油气集聚(区)带的理论和实践--以济阳等拗陷复杂断块油田的勘探开发为例”,获得1985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

  除胜利油田外,华北油田、大港油田、辽河油田、及天津塘沽海洋油田的勘探开发工作,都相继使用了这一理论。

  2022年10月17日,李德生迎来了自己的百岁生日。生日会上,他还不忘嘱咐自己的学生:将来,我们整个能源行业要按照碳达峰、碳中和这个目标前进。

  “图要一笔一笔地描,野外要一步一步地走,取上来的岩芯要一米一米地看,拿到的测井资料要一段一段反复分析研究。”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 标签:石油被谁发现的
  • 编辑:王虹
  • 相关文章
TAGS标签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