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油气能源  石油

1973-2022年原油价格战争史

1973-2022年原油价格战争史

  2022年欧美国家再度陷入大通胀的时代,而这一情景在50年前也同样发生过,纵观人类经济史,每次大通胀的背后,都有原油的影子。

  原油的价格上涨主要受到供给端影响,如战争,OPEC减产等,而原油的价格下跌通常是在经济危机引发需求端减少,从而引发价格回落。

  历史大宗商品的价格涨跌顺序中,通常原油最晚启动,并且也是最晚到顶部的商品,背后的逻辑包括原油物理形态属性,同时原油在通胀中所扮演的角色也是极其重要。

  1970年代,石油定价权掌握在以“七姊妹”为代表的西方跨国石油公司手中,它们依靠各自国家在与经济上的强势,以极低的成本垄断了世界大部分原油资源从勘探、开采、运输到贸易、加工、提炼、销售的整个过程。

  通过瓜分市场、掌控价格、确定产量等形式实施控制,使得油价长期处于1-2美元/桶的极低水平,为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业经济发展提供了充足且廉价的能源资源。

  1973年10月,第四次中东战争爆发,为打击以色列及其支持者,欧佩克中的阿拉伯成员国宣布收回石油标价权,将原油价格从每桶3美元提到10美元,触发二战之后最严重的全球经济危机,持续三年的危机中,美国工业生产下降14%,日本下降20%,波及所有工业化国家。

  1978年底,全球第二大石油出口国伊朗国王巴列维下台,政局动荡,同时爆发两伊战争,引发第二次石油危机,全球产量从每天580万桶降到100万桶,油价暴涨,从1979年初的每桶13美元涨至1980年的每桶34美元,导致发达经济体全面衰退。

  1980年之后西方国家的经济陷入衰退,对于原油的需求减少,以沙特为首的OPEC决定“限产保价”。但此举导致OPEC市场份额下降,从1979年的47.8%下降至1985年的30.1%。其他OPEC国家暗中增产,大幅度挤压沙特在全球的市场份额。

  在1985年底,沙特决定放弃“机动生产商”的角色,不再限制自己的产量,导致国际原油价格从1985年11月的31.75美元/桶下降至1986年4月的10美元/桶,降幅达70%。

  1985-1988年世界油价下跌使苏联共计损失400亿卢布,这也成为了后来苏联解体的一个重要原因,苏联主要收入来源切断。

  总结:1973年至1985年十二年间,战争引发原油的价格大幅上涨,而原油价格下跌主要是因为经济下滑,引发需求减少,同时OPEC内部产油国在原油需求下滑期间,陷入囚徒困境,引发价格下跌。

  我们在前期的文章中分析结论:高油价大概率导致经济危机发生,在1970年代极其严重(见文章:原油与大通胀时代!)

  经济危机开始了,1973 年11月,从英国迅速扩展至其他西方国家,持续约2年时间。它是30年代初以后40余年间世界经济危机中最严重的一次。其特点是:生产下降幅度大,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工业生产下降8.1% ,危机持续时间较长;大批企业倒闭,西方发达国家仅资产在100万美元以上的大公司就倒闭了12万家,失业人数猛增,美国的失业率达9.1%。

  1975年底资本主义各国失业总人数为1850万,达战后30年来的最高纪录;固定资本投资大量缩减,其中日本下降幅度最大,达28%,美国最小,也达到16.6%,在各项投资中,房屋建筑投资缩减的幅度最大,接近30年代初大危机时的水平;金融领域震荡激烈,美国银行倒闭了180多家,英国股票价格下跌幅度超过30年代初;通货膨胀加剧,国际贸易萎缩。

  1971年,为防止美国黄金储备的严重枯竭,尼克松政府宣布暂停按布雷顿森林体系所规定的以每盎司黄金换35美元的价格向美国兑换黄金;当年12月,美元正式贬值7.8%;1973年1月,新的美元危机再度爆发,2月2日美元再度贬值10%.至此,以美元为中心的布雷顿森林货币体系宣告瓦解,经济危机呼之欲出。

  1974年8月9日尼克松因水门事件下台后,福特政府主张用高利率控制通货膨胀,反对增加联邦政府开支,曾多次运用总统否决权反对减税。1975年第一季度,美国通货膨胀率达到12%,国民生产总值下降达10%以上,失业率达到8.3%,经济形势恶化,直到1976年才缓慢回升。

  1979年下半年起,第二次石油危机爆发,石油价格猛涨,严重打击美国经济,加剧美国外贸逆差,加深滞胀趋势。美国经济三年内几经起伏,工业生产指数呈现下降-回升-下降的W型曲线。企业倒闭数急剧增加,相当于1933年的水平,失业率高达10.8%,刷新上一次的记录。

  危机期间,物价普遍大幅度上涨,1980年美国通货膨胀率高达13.4%.对外贸易逆差也创下364亿美元的新记录,出口值从1981年第二季度到1983年第二季度下降19.8%.直到1981年,里根成为美国总统后,运用减税、减规、减开支和节制通货流量等里根经济学,才使得美国经济逐渐走出滞胀,出现巨大的回升。

  而高通胀下,通常有较大的压力,1987年美股的股灾发生的毫无征兆。10月之前,美股走势总体较为健康,道琼斯指数在8月25日达到2722.42点的阶段性高点后小幅回落。10月开始,道指下跌速度逐步加快,特别是10月19日的“黑色星期一”,道指单日跌幅达22.61%,市场陷入极度恐慌,大量卖盘堆积导致交易系统崩溃。随后两个交易日道指大幅反弹,此后逐步恢复正常。

  在1980年到1988年的两伊战争期间,伊拉克欠下了一些阿拉伯国家的债,其中欠科威特的债务为140亿美元。伊拉克希望石油输出国家组织(OPEC)降低石油产量,上涨石油价格,获利后偿还债务。但科威特提高了其产量,造成油价下降,希望以此来迫使伊拉克解决它们之间的边境争执。

  伊拉克指责科威特借两伊战争的机会在伊拉克境内建立军事基地。伊拉克声明,它作为其他阿拉伯国家与伊朗之间的缓冲地在两伊战争中为所有阿拉伯国家做了一个贡献,因此科威特和沙特阿拉伯应该免除伊拉克的战争。伊拉克出于战略安全考虑,企图占据科威特。

  1990年8月2日凌晨1时(科威特时间),在空军、海军、两栖作战部队和特种作战部队的密切支援和配合下,伊拉克共和国卫队的三个师越过科威特边境,向科威特发起了突然进攻。经过约14小时的城市战斗,伊军完全占领了科威特首都。随后继续发展进攻,后续部队源源不断地进入科威特。

  伊军占领了科威特全境,进入科威特的伊军达到约20万人,坦克2,000余辆。伊拉克总统萨达姆宣布吞并科威特,将其划为伊拉克的“第19个省”,并称它“永远是伊拉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1990年8月2日,美国发动防止伊拉克入侵沙特阿拉伯的“沙漠盾牌行动”防御行动。以艾森豪威尔号航空母舰和独立号航空母舰为首的两支美国海军舰队进入战斗地区。最后美军在当地的驻军达50万人,美国与多国联军开始袭击伊拉克。

  截至1991年2月23日,多国部队共出动飞机近10万架次,投弹9万吨,发射288枚战斧巡航导弹和35枚空射巡航导弹,并使用一系列最新式飞机和各种精确制导武器,对选定目标实施多方向、多波次、高强度的持续空袭,使科威特战场伊军前沿部队损失近50%,后方部队损失约25%,1991年4月份战争结束。

  在战争期间,伊拉克试图通过大量释放石油进入海洋,点燃石油井来引起世界的关注,阻止联军的进攻。然而这一举措却并不奏效,除了造成大量的石油泄漏以外,还给海外地区的生物带来了灭顶之灾,最终这场战争,除了泄入海湾地区的150万吨原油外,一共造成了5000多万吨的原油被浪费掉。

  1990年10月至1991年3月,美国陷入战后第八次经济危机。布什以多次降低利率和发动海湾战争刺激经济,但也难以摆脱衰退。

  此次危机持续的时间虽然不长,但危机过后,美国经济却保持长期萧条,复苏缓慢乏力。以重振美国经济的政纲当选总统的克林顿上台后,即针对里根-布什政府遗留的两大难题:巨大的财政赤字和沉重的联邦债务,提出增税节支、削减财政赤字的具体办法,即对富人增税、对中产阶级减税、精简机构、削减政府开支,进行福利制度改革等等。

  1994年的墨西哥金融危机,1994-1995年,墨西哥发生了一场比索汇率狂跌、股票价格暴泻的金融危机。不仅导致拉美的暴跌,也让欧洲指数、远东指数及世界指数出现不同程度的下跌。

  1996年的日本楼市泡沫,上世纪90年代初日本的房地产泡沫破裂,房价下跌50%,使日本遭遇了长达10多年的经济低迷。房产价格跌幅超过75%。日本政府为了拯救倒闭的房贷公司,动用了公共资金,10000个者因此在东京集结进行。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1997年7月,泰国宣布放弃固定汇率制,实行浮动汇率制,从而引发了一场遍及东南亚的金融风暴。香港恒生指数大跌,韩国也爆发金融风暴,日本一系列银行和证券公司相继破产。东南亚金融风暴演变为亚洲金融危机

  1997年12月,因不满委内瑞拉在90年代内的多次增产,沙特联合其他OPEC国家增产10%,打响了第二次石油价格战。沙特原油产量从950万桶/日增加至1998年3月最高的990万桶/日,Brent原油价格从1997年底的20美元/桶下跌至1998年3月的14美元/桶。

  沙特OPEC联盟再度陷入囚徒困境,这样的价格战在1985年发生过,在1997再度发生,并且以后在2014年也同时上演,OPEC联盟是原油价格重要主导力量。

  1994年-1996年期间,全球陷入通胀的压力,1994 年格林斯潘领导下的美联储十分重视通胀,采取的是“前瞻式加息”的框架,在产出缺口尚未转正,通胀压力出现苗头的情况下果断加息。这样的好处是经济在动能和空间上都有较好的缓冲垫。

  货币政策足够灵活,1994 年2 月美联储首次加息,1995 年2 月最后一次加息(50bp),之后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在国会听证时即暗示可能会对经济衰退做出提前反映。并于1995 年7 月和1996 年1 月分别进行了2 次预防式降息(而不是等到衰退出现)。

  运气同样重要,外部环境稳定是美联储“精准调控”的重要保障,1994年德国、日本走出衰退,全球共振复苏;主要国家达成多边贸易协定,WTO 即将成立;俄罗斯仍在亲英美的叶利钦治下;油价最大涨幅47%,全年涨幅25%,尚属可控。

  从1993年开始中国经济出现过热现象,作为推动我国经济增长主要因素的固定资产投资高速增长,1992年至1993年增速分别为42.6%和58.6%,大大超过以往的增长速度。

  投资需求带动了消费需求,当时我国正处于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过程中,投资需求与消费需求的双膨胀,加剧了商品供给的短缺状况,造成1993年至1994年全国商品零售价格指数分别上升了13.2%和21.7%,产生了较为严重的通货膨胀。经济增长过快带来的经济过热与严重的通货膨胀,成为社会经济稳定的巨大隐患。

  在此期间,原油的价格上涨受到经济的需求支撑,但是经济危机同时也开始酝酿中,1997年亚洲经济危机与2001年美国互联网科技泡沫破裂。

  发生于2001年的“9·11事件”,对美国经济形成沉重打压。为了防止美国经济进一步衰退,美联储在2001年至2003年间连续13次降息,降息幅度累计达5.5个百分点。宽松的货币政策成为此阶段前期推动油价上涨的因素。

  “9·11事件”对美国形成严峻的挑战,再加上利率的降低,2001年起,美元进入长达数年的贬值周期。从2001年初算起,美元在随后的9年半时间里贬值了约33%。特别是2008年3月份,美元指数一度跌至70~73的区间。美元作为原油的定价货币,其币值的波动对原油价格形成了重要的影响。

  2001年中国加入WTO以后,廉价劳动力和广阔的市场容量吸引外资不断涌入,制造业加速向中国转移,使得中国开始为世界提供大量物美价廉的商品;与此同时,中国大量从资源国进口能源和原材料。2001-2016年,中国的原油需求从2.29亿吨增长到5.56亿吨,年均增长6.1%;同期中国的原油进口量从0.60亿吨,增长到3.81亿吨,年均增长13.1%。

  2001年互联网泡沫以及安然的破产对于原油价格产生影响,但是在经济飞速发展的阶段,经济危机产生的影响较弱,2001年底,原世界能源巨头安然因造假账而倒闭,超过两万人因此失业。

  2001-2002年的阿根廷银行业危机,2001年12月,阿根廷银行系统出现崩溃。几乎一夜之间,阿根廷就由一个颇为成功的经济中心跌入了贫穷的深渊,此时经济方面的崩溃并没有完全冲击原油的价格下跌,因为亚洲经济与美国进入高速增长时期。

  英美军队为主的联合部队在2003年3月20日对伊拉克发动的军事行动,美国以伊拉克藏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并暗中支持为由,绕开联合国安理会,单方面对伊拉克实施军事打击。因为是海湾战争的延续,又称为第二次海湾战争。

  到2010年8月美国战斗部队撤出伊拉克为止,历时7年多,美方最终没有找到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反而以萨达姆政权早已销毁的文件和人证为由,结束了战争。

  虽然2003年伊拉克战争对伊拉克石油生产带来阶段性损伤,但并没有多少人对伊拉克战争可能影响石油供应太多关注,美国以绝对优势取得胜利,并控制了局势,油价随后跟随美国与美国强劲的经济复苏走强。

  伊拉克是产油大国,2002年平均原油供应200万桶/日,占OPEC总供应量的8.3%,2003 年已探明了石油储量达 1150亿桶,约占世界已探明总储量的8.4%。

  经济高速增长后会引发人们的乐观情绪,从而经济危机再次到来,经济危机减少对原油的需求,从而引发原油价格下跌。

  2007年,美联储为应对次贷危机开始降息,降息导致的市场流动性宽松导致大量投机需求,金融投机者涌入原油市场。金融投机的正反馈效应引发一轮先暴涨后暴跌的原油行情。

  2007年3月13日新世纪金融公司被纽约证交所终止交易,一时间,新世纪金融成为了次优抵押公司破产的典型,实际上在次贷危机发生时,原油的价格反而出现一段迅速上涨。

  新世纪金融公司成立于1995年,在1990年代末的次级抵押行业洗牌中立住阵脚后,在全美房价上扬的推动下,公司业务蒸蒸日上。但在前几年的美国房地产泡沫时期,包括新世纪金融在内的许多次级抵押公司都放松了对标准的要求。自2005年底美国房地产市场开始降温以来,该行业也受到了沉重打击。

  美国房地产从2005年开始见顶回落,2007年次贷危机已经开始,而后期全球蔓延是在2008年6月份开始,可见经济危机的传导是需要一个比较长的时间过程。

  2008年,来自美国的次贷危机开始扩散至全球,经济不振导致石油需求萎靡,进一步加剧了油价的下跌。石油价格从2008年6月的140美元/桶一路狂泄逾100美元,至同年12月33美元/桶附近,六个月时间下跌幅度超76%。

  经济危机发生时,如果银行开始降息拯救经济为主要目标,通常原油的价格并不会马上下跌,直到真正的需求开始因为经济下滑受到抑制。

  对于经济的反应更加敏感,美国在2007年10月份到达顶部已经开始回落,但是原油是在2008年6月份才达到顶部,在高通胀引发经济开始衰退期间,可能要先相信提前给出的信息。

  “次贷危机”爆发后,为了稳定经济,刺激经济恢复增长,美联储在自2008年下半年之后6年的时间里推出了四轮量化宽松(QE)政策,将联邦利率维持在0~0.25%的超低水平,并扩大抵押相关证券的购买规模。

  美联储的这种扩表行为对原油价格形成了明显影响:一方面,美联储救市刺激了经济需求;另一方面,这种大规模释放流动性的行为,强化了原油的金融属性。

  2009年各国开始重新量化宽松后,市场对于未来原油的看法分歧较大,总体来看2009年各投行机构并没有能够预测原油能够迅速站上90美元,我们看一下历史期间,各大投行对于原油的预测。

  高盛:2009年国际原油价格平均为每桶45美元,全球日均石油需求量将比08年减少170万桶,其中经合组织国家减少100万桶。目前看来油价已进入当前周期的底部,由于经济危机导致全球性需求不振,油价疲软的持续时间尚难预料。

  摩根大通:由于全球经济放缓抑制需求,2009年国际原油均价第一至第四季度分别为每桶38、40、45和50美元,全年平均为43美元,偶尔降至25美元“也不是没有可能”。发达国家经济衰退将持续到09年第三季度,发展中国家经济第二季度前也不会出现好转。09年全球原油需求将连续第二年下降,日均需求量将减少100万桶,尤其第一季度市场将出现明显的供大于求。

  美林:国际原油平均价09年预计仅为50美元,有可能瞬间下探至25美元。目前所有主要原油消费国的需求都在下降,从而给油价带来下行压力。受季度性因素影响,油价可能在第一季度或第二季度早期触底,但随着经济形势好转,下半年油价将回升。

  巴黎银行:09年纽约基准原油价格平均为每桶53美元,伦敦布伦特原油均价为52美元。第二季度,纽约油价可能平均只有42美元,不过到第四季度有望回升到70美元。

  巴克莱投资银行:美国市场原油平均价格09年预计为76美元。实际上,原油市场需求比人们看到的要强劲,去年10月份的数字显示,美国和英国的原油需求下降已经放缓,而欧佩克减产迹象日益明显,这可能导致原油市场在09年第二季度出现供应紧张。

  世界银行:大宗产品市场的牛市虽然已经结束,但油价不会回落到上世纪90年代的低水平,09年国际市场原油平均价可能为每桶75美元。

  日本能源经济研究所:09年原油平均价格为45-50美元,全年价格波动范围可能在30-60美元之间。由于全球原油需求略有下降,而非欧佩克产油国的产量将有所上升,第一季度油价将明显疲软。08年全球原油日均需求量为8584万桶,09年将减少约10万桶。

  通过历史经验来看,几乎很少可能性对于原油进行准确的预测,即使国际上知名投行亦是如此,我们通常是根据当下的行情预测未来,而期货本身就已经是未来的预期价格,并且,这一预期会不断变化。

  欧洲债务危机,始于希腊的债务危机,2009年12月8日全球三大评级公司下调希腊主权评级。2010年起欧洲国家也开始陷入危机,希腊已非危机主角,整个欧盟都受到债务危机困扰。伴随德国等欧元区的龙头国都开始感受到危机的影响,因为欧元大幅下跌,加上欧洲暴挫,整个欧元区正面对成立十一年以来最严峻的考验。

  希腊在2010年5月19日之前需要约90亿欧元资金以度过危机。但是欧洲各国在援助希腊问题迟迟达不成一致意见,4月27日标普将希腊主权评级降至“垃圾级”,危机进一步升级。

  在投资者对希腊、葡萄牙、爱尔兰和西班牙等国的财政问题日益担忧之际,欧元为“次贷”争抢的主角。2010年2月4日,葡萄牙政府称可能削弱缩减赤字的努力及西班牙披露未来三年预算赤字将高于预测,更是导致市场焦虑急剧上升,欧元遭到大肆抛售,欧洲暴跌,整个欧元区正面临成立11年以来最严峻考验。

  2011年7月22日召开欧洲峰会,就希腊救助问题进一步达成共识,欧元区统一向希腊提供1000亿欧元新融资。欧盟峰会草案显示,暂定将欧洲金融稳定机构(EFSF)期限从7.5年延长至最少15年,将EFSF利率下调至3.5%。

  草案就新的希腊救助达成一致意见,草案并称,EFSF将能够通过向政府提供来对金融机构进行资本重组,EFSF相关条款也适用于爱尔兰和葡萄牙,EFSF可以入市干预二级市场,取决于欧洲央行的注入。草案还显示,民间领域参与第二轮希腊救助的三个方案依然接受讨论,民间领域参与第二轮希腊救助的三个方案为回购债务、展期、互换。

  2010-2011年的欧债危机期间,原油价格维持坚挺,在此期间利比亚国内战争与叙利亚战争支撑原油价格,经济危机引发的空头力量在供应端紧张的多头氛围中,成为次要矛盾。

  2011年2月17日利比亚国内战争,卡扎菲领导的政府受到武装挑战。2011年3月19日,美国、英国、法国等发达国家发起“奥德赛黎明”行动,开始通过武装力量介入利比亚内战,2011年2月原油价格过百,4月阶段性触顶后开启了长达3年的高位震荡。

  叙利亚内战和利比亚战争爆发的主要因为国内经济情况差,2008年金融危机后阿拉伯国家经济增速恢复缓慢,国内通胀高企,失业率居高不下;国内政局不稳定,采取共和国体制的阿拉伯的国家普遍缺乏统治的法理性,并且政府和问题严重。

  受外部因素干涉,叙利亚是俄罗斯在中东什叶派之弧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美国为首的北约的长期吗目标;利比亚长期与美国关系紧张,也是中东反以色列的主要力量。

  利比亚2010年原油探明储量为471亿桶,占世界原油储量的3%,2010年平均原油供应量为156.1万桶/日,占OPEC供应量的5.4%。作为非洲第一大储油国,第四大生产国,且深处地中海腹地,历来是欧洲的重要能源供应地。法国道达尔、英国皇家壳牌等8家欧洲石油公司占据利比亚原油总产量的72%。

  欧债危机引发下跌,但是原油的价格保持坚挺,直至2016年OPEC开始对页岩油的价格战争。

  2014年10月,美联储宣布将逐渐退出量化宽松。受此影响,市场上流动性减少,美元币值也重新开始走强,此前持续数年的原油“流动性行情”结束。另外,彼时美国页岩油已经发展了4、5年,OPEC对美国页岩油一直攫取市场份额非常不满,从而实施了增产,企图通过价格战的方式令开采成本更高的页岩油企业破产,供给的增加进一步推动油价下跌。

  然而OPEC的想法并未如愿。增产后,美国虽然出现了短暂的页岩油企破产和产量下滑,但随着页岩油企业升级技术、压降成本,美国的石油产量衰减幅度并不大,2016年9月之后重新开启上升通道。

  2016年11月,OPEC无法承受长时间的低价主动认怂,8年来首次达成减产协议,随后在2017年两次对减产协议延期。再加上2018年5月美国退出伊朗核协议并实施制裁,供给端的减少使得油价在2016-2018年经历了一波持续的回升。

  2014年开始,原油市场开始由OPEC与美国页岩油共同主导的价格体系,当然俄罗斯仍然同样是市场重要力量。

  沙特油田爆炸并没有维持原油价格持续高位,反应出的是世界能源体系的重塑,以天然气为主导的化工品开始登上历史舞台,并且天然气在2021年与2022年将持续成为能源市场的主角。

  2019年9月14日,沙特阿拉伯国家石油公司(阿美石油公司)两处石油设施遭无人机袭击。事件发生后,也门胡塞武装宣布对该袭击事件负责。沙特能源大臣阿卜杜勒-阿齐兹·本·萨勒曼表示,无人机袭击致使沙特原油供应每日减少570万桶。这一数字约占沙特石油日产量的50%和全球石油日供应量的5%。

  2020年4月20日,市场出现了负油价的惊人场面,伦敦维加资本(Vega Capital London)的十几位交易员恶性抛售大量的WTI原油期货合约,赚取了超过7亿美元的利润。

  对此,在当天出现大量亏损的加州稀有硬币交易商Mish International Monetary提出了诉讼,指控这些交易员通过串通来操纵市场,并违反了反垄断法。具体做法是,购买特殊的“结算交易”(TAS)合约,这些合约价格将由当天的结算价值确定,然后密谋在到期前抛售大量普通WTI合约。他们交易的同时,WTI期货价格暴跌,从当天开始的每桶56美元跌至收市时的-37美元。

  该诉讼称,交易数据显示,他们在2020年4月20日的几笔交易“高度相关”,其中96.2%至99.7%的交易“同时朝同一方向发展”。在下午1点到1点30分之间,当市场收盘时,这12名交易员每分钟抛售153.5份合约,占全球WTI原油期货总交易量的29.2%。

  2021年商品超级牛市品种是天然气,并且它在2022年也持续上涨,对于美国与欧洲来说,天然气是仅次于原油的重要能源。

  2021年2月的寒冷天气也引起了整个美国的天然气价格飙升,导致除了德克萨斯以外的其他批发市场的电价上涨。2月份,为大西洋中部各州服务的PJM互联市场的批发电价平均为42美元/兆瓦时,新英格兰地区的批发电价平均为73美元/兆瓦时。

  2021年7月是有气象记录以来最热的七个年份之一,这一年全球的气温比1850-1900年高出了约1.11℃。

  2021年极冷与极热天气引发对于天然气的发电需求增加,而原油下游产品柴油的发电需求也同步增加中。

  天然气的成本是美国电价的一个重要驱动因素,因为天然气通常作为发电机组的边际(最高成本)燃料,由运营商提供电力。2020年,交付给发电机的天然气成本平均为每百万英国热单位(MMBtu)2.40美元。然而,天然气价格在2021呈上升趋势。天然气发电成本从2021年1月的3.19美元/MMBTU增长到2021年第四季度的5.04美元/MMBTU。

  欧洲在俄乌冲突爆发前已饱受天然气价格上涨之苦,而对俄罗斯的能源制裁措施使本已紧张的供需形势雪上加霜。在过去十年中,欧洲对俄罗斯天然气供应的依赖在逐渐增加。在此期间,虽然天然气消费总量总体上基本持平,但天然气的产量下降了1/3,只能通过进口填补这一缺口。俄罗斯供应的天然气占欧洲天然气总消费量的比例,从2009年的25%增加到2021年的32%。

  2021年美国夏季电力紧张引发天然气上涨对于原油也形成支撑,而2022年俄乌战争大幅推高了天然气与原油的价格,俄罗斯原油出口受到极大影响。

  2022年欧盟宣布新一轮对俄制裁措施, 将逐步实施石油禁运,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Ursula von der Leyen)公布第六轮制裁俄罗斯措施,其中包括此前争议巨大的石油禁运。

  所有来自俄罗斯的石油产品。都将被禁止。其中,原油禁运将在6个月内生效,石油产品的进口将在今年年底前全面禁止。除开禁止进口俄罗斯石油外,欧盟还打算进一步封堵住俄罗斯石油流向第三国的路径。

  根据最新一份泄露草案显示,欧盟甚至正在计划禁止“任何欧盟成员国以及旗下公司、团体、个人所拥有、租用、控制的船舶以及任何欧盟成员国旗下注册的船舶“从事将俄罗斯原油或石油产品运输到第三国的活动。简而言之,欧盟正打算禁止所有与欧盟有关联的船舶从事俄罗斯石油以及石油产品的运输活动,包括船对船STS转运服务。

  2022年欧盟对于俄罗斯原油禁运支撑原油的价格维持在110美元水平,但是由于高通胀,美国开始进入加息周期,美元走强引发有色及工业品价格下跌。

  原油本质为液体化工品,在储存空间有限的情况下,经济需求下滑引发库存上升,原油通常在经济周期下滑末期处于极大压力。

  同时我们看到原油在经济下滑初期保持强势,类似现象在2007年美国已经发生次贷危机初期表现淋漓尽致,经济下滑初期如果美国采取宽松政策,可能引发原油大幅上涨,同时大宗商品先于原油见顶回落。

  原油多次受到OPEC政策影响,OPEC是影响供应端极其重要的力量,而需求端主要还是看经济大周期逻辑。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