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油气能源  石油

日本在东北苦寻十多年为什么就是没能发现大庆油田?

日本在东北苦寻十多年为什么就是没能发现大庆油田?

  在此之前,美国也曾对中国的石油资源进行勘探调查,却也一无所获。可就在1959年,在中国劳动人民锲而不舍地开采之下,黑色的原油从钻井之中喷薄而出,创下了

  因为此油田发现时间距离建国十周年的国庆节仅有今天,所以这座油田便被命名为“大庆油田”。直到大庆油田的存在滞后,日本悔不当初。准确来说,当时只差300米,日本就可以挖到大庆油田,也许是老天冥冥之中的助力,才让日本没有抢走这块宝地。否则,抗日战争的结局和历史,恐怕都要面临改写。那么,日本在东北苦寻十多年,为何没能发现大庆油田?

  二战时,对于法西斯阵营的“好战分子”:德国和日本来说,石油危机都是一个令他们无比困扰的问题。对于他们来说,再先进的战争机器,没有石油就会统统失去作用,沦为一堆废铜烂铁,而他们的殖民扩张之梦,怕也是要因此而中道崩殂了。

  比起德国,日本作为一个孤零零的、国土面积狭小的岛国,资源的匮乏程度更是严重至极,以至于本就稀缺的石油资源,那更是达到了滴油不产的严峻程度,严重依赖石油进口。当时的日本,其石油来源只有三个途径。

  一个是美国,美国是日本石油进口的主要渠道,日本八成的石油都是从美国进口的。二个则是从当时那个属于荷兰的殖民地东印度进口,不过这个进口量较少,几乎只占到了10%。至于那个与争夺已久的库页岛,则成为了日本的备用选项,虽然也能从中进口一些石油,但由于岛上产油量不高,所以进口量也岌岌可危。

  总体来说,日本在石油资源上严重依赖美国,几乎可以说是被美国卡住了脖子。二战之初,美国持中立状态,还能偷偷给日本运点石油赚钞票,但是随着战争逐渐步入中后期,美国也迫于不得不拒绝向日本提供石油,逼得日本狗急跳墙,玉石俱焚般地发动了偷袭珍珠港、引爆太平洋战役,以争夺欧美在东南亚的石油资源,就可以见得日本是多么渴求石油资源了。

  所以,日本一占领中国东北,就开始浩浩荡荡地展开了石油资源勘探。日本想着,中国好歹这么大块土地、地广物博、矿产资源丰富,总能挖出些石油来。当然,在勘探石油的过程中,日本也并不打算坐以待毙,而是研究起一种德国发明的、可以代替石油的煤炭液化油。

  这种煤炭液化油是通过对煤炭的液化而实现的“合成石油”,德国就成功用这种油缓解了战争机器石油不足的窘境,所以日本也打算效仿德国,研制煤炭液化油的技术。但是对于日本来说,煤炭资源的存量也相当困窘,所以日本在勘探中国东北的石油的同时也源源不断地开采起东北的煤炭资源,开始在东北建立起一个又一个煤矿基地。

  一次在视察抚顺煤矿时,日本人意外地发现有的石块从高处滚落下来时会摩擦起火,顿时觉得十分感兴趣,一研究才发现,这是一种可以用来提炼石油的油页岩,且含油率高达百分之五。日本人顿时燃起了摆脱石油困窘的希望,于是立刻敦促满洲炭矿株式会社从抚顺的油页岩之中提炼石油。

  日本人乐观地认为,抚顺煤矿的油页岩所产出的石油,至少可供他们开采七十五年。自此,抚顺油页岩的石油便成为了日本的第四个石油来源的渠道。不过,从油页岩提炼石油的成本高、难度大、与纯天然石油之间也还有着明显的差距,所以日本还是迫切地需要在中国东北地区寻找到纯天然石油。

  1933年,日本在东北扎赉诺尔煤矿的钻井过程中发现了沥青,这似乎隐隐预示着地下石油的存在。于是,日本加大资金投入和勘探规模,在此地附近挖掘了二十多口钻井,却一无所获。

  1939年,日本人又在被他们凿得千疮百孔的辽宁阜新煤层下找到了少量石油类矿物,但他们经过研究发现这些少量的石油含量价值过低,没有任何开采价值,所以果断放弃了开采。然而,让日本没想到的是,他们在阜新钻下的井,其中一个离后来喷油的大庆油田钻井孔仅剩下一公里到300米。但凡日本人当时多钻几个井、或是往前钻个几百米,说不定就能发现大庆油田。

  值得注意的是,当时日本的石油勘探技术已经能达到地底两千米的深度,而大庆油田仅在一千多米的地方就被发现,日本人却还是勘探失败了,真的是运气问题吗?其实并非如此,日本之所以没发现大庆油田的根本原因,其实是因为理论的错误。

  在大庆油田发现以前,全世界都信奉着“海相生油理论”,这种理论认为石油主要产生于海相沉积岩之中,是由沉积到湖海之中的生物所形成的。就连盛产石油的中东石油和当时已知的石油,全部都是海相沉积岩之中发现的。所以,当时的主流观点,统统认为只有海相地层或与之相关的淡水地层,才有出现产油层的可能性。

  当时,我国以李四光为首的地质专家曾提出“陆相生油理论”,认为不一定非要依靠海洋湖泊的力量,依靠陆地本身的力量,也能产出石油。不过,这一理论在当时并未得到任何证实,所以很少有人认同。而日本之所以最终放弃对于中国石油资源的寻找,也是因为早在上世纪一二十年代,美国就曾对中国石油资源进行勘探,并得出如下结论:“中国没有海相地层,无油可采。”

  所以,日本人尽管抱了一些希望,但希望仍然不大,最终还是决定放弃,与大庆油田“失之交臂”。当然,当时日本人没发现大庆油田,除了缺乏运气和技术,也和当时党领导的东北抗联所进行的抗日武装活动有着很大的关系。

  据悉,后来打出大庆油田的那口“萨一井”正是当年东北抗联的抗日游击大本营,死死占着这块领土不让日本人进,所以日本也只好放弃对于这块地方的勘探,不然,日本能不能有那个“运气”打到大庆油田,还真说不定呢。

  新中国成立以后,以李四光为首的地质科学家“另辟蹊径”,相信实践出真知,全身心地投入到“陆相石油说”的勘探工作里,经过好几年科学的勘察论证,为大庆油田的开采奠定了理论基础,最终打破了“海相石油论”的魔咒,打出了全世界第一口陆相石油井,让中国成功实现“石油脱贫”。

  如今的我们无比庆幸,当年大庆油田在日本人的手底下“逃过一劫”。而这既是中国地质学家和石油工人的不断努力、敢于创新,更是中国誓死捍卫国家领土的证明。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 标签:石油勘探的过程
  • 编辑:王虹
  • 相关文章
TAGS标签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