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油气能源  非常规气

做实油藏经营主体做活效益文章

做实油藏经营主体做活效益文章

  低油价给胜利油田带来的影响,已经让每一名胜利人感同身受,聚焦转方式调结构、提质增效升级,成为油企扭亏增盈的重要途径。据了解,今年以来,石油开发中心胜海采油管理区突出价值引领和创新驱动,围绕做实油藏经营责任主体,在构建新型采油管理区过程中通过转变观念思路、转变生产方式,变革经营决策、生产管理、组织运行模式,配套制度机制,扭转了生产经营的被动局面,并在低油价下实现效益发展。

  胜海管理区在稠油老区稳产中,通常采用上作业的方式完成,但由于不少油井的措施增油效果不好,导致高投入低产出。据了解,年初搞上产会战时频繁上作业,这个管理区一个季度就用尽半年的钱,效果反而并不理想。这样一来,就造成经营形势非常被动。

  “能不能转变思路,少上作业甚至不上作业,来实现稳产?”在月度动态分析会上,巩真武和技术人员研究决定采取“技术决策+效益评价一体化”模式,对作业方案进行评估,方案能否通过不再单纯以增油效果为标准,而是按照措施增油成本1500元/吨的硬杠杠评价。经过效益测算后,有效益的方案通过,无效益的方案则退回技术管理室进行再优化。

  这项措施实施以来,计划作业13井次中只通过9井次,节约作业费66.43万元,注汽转周减少6井次降本73.24万元。此外,该管理区通过精细油藏分析、强化注采调整,实现稠油区块老区产量稳中有升。

  “根据不同井况,分别采取降压强排、均衡开采、强注低采及脉冲注水等多种方式,也在上半年取得较好效果。”巩真武说,目前,管理区共实施注采调配37井次,对应油井121井次,日增油46吨,仅Ng53这一个水驱单元就实现日增液24吨、日增油6吨;通过引进喷砂射孔、水力排砂解堵等新工艺,有效解决生产中诸多瓶径问题,释放日产油能力34吨。特别值得一提的是,3月份以来,管理区在作业工作量同比减少10井次的情况下,产量反而由406吨/天增至449吨/天。

  今年以来,胜海管理区在原信息化建设基础上,优化资金投向,对KD701接转站和KD12集输站改造升级,其中对外输泵、分离器、加热炉等10台主要设备进行视频实时监控,对分离器、加热炉、流量计、罐位等重点部位的35处节点数据实时采集、监测,同时实现各种泵类的远程启停、调频。

  “KD701接转站实现无人值守后,优化白夜班员工4名。”孙相亮说,可视化采集和关键节点远程调控有效改善了员工工作环境,实现“野外到室内、蓝领到白领”的转变,同时也给岗位人员再优化提供空间。

  该管理区KD12集输站通过打破岗位概念,取消污水、计量和加热炉等岗位设置,灵活配置人员数量,并采用“管控+巡检”的模式运行。工作中,管控人员负责发现和处置异常预警,巡护人员接受指令并定时到岗巡查维护。此举不仅有效提高运行效率、化解人员少工作量大的矛盾,还优化员工8名。

  尝到甜头的胜海管理区,随后又对采油二站进行信息化升级,无人值守后再优化员工3名。“人员虽然少了,但工作量却没少。”巩真武说,把人力资源优势向发展优势转变过程中,就要最大程度激发全员的创效活力和创效能力,这也是实现提质增效升级的必然途径。

  为保持超计划运行,胜海管理区打破人均奖励的观念,创新实施“基本工作量+风险管控”绩效考核新政。据了解,管理区综合各基层站设备管理难度、运行方式等因素对现场设备进行量化赋分、确定基本工作量,并将生产运行、安全环保、经营管理等管理指标按完成情况确定质量管控得分,两者相加即为全站当月绩效考核奖金分配基数。根据各站核定分值大小,管理区按比例核发奖金总数,不再考虑在岗人数等因素,旨在各基层站真正实现“人多少分,人少多分”,有效推动各站间科学合理的人力资源流动,也为外出业务承揽奠定基础。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 标签:人工油气藏概念
  • 编辑:王虹
  • 相关文章
TAGS标签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