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新兴能源  太阳能

持续改革创新 面貌日新月异

  时光荏苒,改革开放的脚步已经跨过了40多个春秋。许多园区自建区开始,便搭乘改革的东风,勇于担当,敢闯敢试,从城郊乡野农田到投资兴业的沃土,从穷乡僻壤到规模化的经济技术开发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今,它们已经成为当地经济发展的强劲引擎。

  山东莱西经开区:加快自身转型,营造最优环境

  成立于1992年6月,历经20多年发展的莱西经济开发区,由传统工业园区向产城融合城市新区转换,积极谋划发展新路径,如今开启了新时代产城融合智慧新区建设的新征程。

  行政审批权改革营造优质营商环境。经开区通过建设“一口受理式”的审批大厅,全面梳理审批事项和业务流程,简化审批环节,完善全过程监管,进一步推行行政审批权下放工作,不仅给企业办事带来了便利,而且明显提高了审批效率;开展重点项目建设攻坚行动,建立项目推进工作小组,落实帮包责任,组织机关干部对120多家重点企业实行一对一包联,去年以来,先后走访企业270多家次,帮助解决问题30多个,问题解决后,继续回访辖区企业,确保任何企业的诉求没有遗漏,做到“件件有回音”;加强企业走访服务,出台《干部走访服务企业意见》,完善走访台账和专题调度制度,建立微信公众号,发布政策信息,畅通信息交流渠道,为企业提供个性化服务,确保企业顺利发展。

  创新方式推动精准招商。面对新的发展形势,经开区与时俱进,不断把握招商引资新动向,坚持以新思维架构发展新格局,坚持“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探索实施以商招商、亲情招商、平台招商、产业链招商相结合的招商方式,增强开发区招商引资实效。智慧新区按照“集约化发展、园区化招商”的定位,招商引资方向也由政府无序招引向引产业、引资本、引人才转变,并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引进国内外专业招商团队参与园区招商,重点对世界500强及行业领军企业(机构)、产业链龙头骨干企业或高端项目实施精准招商、定向招商。如今,在经开区智慧新区,像中德智慧新区、韩国万思特科技公司、赛迪产业园、北京OE新能源汽车产业园等具有带动力的20多个产业项目已签约落户产业集聚区。

  此外,经开区不断完善园区配套,提高园区承载力。例如:完善硬环境,不断提高基础设施建设,先后投资5600万元对常州路、温州路、济南路、长江路、黄河路、泰山路、嫩江路、衡山路等道路进行了翻修改造,总长度6620米,配套雨污管网3850米,铺设沥青路面74000平方米,全面提升全区道路运输承载力。

  江苏南通经开区:深化“放管服”,考评“扛红旗”

  “他们把所有政策都摆到我们面前,还详细给我们解读每一项政策,评估企业如果落户,目前已达到的条件和资质,以及未来我们可以达到的条件和资质。” 江苏科瑞恩自动化有限公司董事长助理、行政人事负责人尹琴回忆说,“这样就有利于我们在引进这些优质人才的过程当中,增加一些筹码和吸引力。当时非常感动,没想到对方考虑得这么细致,服务这么周到。”尹琴享受的服务,在南通经开区已经是一种常态,每家落户的企业,事前事中事后,都能一如既往地享受各种利于企业发展的服务。

  1984年12月19日,南通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应运而生,成为中国首批14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之一。30多年来,经开区人励精图治、勠力同心,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诞生、成长、壮大。

  长期以来,经开区深化“放管服”,不断提升服务水平和效率。全力以赴抓项目推进,例如:开展重大项目领导挂钩、团队一对一跟踪服务,全程实行帮办代办,制度化推行“日晨会、周例会、旬督办、月点评”工作机制,第一时间会商会办;大力推进“企业投资项目信用承诺制、不再审批并严格监管试点”工作,对一些规模大、信誉好的投资项目,变“先批后建”为“先建后验”,变事前审批为事中事后服务监管,变部门审批把关为企业信用约束。在这样的服务下,项目从启动到开工建设,总时间从原先的9到12个月,缩短至4到6个月,平均提速50%。

  除了聚焦全服务、提升审批效率以外,经开区紧扣全市开发园区绩效考核办法新要求,研究制定全区绩效考核办法,与全市产业项目考评办法全面衔接,加大对超10亿元重特大项目、特色产业项目、人才科技类项目的考核力度,注重正向激励,强化压力传递,完善了绩效考核机制并形成常态化机制。

  今年前三季度,全区协议利用外资、实际利用外资总量全市第一,润泽数据中心、苏大维格、罗化显示芯片等7个超10亿元项目成功落户,转化达产单项指标连续7个季度保持全市第一,在全市产业项目建设考评中连续8个季度实现“扛红旗”。

  河南濮阳经开区:在改革开放中创造未来

  1992年9月,濮阳经济技术开发区应运而生,2013年1月晋升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今日的濮阳经济技术开发区,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以提高发展质量为中心,成为濮阳改革开放、创新创业的主战场,产业发展、经济转型的主阵地。

  以优化营商环境为目标,以商事制度改革为主线,经开区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不断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放”,积极落实“证照分离”改革举措,降低市场准入门槛,积极推进企业登记全程电子化,全区企业登记全程电子化办理率达100%,落实“马上办、网上办、就近办、一次办”要求,将企业开办时间压缩至3个工作日内,营业执照当日发放率在90%以上;“管”,着力构建以信用监管为核心,以“双随机、一公开”抽查检查为手段,联合惩戒、协同监管、行业自律、社会监督“四位一体”的事中、事后综合监管体系,围绕企业登记备案信息、日常监管信息、行政处罚信息、抽查检查信息,推进企业信用信息全量归集公示;“服”,严格执行首问负责制、一次性告知制、限时办结制等制度,实行提前介入、指导培训、上门服务等措施,助力企业用足、用活国家产业政策和监管政策,为市场主体发展壮大提供支撑。

  与此同时,经开区还推进财税金融改革,创新平台融资方式,以开发区城市建设投资有限公司为载体,成功融资3亿元,并协调金融机构支持重点项目建设,协调省国开行、市农行等贷款4亿元,助力富士康正一特殊材料园、气化岛、班德路等项目建设。

  此外,为完善招商机制,壮大招商力量,经开区政策制定向招商引资倾斜,力量摆布向招商引资集中,成立了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电子化学品等13个产业招商组,突出大员招商、坚持精准招商、重在以商招商,压实招商责任,严格兑现奖惩,齐心协力抓招商。同时,建立起招商引资项目准入评估制度,严把项目入区关。近年来,一连串的招商活动让经开区招商签约合同金额突破1000亿元。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
热网推荐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