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新兴能源

国能新兴新兴大国要能耐住性子

当初朝鲜战争、越南战争是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两大阵营之间的对抗,新中国是被别人试图打垮的对象。美国在东南亚有很强大的联盟,要防止主义的扩张。当时,中国的战略定位是不允许美帝国主义到达我们边界。现在则不一样,从战略上来说,我们面临的不再是一种你死我活的战略敌对关系,而是一种多层次利益和战略竞争关系。中美之间主要还是一种战略竞争,是一种相互参与的实力竞赛或竞争。美国对华战略不是要消灭中国,而是遏制中国实力(尤其是军事)和影响,其国家利益和霸权地位。中美之间有很多相互参与的利益,这在过去的历史上是没有先例的。一个崛起大国与现行大国秩序维持者之间有这样一种相互参与、共享的利益,虽有冲突,但如果共享利益受损,那双方都要受损,这就决定了中美现在这种既有竞争、斗争,又有协调、合作的关系特点,是一种拉力赛。就看双方是否有耐力,能否耐住性子。

从国际历史上来看,处理国家间关系大体有三种模式,一是结盟,由超级国家主导,弱势国家加盟;二是利益至上,多方参与、八面玲珑、四面讨巧;三是中立,谁都不得罪,什么都不参与。在我们周边国家中,没有中立国家,与美国结盟的只有几个,大多数还是八面玲珑,脚踩多只船。因此,中国外交的空间还常大,应该最大程度地利用空间,消除不利因素,不能将我们的利益空间拱手让给别人(尤其是竞争对手)。最近,一位美国学者写文章说中国应该学会把敌人变成朋友。我觉得,事实上中国现在并没有真正的敌人,主要还是化解矛盾,而不是化敌的问题。之前,我们确实有敌人,周边敌对国家不少。后来我们做各种工作,都把它化解了。当前我们面临的是如何防止局部矛盾演变成全面冲突,如何加深利益和协作机制构建,增加信任。

针对美国重返亚太、对中国进行战略遏制,大家觉得我们中国没有明确对策,中国本可以采取更多主动的应对措施,比如,划出美国不可逾越的红线。

事实上中国现在并没有真正的敌人,领土问题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一些人认为,美国外交总是强硬,总是具有进攻性。随着国力的增强,中国外交也应更强硬,更具有进攻性。有人,中国应该放弃不结盟政策,拉一些国家成立同盟集团,与美国,要在海外建立军事等。然而,我们要仔细地问一问,这样做的目的是干什么呢?我们究竟有没有这个实力?能否最后实现我们的战略目标呢?这就涉及到我们究竟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大国的问题。我们提出不走传统的大国崛起之,也就是不争霸,而是走和平发展的道,也就是说,中国的方略是与过去大国崛起不一样的,跟德、日、美、英等国都不一样,所以我们需要采取不同的方式。有人提出,中国要学美国的样子,与美国干,这还是在以传统思维方式来定位中国现在和未来的国际地位和作用。

当前,世界范围内还存在某些军事同盟集团,从性质上来说,这是美国维持霸权的基础,也是某些国家的安全依托,但很难说它们主要是针对中国的。当然,如果中国要挑战美国的主导地位,那美国就将同盟集团来遏制甚至反对中国。其实,这些同盟内部也在发生变化,铁心与美国一起、完全支持美国利益的国家也不多,大多数国家是为了谋取各自利益。日本现在看来是全心全意与美国站在一起,但是我们仔细回顾过去十多年就会发现,美日关系也是争来争去。日本的战略意图很清楚,即争取更大的自主权。韩国也是半心半意,但是因为有朝鲜问题,它要倚靠美国。菲律宾也是借美国为自己的利益服务。最近我问一位菲律宾前:“菲律宾会让美国重新回去吗?”他说:“绝对不会,菲律宾人民绝对不允许,绝不可能,谁都做不到。”泰国也不是全心全意跟美国跑。再则就是,其实它是傍大款,脱离欧洲之后就找不到自己的定位,到底是回归亚洲,还是亲近美国?霍华德时期曾说过一句话:“要做美国的臂膀。”但后来都改了,现在实际上是脚踩两只船,既靠亚洲,又靠美国。所以同盟关系也会发生相应的转变。我认为,中国的战略不是培植自己的范围,而是构建利益链,构建对话、协商与合作机制。

字号:核心提示:任何一个国家的外交都是实用主义的一般来说,外交是有分类目标的,总目标明确,即国家的、主权。分目标复杂多样,一是争取自己国家的各种利益,讨价还价;二是创造各种,比如通过外交方式避免战争等。实际上,外交从来主要都是求和平的,而不是求战争的。当然,外交也有性,但主要还是化解矛盾;三是通过外交扩大本国的作用。当前,不少国人都认为中国外交软,我觉得这与中国的发展阶段、利益方式、人们的感觉相

任何一个国家的外交都是实用主义的

我认为,外交既是一门学问,也是一种艺术和能力,很难简单地用“软”与“硬”来定位,的感觉与国家的定位、战略需要、外交实际运作是有差别的。外交毕竟需要综合考虑国家的全部利益、综合定位、各方影响,特别是要考虑到中国现在和未来的国际地位和需求。比如,1999年美国轰炸我驻南斯拉夫大,造成重大人员与财产损失,中国当时的外交处理就让很多人感到。现在当我们冷静回顾一下,究竟我们应该采取什么样的办法呢?我们也轰炸美国大解气吗?我们宣布美国是我们的敌人,进而双方全面对抗吗?我们做不到,也不能做。我们采取的方法是“冷处理”,将其变成技术性问题,最后得以妥善解决,美国道歉并赔偿。2011年的中美撞机事件,也是通过外交途径解决的,既争得了理,也避免了中美对抗。当时,很多国人不满意,认为中国太软。现在回顾起来,还是基本到位的。

一般来说,外交是有分类目标的,总目标明确,即国家的、主权。分目标复杂多样,一是争取自己国家的各种利益,讨价还价;二是创造各种,比如通过外交方式避免战争等。实际上,外交从来主要都是求和平的,而不是求战争的。当然,外交也有性,但主要还是化解矛盾;三是通过外交扩大本国的作用。

我认为,外交方面的问题主要还是体现在战术层面,而不是战略层面上。新中国外交的成功在于总体上了我国对外关系的基本稳定,现在出现的问题并非是因为我们外交的失误,而是因为新的形势变化。比如美国重返亚洲,周边国家借此来制衡中国,这不是外交能够预防的,而是他们主动去做的。这就需要我们以镇定的心态去面对,“天要下雨,娘要嫁人”,是不以我们的意志为转移的,我们要采取更加有利、有力的对应措施。当然,这需要把握好一个度。过去我们经常讲“外交斗争”,尽管外交里含有斗争,但现在更多的是竞争。“斗争”一般来说是指。但我想“”的时候毕竟较少,更多的是利益竞争,是协商与协调,能够使局势不发生大的失控,我们地区实现和平发展。我们提出“构建和谐世界”,提出对话、协商、合作的“新安全观”,这些都是一种非对抗性的争取主动的措施。外交也在变化,比如,我们提出“外交为经济建设服务”,现在外交还要强调“人的安全”。过去中国外交主要考虑的是国家,而不是普通百姓,现在出国的中国人多了,旅游的、经商的、求学的,所以外交要。

中国有很大的战略与战术操作空间,不要因为有矛盾就把空间给堵死,到处树敌。要以宽容对待邻国,理解他们的利益关注和多重关系构造的需要。比如,缅甸一搞化,实行多元对外关系,我们有的人就认为缅甸了,认为中国当年为其做了那么多,现在转向别处。其实缅甸对中国的关系并没有发生转变,它只是为了突破国家的遏制、谋取自己国家的利益、发展自己而积极进行的开拓,对此我们应该理解,坦然面对。

客观地讲,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外交也有一些需要反思的方面。以中日关系为例,当初中日建交时,我们原本可以向日本索赔;在问题上,我们本可以进一步提出搁置争议的条件,要让日本对此有明确的承诺。但我们都错失良机,令人遗憾。

(作者为中国社科院国际学部主任、学部委员;本文系人民论坛记者边文锋根据对作者的采访录音整理而成,发表时经作者审定)

现在通过建立所谓的战略缓冲区来经营周边关系的观点已过时,我们应该构建战略依托。构建战略依托,不是指要发展同盟国,也不是靠提供援助培植,而是发展合作,构建命运和利益的共同体。中国先发展起来,又是大国,可以采取让利、共利的办法。我们提出“共同发展、合作共赢”的和“睦邻、安邻、富邻”的政策,就是出于这个目的。

说中国外交软,另一个感觉是在应对周边事务上的表现。很多人觉得,中国应该采取更强硬的措施。为什么大家觉得憋气呢?主要原因是认为中国现在强大了,应该硬起来。但事实上,现在的情况要比过去复杂多了,考虑的因素要多得多,发生的一些事情都会牵涉到各方的利益。比如,在我们之初,需要维持一个和平发展稳定的内外部,于是主动提出在问题上“搁置争议”,其目的是为了实现中日建交这个大局,以创造有利于的大。现在,我们在问题上不采取过激措施,也是考虑到综合的大。

因此,中国外交不能简单地用“软”与“硬”来看待,而是要看能否实现国家利益和有助于长远发展。比如,为了大,我们可以暂时把一些东西搁置,出现争端后可以避一避。那么,这样做就是好的。实际上,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的外交都是实用主义的,当然也有部分的理想主义成分,比如说推动价值观的、扩大自己的影响等,但更多的是一种现实主义,为各自国家的利益、定位和既定政策服务。

在主权上,我们还是做得有理、有利、有节的,我们实现了海域的行政巡逻执法,突破了过去日本单独的行政管理。在南中国海,我们也成功地实现了大面积巡视和护渔。很多人都认为中国应该早点采取措施,因为过去十几年里,每年都有我国数百渔民被他们抓扣、罚款、等,我们都没有做出强有力的反应。

总之,中国面临新的问题,在新下应该用新方式来解决。我们应尽量避免对抗,尽量拓展战略空间,进一步发展有利于中国的内外部。这就是我们国家的核心利益定位。至于领土方面,我认为应该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进行个案研究,分别对待。过去我们陆地边界谈判,基本上都是通过互惠互让的原则来解决。现在基本上只剩下与印度、不丹没有确定陆地边界,将来要解决也肯定是互惠互让。

尽管外交里含有斗争,但现在更多的是竞争

外交强硬并不意味着要以战争相,而应该在中国与东盟框架内将其拿到谈判桌上,在实际行动上也可实行一定的反制,比如加强护渔、巡逻等。当时我们更多的是顾及中国与东盟之间的整体关系。我认为,在与东盟国家相处时,中国应该更多地强调双边关系中的差别性,因为东盟本身是一个大框架,没有太强的管理能力,要体现区别对待。再比如,针对韩国海警抓扣中国渔民,我们可以在双边框架内采取更加强硬的措施来反制。

当前,不少国人都认为中国外交软,我觉得这与中国的发展阶段、利益方式、人们的感觉相关。比如,说中国的外交“软”,一个感觉是老在国际舞台上投弃权票,明明是不合理的,也不投反对票,大家认为中国应该敢于碰硬。不过,我们也要看到,凡是涉及到中国核心利益,如问题和其它关系中国切身利益的问题,我们还是投反对票的。至于一些利益关系比较远的,为了不被卷进去,中国一般投弃权票。大家觉得,中国作为一个大国,老投弃权票有失身份,但在实际处理中也是考虑综合利益,需要考虑得多一些,即那些地方离我们比较远的、不想卷入其中的,摆脱出来,能够为我们提供一个可操作空间,或者换取其他的利益。很多人觉得,美国太,应该与美国,在现实中,要考虑的结果,主要是对我国的利益有何影响,在现实外交中不能仅凭感情用事。对美国,也要看在什么事情上要。大方面,还是要维持中美不对抗、寻求合作的大局,在此前提下,我们再去考虑战术、方法和综合影响。

注:本文为《人民论坛》原创文章,网络转载请为作者署名并注明“来源:《人民论坛》”字样。书面转载请联系或邮件至。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