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新兴能源  太阳能

太阳能电池片:工艺路线发展现状浅析

太阳能电池片:工艺路线发展现状浅析

  光生伏特效应是指当物体受到光照时,物体内的电荷分布状态发生变化而产生电动势和电流的一种效应,该效应是光伏发电的原理。

  电池片基本构造是运用P型与N型半导体接合而成,半导体最基本的材料是“硅”,纯净的硅是不导电的,但可以通过在硅中掺杂来改变分子结构:在硅晶体中掺入硼元素,即可做成P型半导体;掺入磷元素,即可做成N型半导体。

  电池片发电即是利用P型半导体有个空穴,与N型半导体多了一个自由电子的电位差来产生电流,当太阳光照射到半导体的PN结时,就会在PN结的两边出现光生电压,产生电子和空穴的对流,在此情境下,将两端外部用电极连接起来,形成一个回路,即可产生电流,这就是太阳电池发电的原理。

  太阳能电池片根据半导体材料的不同分为晶硅太阳能电池和薄膜太阳能电池,其中晶硅电池是目前产业化水平与可靠性最高的光伏电池类型。进一步细分,单晶硅电池由于其更高的转化效率,目前是行业的主流选择。

  根据硅片掺杂元素不同,电池又分为P型电池和N型电池。传统P型电池硅片基底掺硼,通过扩散磷形成N+/P结构,虽然扩散工艺简单但转换效率上限较低;新型N型电池硅片基底掺磷,通过扩散硼形成P+/N结构,扩散工艺难度大,但少子寿命长,且没有硼氧复合和硼铁复合,从而避免了形成复合中心的光致衰减损失,是未来的技术迭代方向。

  电池片是光伏发电的核心部件,其技术路线和工艺水平直接影响光伏组件的发电效率和使用寿命。根据掺杂元素以及工艺路线分类,目前市场主流研发生产的电池片可以简单分为:PERC电池、TOPCON、HIT、IBC四类。

  PERC电池(PassivatedEmitterandRearCell),即采用钝化发射极和背面电池技术的电池,以P型硅片为衬底制作电池的发射极,是目前市场主流的生产类型。该技术最早在1983年由澳大利亚科学家MartinGreen提出。PERC技术通过在电池的后侧上添加一个电介质钝化层来提高转换效率,由于标准电池结构中更好的效率水平受限于光生电子重组的趋势,PERC电池最大化跨越了P-N结的电势梯度,这使得电子更稳定的流动,减少电子重组,以及更高的效率水平。目前业内PERC电池量产效率已经普遍超过23%,越来越接近24.5%左右的其理论极限,而实验室记录也已经较长时间未再有突破。

  IBC电池(interdigitatedbackcontact),中文名称为交叉指式背接触电池。IBC电池正面无金属栅线,发射极和背场以及对应的正负金属电极呈叉指状集成在电池的背面,这种独特结构避免了金属栅线电极对光线的遮挡,结合前背表面均采用金字塔结构和抗反射层,最大程度地利用入射光,有效提高IBC太阳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

  2021年黄河水电建成了中国首条IBC电池量产线年ISFH设计的POLO-IBC电池进一步打破了IBC电池的效率极限,通过改进钝化转换效率有望提高到29.1%。

  TOPCon是TunnelOxidePassivatedContact的缩写,TOPCon电池属于一种钝化接触型电池。在电池背面制备一层超薄氧化硅,然后再沉积一层掺杂硅薄层,二者共同形成了钝化接触结构,即是TOPCon技术。超薄氧化层可以使多子电子隧穿进入多晶硅层,同时阻挡少子空穴复合,进而电子在多晶硅层横向传输被金属收集,极大地降低复合速率,从而提升电池转换效率。截至目前,TOPCon电池最高效率由晶科能源于2022年4月创造,由中国计量科学院检测实验室认证,全面积电池转换效率达到25.7%。

  异质结太阳电池缩写为HIT(HeterojunctionwithIntrinsicThin-layer),中文全称为本征薄膜异质结电池。异质结电池最早由日本三洋公司于1990年研发成功,并被注册为商标,后续进入异质结领域的企业为避免专利纠纷而采用了不同的称谓,如HJT/SHJ/HDT。PERC和TOPCon电池均是由掺杂不同的同一种材料(晶体硅)组成,而HJT电池由掺杂不同的两种不同的材料(晶体硅和非晶硅)组成,使得硅片和非晶硅层组成PN结,减少了PN结处载流子复合,从而提高电池片的转换效率。

  HJT电池理论极限效率为28.5%,目前量产效率在24%~24.5%,最高实验室效率高达26.5%。截至目前,HJT电池最高效率由隆基绿能于2022年6月创造,由德国ISFH研究所认证,M6全尺寸电池光电转换效率高达26.5%。

  单晶电池最早大规模应用的技术叫铝背场技术(Al-BSF),是2013年到2016年的技术,已于2017年被单晶PERC技术替代,PERC技术发展过程中,期间还出现过MWT、PERL、PERT、EWT等技术,但因PERC的规模化挤压,或性价比不高,均未实现大规模量产。

  在量产制造端,在PERC电池成为行业主流技术之后,N型电池(掺杂硼)以更高的转化效率和更好的温度系数等优点成为光伏电池技术发展的方向。

  2021年,PERC量产平均效率已接近理论效率极限,技术层面进一步的攻坚研发已不具备显著量产经济性。

  多家企业也加强了在N型电池技术路线上的研发投入和产能投放,N型电池目前投入比较多的主流技术为HJT电池和TopCon电池,二者的理论效率极限均在28%左右。

  从光伏发电的原理来看,对于主流的晶硅电池,P/N导电型则是硅片最基本的特性,该特性是电池片效率与成本的一项核心决定因素,因此各种提效手段的本质都在于减少光电转换过程中的电学或光学损失。

  技术迭代频繁是光伏全产业链的突出特点,究其根本动力都在于降低度电成本,提升这种能源形式的经济性和竞争力,电池转换效率则可发挥全局性的关键作用,也是未来进一步降本的关键。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 标签:太阳能是什么原理
  • 编辑:王虹
  • 相关文章
TAGS标签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