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新兴能源  太阳能

陕西煤炭建设公司(陕西煤炭建设公司官网)

陕西煤炭建设公司(陕西煤炭建设公司官网)

 

陕西煤炭建设公司(以下简称公司或陕煤建司)总部位于陕西省铜川市王益区七一路。东起漆水河谷,西至后山顶部,北起公园路,南至虎头山。占地面积15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42.6万平方米。南距古城西安100公里,北距革命圣地延安240公里。铁路、公路交通便利。

公司从1954年成立起,到2009年,整整走过了55年光辉历程。55年来,公司在国家煤炭部(中煤总公司)和陕西省煤炭工业管理局及陕西煤化集团公司的领导下,在中共铜川市委、铜川市人民政府的支持下,踏着共和国的脚步,从最初仅有600余人的一个工程处,由小到大,由弱变强,走过了一条战天斗地建设国家、 转换机制驰骋市场的光辉历程,发展成为拥有1万多名职工的以矿建、土建、机电安装、路桥建筑为主营业务,煤炭生产、水泥生产和机械制造同步发展的综合性一级矿 山工程施工企业,成为全国煤炭系统十大建筑公司之一,成为中国建筑企业 500强之一。

企业总产值从最初年份的200多万元,提高到2008年的近10亿元。先后在陕西省内的铜川矿区、黄陵矿区、澄合矿区、神木和彬长矿区建成矿井30座,形成设计年产能力1872万吨,加上在省外参建的20多座大中型矿井,共形成设计年产能力5000万吨以上。同时,完成矿区配套设施550多项、工业厂房和大型仓库100多座、原煤入选系统32个、大中型洗(选)煤厂11座,铺设输(配)电、通讯线路280公里,修筑各等级铁路300公里、公路1000多公里,建筑大中型桥梁100余座、各类涵洞240 多个,开凿隧道(洞) 20条,建成铁路站场5处、各类给排水和供热管道500多公里、大中型水电工程14项;并承担了省内系统外400多家2500多项市政、工业、民用工程项目和基础设施施工,累计竣工面积200多万平方米。获优良工程727项(其中矿建438项、土建224项、路桥37项、安装28项)、全部免检项目18项。曾连创立井施工月成井8项全国纪录、斜井施工月成井4项世界纪录。生产原煤2000多万吨水泥400多万吨,柔性管箍接头100多万套,创省部级名牌产品3项。为国家的煤炭事业作出了贡献。

铜川富煤,早有煤都之称。其开采历史悠久,据文字记载和考古发现,最晚也应始于秦而兴于唐宋,至清中期有所发展。但都是小窑作坊,手工操作,年产量不过2万吨上下,至抗日战争时期,因华北,华东、华南大批工厂迁入陕西,煤炭燃料需用量急剧增加,西安,关中发生煤荒。中共中央、陕西省政府和各界人士共同努力,修通陇海铁路咸(阳)铜(川)支线,开办各类煤矿60多家,开始使用少量机器,使铜川矿区有了突破性发展。1941-1945年,全矿区共产原煤182万吨(其中官办同官煤矿产70万吨),1944年《同官县志●序)中所述:同官矿藏丰富,军需民用,成利赖之。其于抗建,贡献殊大,此后,每况愈下,至1949年,仅剩下4座小窑,年产原煤16.7万吨,约为陕西全省产煤总量的30%。

新中国成立后,铜川矿区如久病之人获得新生。经过3年经济恢复,满怀豪情迎着大发展的曙光,跨入了宏伟的发展国民经济第一个五年计划。党中央、政务院把西北煤炭工业发展的重点,首先放在铜川矿区,燃料工业部作出决定,西北煤矿管理局雷厉风行紧张实施,经过短期筹备,于1954年7月15日,在西安成立建井公司,在铜川成立其下属单位铜川工程处。铜川工程处的组成人员来自四面八方;西北煤管局首批派来37名干部组成处机关(9科I室),地址设于五里铺漆水河桥东边;东北第一建井局为支援大西北承建铜川矿区第一座设计年产 60万吨的三里洞立井,挑选精兵强将260人,组成铜川工程处第一建井队;铜川煤矿是年4月成立的正在史家河立井改扩建施工的由201人组成的整井队,改为铜川工程处第二建井队;正在第三煤矿(李家塔矿)改扩建施工的由98人组成的西北煤矿管理局建筑工程处第二工程队,改为铜川工程处土建队;西北煤管局于是年6月派出21人赴东北学习机电安装技术,返回后组成铜川工程处机电安装队。新组成的铜川工程处职工总数为617人,其中有代理副处长4人,工程师5人,将强兵精!成为铜川第一支具有综合能力的煤矿专业施工队伍。

肩负着共和国的期望,铜川工程处迈开巨人的步伐。踏出了他创业的第一步。这一步就是4个年头,也就是这一步,形成了公司在以后的日子里能够战胜一个又一个艰难困境的三大法宝:一是干群一致、同甘共苦的优良作风;二是先生产后生活、艰苦奋斗的无私奉献精神;三是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工作风格。正是凭着这三大法宝,铜川工程处在以后的50多年里,立足陕西,转战内蒙、甘肃,宁夏、河北、山西等省区,在非常艰苦的条件下,在非常恶劣的环境中,克服千难万险,以顽强的斗志、坚忍不拔的毅力,创造出卓越的战绩!

铜川工程处成立半月后,就开工建设设计年产60万吨的三里洞立井,三里洞矿井是由中央燃料工业部批准建设,沈阳煤矿设计院提出初步设计、西安煤矿设计院编制施工图以及预算的大型工程,其技术标准接近当时国际中等水平。矿井位于铜川五里镇三里洞村,工业广场居漆水河东岸。开工伊始,正值雨季, 杂草丛生的河滩一片泥水。由处、队领导,机关干部和甲乙双方组成的工地委员会成员,坚守施工现场。这支新成立的队伍充满了建设相国、无私奉献的激情。干部职工住在非常简陋的荆笆房里,或干脆住在更为简陋的工棚、土窑、草房里。没有机械化设备,只有镐、锨、荆筐、手推车,架子车等一些简陋工具。工人们组成突击队,开展劳动竞赛,劳动热情非常高涨。大伙挖河道、砌河堤、挖山填沟、打夯平场,风里奔,雨里闯,日夜奋战,热大朝天!在短短的40多天里,严格把关,进行高规格、高质量施工,参考苏联(ncn-101- 51)《地震区建筑规范》提前完成可抗7级地震的漆水河道和工业广场地基的整治任务。

与此同时,矿井开工建设。凿井工人使用的也是普通的筒陋工具。但广大干部职工在施工中,积极开展各类突击队、突击手竞赛活动,在发挥自身技术特长的同时,学习苏联多循环快速掘进方法,大力推广打眼砌壁操作上的先进经验,广泛实施各工序的平行作业,充分发挥设备能力,使凿井速度不断加快。12月份,在涌水量每小时16立方米的坚难条件下,主井井筒月进成井36. 88米,超过国家定额47.5%;副井井筒月进成井46.1米,超过国家定额84%,创造出单行作业月成井的全国最高纪录!

1955年1月,工程处贯彻国家按劳取酬的原则,大力推行计件工资制,使计件工资的范围,在建井工程中达到5o%.土建工程中达到70%.明显地提高了劳动效率。5月份全矿井计划任务为1417.86立方米,实际完成1459.12立方米,超额完成作业计划。据此,有关部门确定铜川定额水平比国家定额提高10%.从10月1日至年末,工程处先后建立6支突击队,不断加快建设速度。也就是在这几个月里,第二建井队巷道掘进突击队,13 天完成39.6米,超额58%,创造出圆班掘进4.3米的最高纪录,超过国家定额112%。

进入1956年,为了迎接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和全国先进生产者代表会议的召开,承担王家河号立井建设任务的第三建井队,向全国各兄弟建井队发起竞赛倡议,连续3次提出新指标,并连续三次创造全国新纪录:1月份成井59. 32米、2月份成井51.6米,3月份成井61.12米,超额完成倡议书中提出的各项经济指标,井筒工程比国家计划提前3个月完成任务,劳动效率超过国家定能96.78%,成本较预算降低24%,荣获上级颁发的全国矿际竞赛倡议奖和优胜奖。先进代表——掘进组长史俊文、工程师胡增壁,电工组长张作斌、木工崔洪波、锻工张喜林、班长苏强等,出席了在当年3月召开的全国煤先进生产者代表大会;史俊文、胡增壁还作为集体代表出席了全国先进生产者代表大会,两次见到毛主席,史俊文在大会上发言,介绍工程处的做法和业绩,整个会场为之震动,受到苏联代表团的连声称赞。会后,苏联矿工代表团团员、顿巴斯斯大林建井掘进公司东布诺夫斯卡亚矿掘进队长沙罗瓦特夫和全国部分兄弟建井队的先进生产者亲临王家河1号井参观表演,交流经验。在这次大众的鼓舞下,6月份,工程处新建立不久的第四建井队,在设计年产60万吨的新建桃园平硐岩石巷道掘进中,实现大断面一次开凿 掘进111米,创造出全岩巷道大断面月进全国新纪录!为了进一步加快建设速度,工程处推广多循环作业、一次成巷等30多项先进经验,采纳职工合理化建议152条,为国家节约资金14万多元,节约粮食11.1万斤,超额完成当年国家计划的13%.涌现出第三建井队、土建第四工区、砖瓦厂3个先进单位,28个先进班组,707 名优秀工作者。工程处在中央和全国创出了自己的声誉和地位。

在这艰苦创业的几年里,工程处每年都有2座中型新建矿井开工建设。加上老井改扩建施工,到1957年,共开工建设矿井12座,建成4座;三里洞(60万吨)、史家河改扩建(30万吨)、李家塔改扩建一期(24万吨)和前河露天改扩建一期(10万吨)形成设计年产能力124万吨。其中设计年产60万吨的三里洞立井,经过35个月的奋战,累计完成投资1816.2万元,吨煤投资30.27元,于1957年7月1日,作为向中国共产党的生日献礼,建成移交生产。三里洞立井提升、运输、通风、排水等系统装备较好,井下采煤使用康拜因机组,是当时西北地区第一座机械化程度较高的生产矿井。当铜川火车站至三里洞矿铁路运煤专线建成,第一列火车开动时,陕西省副省长时逸之在剪彩仪式上,称赞铜川工程处干部职工干得好,打了一个漂亮仗!煤炭部和西安煤管局也分别向工程处表示祝贺,他们一致称赞;三里洞矿井建设得非常成功!

尽管施工队伍的机械装备仍很落后,开凿井筒中,仍用三角架、畜力、汽绞车,挖掘及装载工具仍用铁锨、钢钎、荆筐、推车、架子车等。井架的加工制作、组装、竖立、基本上是半机械化作业,一座井架重达 10多吨,全靠抱杆、滑轮等手段来完成起吊和定扶位。但是,建成的矿井机械化程度却相当高:300——400米深的井筒,全部用混凝土或料石砌壁;钢质的井架高达40米左右;每座矿井安装的机械设备数量大都在上百台、几百台以上,铺设的各种管线长达数百公里。从世界煤炭建设发展史上看,即便是那些发展较早的国家,要从旧中国那种状况发展到1957年的水平,至少也要经历百年以上,而铜川工程处只用了3年多的时间。真正是:巨人一 步,跨越百年!

1958年是国家二五计划的开局之年,一批新井集中开工建设, 工程公司迎来了新中国建立之后的第二次建井高湖。工程公司的施工队伍随之发展壮大。到1960年,职工队伍首次突破万人。这一年开工的新井有:王石凹煤矿(设计年产120万吨)、李家塔立井二期改扩建工程(24 -60 万吨)、金华山煤矿(45 万吨)、徐家沟煤矿(45万吨),鸭口煤矿(60万吨),东坡斜井(45万吨)、七一煤矿(21万吨)、前河露天二期改扩建工程(10-45万吨), 共8座,设计年产能力407万吨;在建矿井6座;王家河一号(45万吨)、王家河三号(15万吨)、桃园平硐(60万吨)、陈家河斜井(21万吨)、四矿改护建工程(8-10万吨)、东湾斜井(15万吨),设计年产能力共计166万吨。到1962年,除金华山、徐家沟、鸭口、东坡在建外, 其余14座全部建成移交生产,共形成设计年产能力611万吨。其中设计年产120万吨的王石凹立井是苏联援助我国建设的156个项目之一,也是二五计划的重点建设项目,1957年 12月2日开工。至1961年11月20日建成投产,完成投资3930万元,吨煤投资31.9元。王石凹立井是这一时期所建矿 井的成功典型。一是工期仅有4年,要比一般情况下建成这样的矿井所需时间缩短工期1年以上;二是矿井技术装备水平较高。该井由苏联列宁格勒设计院设计,由西安煤矿设计院实施,设计年生产能力120万吨,工作面用30型刮板运输机运输,爆破落煤,集中岩巷,皮带运输,采区石门装车,大巷3吨矿车,14吨架线机车运输;主井9吨箕斗。4米滚筒,630千瓦绞车提升,副井3吨罐笼,钢筋混凝土井架;地面有主井生产系统筛装垂直同体建筑,副井系统、绞车房和机修厂同体建筑,行政生活福利联合大楼;筛选装车系统用大刮板运输机配筛,14轴棍轴筛和快速摇动筛分机。皮带输送机配仓,跨线式煤仓,4立方米电扒贮煤场等,煤可直接装火车外运,是当时西北地区机械化程度较高的生产矿井,在国际上达到中等以上水平。

1958年1月,在李家塔立井第二次扩建中,由井口至王石凹矿选煤楼需要修建一条4.5公里的电车道。所经之处有山、有水,有沟,地形十分复杂。整个工程要开山、填沟、架桥,任务非常观巨。承担这项工程的是王石凹工程处土建队的4个连。施工中,连与连、队与队、班与班分别展开劳动竞赛。白天一片红旗,夜里灯火通明。广大干部职工不分昼夜地苦战,很多职工都是连干二三十个小时不下工地。大家镢挖筐抬,涌现出1排(共40人) 1个月完成土方量1万立方米的万方排。在全体干部职工的努力下,不但提前完成工程任务,而且与建委定额预算造价比较,节约332661. 29元,其中土石方工程节约227459.92元。土建队的技术员吴景星和机械厂钳工朱方荣、桃园建井四队掘进工杜家法一起被省政府授予陕西省劳动模范称号。7月,在王石凹井筒砌壁中,干部职工集思广益,把用吊桶送沙浆改为用风筒溜沙浆,大大提高了沙浆输送速度和输送量,使效率提高4倍左右。也就是这一月,王石凹建井工程处建井队向全国各兄弟单位发起倡议,第一建井队在主井筒每小时涌水53立方米条件下,创造出立井井筒单行作业月进成井92.66米的全国新纪录,跃过了徐州湖里、阜新新丘,比英国是年最高月进73.9米高出18.8米! 9月,王石四建井工程处第二建井队,采取各种措施提高施工速度,在风井施工中,创造出单行作业月进成井109. 41米的新纪录,跃居全国6个井筒月进成井超过100米以上的第四位;并在4天内完成副井大型井架安装任务,比国家规定时间缩短工期8.75倍,工程质量符合国家标准,实现了向全国各兄弟单位发起值议中的各项指标,受到上级表扬。

1959年1月12日,金华山工程处第三建井队在金华山立井井筒掘进中,创造了日进9.4米的成绩,超过了徐州权台主井日进9.2米的全国纪录。11 月23日,焦坪架空索道工程开工,至1960年5月25日移交生产,完成总投资154.7万元。这项工程技术要求较高,工期大部分时间却在施工困难重重的隆冬季节。焦坪矿区山高沟深,一 片冰天雪地,又是滑坡地带,加之炸药和设备短缺,土方工程主要靠人工挖运。由山下向山上运输材料(运距平均达100多米、坡度平均为60多度),主要靠府挑人背。工程总指挥、公司副经理殷仕林用亲身经历的长征精神激励大家,800多名职工以大无畏的革命精神,不怕苦、不怕难、斗风雪、战严寒,队与队、班组与班组、个人与个人,互相展开竞赛。在短短的几个月里,完成架空索道线路4.5千米、塔架38座(木制29座、钢制9座)、拉紧站2座、铺固站2座、架设直径为46毫米重载索6千米、直径为38.5毫米的轻载索6千米、直径为28毫米的西鲁式牵引素14千米、前河装煤站厂房549.5平方米、片石挡土墙壁1436立方米、绞车房150平方米、绞车道1500米,柳林沟卸煤站厂房673.5平方米、片石挡土墙壁97.4立2方米,浴室锅炉房及办公室110平方米,6千伏输电线路3700米、通讯和信号线路4500米、土石方15.86万立方米,非标准设备和配件制作100种。12月2日,由煤炭工业部和中国煤矿工会全国委员会组织的全国煤矿基本建设先进经验观摩传播队(22人)来到铜川。参加这次现场会的有各级有关领导和四川省、甘肃省、青海省、陕西省以及铜川地区各单位的代表223人。共传播井筒、平巷、压风机、钢筋等方面的经验58项,其中竖井井筒厚表土施工、王石凹竖井综合堵水、井筒注浆下料平行作业等16项经验是铜川工程公司的首创和独创。在这一年里, 工程公司涌现出集体和个人标兵474人,其中出席全国群英会1名(王哲明)、出席省群英会14名、市先进97名、公司红旗手262名。在金华山矿井施工中开展的红旗竞赛和组织五一"、七一、十一等节日献礼活动,当年由集体和个人创造新纪录250次,节约钢材4.9吨、 木材100立方米、水泥54吨、火药717公斤,提前工期39天完成施工任务。当时,为了不断提高工作效率,全年开展比、学、赶、帮劳动竞赛和技术革命、技术革新的群众运动,涌现出省级红旗单位1个、市和局级红旗单位12个;全国煤矿基建局标兵5人,省、市、局、处级标兵共计740人,特别突出的是王石凹共青团快速掘进队和金华山红旗快速掘进队1960年5月开展的劳动竞赛,分别创造出岩巷月进573.85米和半煤岩巷月进750.3米的全国纪录!

1960年,铜川工程公司改为陕西省煤炭工业管理局基本建设局,下属单位发展到5个工程处(王石凹工程处、金华山工程处、第一建筑工程处、安装工程处和建筑材科生产处)和机修厂、运输队、职工医院、职工子弟学校(1958 年成立),年未职工总数达10829人。

1961年1月,基本建设局机关由铜川市七一路原办公地址迁往西安市和平门外李家村。3月,原在铜川的党群机构(包括党委、工会、团委)正式撤销;基建局所属在铜川地区的5个工程处的党委,以及铜川办事处、运输队、机修厂、医院、小学、农场等6个单位合建的一个党总支,均归铜川矿区党委领导。8月,根据上级精工减政精神,基建局开展调整机构、精减人员,铜川地区的职工年末精减到8696人。1962 年末精减到6617人。随着共和国三年困难时期的到来,基建局也进入了她的艰难时期。为了尽早走出困境,广大干部群众采取多种措施,想法设法,眼难地维持企业。没有建设任务,就由施工单位利用已建成项目,边生产,边建设。这一时期, 基建局远在西安,组织铜川地区的施工工作很不方便,加之施工任务不足等原因,企业效益一步步下滑。

1963 年上半年出现亏损45,12 万元的严重局面,1964年以后,职工10年没升工资,而职工子女不断增多,大职工的生活开始困难起来。但在这些困难面前,从领导到工人,广大职工没有悲观丧气,而是团结互助,艰苦奋斗,千方百计地克服困难,开创局面,一方面在职工中进一 步深入开展社会主 义教育运动和比、学、赶、帮、超的五好竞赛,另一方面进一步认真贯彻执行党的勤俭建国、勤俭办企业的方针和厉行节约、紧缩开支、压缩社会集团购买力的指示。加强成本分析,集中财务管理权限,加强财务监督,使公司的经济状况逐步好转,扭亏为盈。同时,组织151名技术本领过硬的干部职工成立5个重点掘进队。这5个重点掘进队的人数占全局掘进职工总数的28. 5%,其中中共党员和共青团员共有48人,技术等级平均5级。重点掘进队的建立,使施工质量和进度有了明显的提高。在徐家沟矿总回风巷的施工中,巷道断面为7.3平方米,属奥陶纪石灰岩,普氏硬度8到10,料石砌碹,全月掘进成巷105. 1米,比国家规定指标50米提高1.1倍,掘进工效为1.38立方米,砌碹工效为0.588平方米,分别超国家定额84%和80%,工程质量验收为一级品,施工中没有发生过人身和机电事故。在鸭口矿运输大巷工程建设中,9个月掘进成巷546.2米,平均月进60.7米,最高月进91.7米,比国家规定指标提高83. 4%,质量全优。为了推广基建局的做法,西北煤管局在铜川召开为期6天的现场会议,基建局交流的(关于短段掘砌施工方法》的经验,受到代表们的致好评。在大干苦干的同时,广大干部职工积极开展技术革新,千方百计地提高生产效率。比较突出的革新项目有日本机头针和日式风钻的主要配件螺栓螺母、风镐尖尾模型、胶皮瓦模等,提高工效3至25倍。特别突出的是第二建井队机电工人韩立民对国产72- -12 型钻架的技术革新,他吸取日式LB -56 型钻架的某些特点,并结合具体工作条件,对国产钻架在调节阀、配气系统、钻架高度和操作手柄等方面做了改进,彻底改变了在其结构上存在的活塞行程短、移动不方便、附件较多、操作不集中等缺陷。明显地提高了打眼速度,深受工人欢迎,受到上级的嘉奖,并在1964年4月份西北重点掘进队现场会议上推广。

1966年11月21日, 上级下达建设设计年产45万吨的东背塔平硐。广大干部职工尽力排除文革干扰,用两年半时间完成建设任务。东背塔平硐由渭北煤炭工业公司设计队设计,共有4个井口,掘进井巷9129米,竣工房屋面积20938平方米,共完成投资1880.9万元,其中建安1650.4万元,设备230.5万元,吨煤投资43.76元,该矿井属特厚煤层,使用金属网假顶分层长壁式采煤,东背塔平硐建设得又快又好,又做到了安全施工,赢得了上级和建设方的高度赞扬。

1969年初,陕西用煤十分紧张。当时的铜川市长张铁民为此其至零点乘车到煤矿,在井口向矿长、区长要黑煤面"。1969年4月,兰州军区根据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关于抓紧三线建设,随时准备打仗的指示,在兰州召开陕、甘、宁、青四省(区)三线建设座谈会。国家计委、建委、国防工办、国防科委和国务院16个部、委、办派负责同志出席会议。会议对陕西的煤炭工业提出的要求是:以渭北黑腰带为中心,除充分发掘现有煤矿潜力和大力开展节约用煤外,建议加快黄陵等矿区建设。同时积极建设一批小煤窑, 以满足四五用煤需要。1969 年9月,周恩来总理在接见中共陕西省委和燃化部领导时提出;陕西煤炭工业在1970年至1972年的三年,要实现年净增原媒生产能力1000万吨。

1969年冬至1970年,基建局先后有11座矿井开工兴建:上石节(设计年产能力30万吨)、石窑沟(30万吨)、荒草湾(30 万吨)、衣食村(30万吨)、炭科湾(30万吨)、陈家山(150万吨)衣食村露天(30万吨)、下石节(90万吨)、永红斜井(15万吨)、前卫平硐(21万吨)、苍村平硐(45 万吨),设计年产能力共计501万吨。但这些矿井都是在边勘探、边设计、边施工、边生产的情况下开工建设的,存在布点不合理、基本建设战线过长、建设标准较低等缺陷和问题。

从1971 年开始,随着矿井精查地质报告的提出,用了三四年时间,本着有利集中生产、方便生活、经济效益合理等原则,逐步对焦坪矿区在建矿井进行了一些重大调整。调整后的矿井有:下石节平硐,以一条下石节平硐和走向运输大巷,把原设计在半山上的上石节、石窑沟、荒草湾3个30万吨的斜井,从井下连接起来,构成一个90万吨的下石节煤矿,原来3个独立斜井变成了3个采区。生产的煤炭由运输大巷、平峒直接运到地面工业广场,装火车运至用户。陈家山平硐:用一条走向平硐将原设计在山峦之中的贾家沟、春林、衣食村等斜井在井下连接起来,构成个设计年产 150万吨的陈家山煤矿。工业广场设在陈家山川道,开阔的工业广场,为矿井开发的合理布局、煤矿的集中生产,生产区的布置提供了较好的平面和空间位置。焦坪煤矿:由前河露天矿和东背塔、永红、前卫3个井口组成焦坪煤矿,设计年生产能力105万吨,在东背塔地区新建一座处理原煤能力150万吨(考虑玉华接续矿井需要》的原煤筛分、转载、装贮系统,为煤炭装车外运提供方便,经过上述调整,对能利用的开工矿井,分别并入有关矿井,不能利用的衣食村露天、苍村平硐等则报废或停缓建。由于投资所限,扩建的前河露天工程也停止建设(仅补充了部分设备),维持原30万吨生产能力。(内容来源于陕西煤炭建设公司五十五年)

1970年3月,铜川矿区以北的黄陇侏罗纪煤田北部焦坪矿区的山川荒原上,依然是冰封雪飘、春寒料峭。一支由近 8千人组成的煤矿基建大军,兵分10几路,浩浩荡荡向这里开来,在各座矿井工地安营下寨。他们的劳动号子、隆隆的机器声和开山的爆破声,惊醒了这片沉睡已久的祖国大好河山。他们的住处十分简陋,有支顺口溜说:荆笆泥巴房,下雨水汪汪;床下长野草,门外跑黄羊。家属来探亲,床单当隔墙;心中有把火,为国建煤矿!这一时期的施工困难重重,复杂地质条件和各种困难像是在考验广大干部职工战天斗地的激情。

1973 年2月23日,第二工程处在下石节平硐施工,当大巷掘至石窑沟采区石门时,放炮后突然涌出大量石油和石油气体。此后在3至6月的掘进中,不时就有油气喷出。到6月底,累计喷出原油1300立方米。为此,常常停工停产,难以前进,被迫停止井下施工。省燃化局组织有关部门的技术人员,对煤油气共生条件下煤炭开采进行广泛的研究并提出开采技术措施后,于1976年才恢复施工。在荒草湾采区施工中,遇到古煤窑发火区,掘进队在浓烟与明火中苦战,千方百计排烟封火,费尽周折,未能突破火区,被迫关井停建。因减少一个采区,1977年6月下石节矿井投产时,设计年生产能力降为60万吨。地面建设的部分单身楼和生产系统的建筑物,均座落在滑坡地带,因为发生滑坡,部分工程被迫报废或重建,地面生产系统经过多次防滑加固才得以利用。广场南部已建成的铁路专用线,因座落在滑坡地带,1975 年雨季发生整体滑动,近0.5公里铁路扭曲报度,又重建长线铁路桥代替。上石节、石窑沟投产采区服务年限过短,无法满足大型矿井生产接续要求,矿井投产前夕,遂决定开拓第二水平,矿井投产后继续施工。由于矿井投产后施工,生产与施工相互制约和干扰,加大了施工难度。但广大干部职工像是一群被困难激怒了的雄狮,他们迎难而上,迎难而进,战胜一个又一 个困难, 圆满完成了任务。

在陕煤建司的发展历程中,有一种精神一以贯之,这就是争创第一的精神。如果说50-60年代,争创第一是面向全国各兄弟掘进队的话,那么到了70年代,争创第一就开始面对各先进国家的掘进队了。第四工程处在60年代中期,曾被上级命名为,铜川快速掘进七队,队长杨栋被推选为中共九大代表。该处在苍村平硐施工初期,因条件差,曾以3盏马灯代替电力照明坚持施工并创出好成绩,名扬铜川乃至全省。

1973年,第四工程处提出赶湖南、超日本的奋斗口号,增强队伍的凝聚力和战斗力。9月1日至31日,在陈家山平硐进风斜井施工中,创造出斜井月成井452. 1米的优异成绩。11月4日,《陕西日报》载文:铜川煤炭基本建设工程公司第四工程处创造的斜井月成井纪录,是继湖南第三工程处之后,再次超过日本创造的月成井352米的世界纪录。这是一个充满激情建设祖国的岁月,更是一个凭借落后的生产条件和生产技术创造纪录的岁月!1973年10月1日至12月31日,第五工程处在陈家山平硐大断面突破成井千米大关,创造出1021米的成绩。11月1日至30日,第二工程处在下石节平硐皮带暗斜井创造出斜井月成井504.5米的新纪录,其掘进断面8.9平方米,净断面7.7平方米,坡度16 °30,经燃化部、省燃化局和公司联合验收小组检验,工程质量符合设计要求和部颁标准,被评为优质工程。

1974年3月份,第四工程处在陈家山矿三号斜井施工中,又创全岩月成巷605.2米的新纪录,直接成本降低30%。12月1日至31日,第二工程处在下石节第二采区回风斜井施工中, 又一次创造出斜井月成巷705.3米的最高纪录。据1978年12月,煤炭工业出版社《井巷工程》记载:随着斜井开拓方式的广泛采用,我国斜井施工的技术得到了飞跃的发展。1966年以前,由于斜井施工中的装岩、提升、支护及排水等工艺技术未能获得很好解决,施工速度一直很低,并且长期徘徊不前,但从1970年5月南京钟山煤矿副斜井取得月进252. 2米的好成绩后,我国斜井施工方法有了较大的改进。湖南一些建井单位相继在石坝、花萼里等主斜井突破了月进300米的大关,其中煤建四处在湖南湖坪斜井中取得了月进361.8米的可喜成绩。1973年至1974年,在学习湖南经验的基础上, 铜川煤炭基本建设工程公司实施自己创造的 两光、三斗、一喷平行交叉施工作业法(两光是:激光定向、光面爆破;三斗是:耙斗机装岩、箕斗提升,斜漏斗翻矸;一喷 是:远距离输送砼土,错喷支护或钢筋挂网锚喷),四处在陈家山二采区主斜井和行人斜井分别创造了月进452.1米和605.2米,二处创月进504.5米和705.3米的优异成绩,从而使我国斜井施工技术和速度达到了当时世界先进水平!其中二处的705, 3米斜井机械化配套作业及施工新工艺、新技术,曾在第九届世界采矿会议上作过报告,并荣获1985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

1976年,唐山、丰南一带发生强烈地震,10 月4日,铜川煤炭基本建设工程公司(和陕西省机械化施工公司)受陕西省委委托,抽调766名职工组成支援开滦荆各庄煤矿工程处(基建公司队伍称支唐工程处)。施工过程中,广大干部职工依靠自己创造的三大法宝,发扬共产主义精神,不顾余震投入施工,战风雨、斗严寒、排万难、创纪录,奋战50天,至年末完成工作量58. 65万元,比计划超额8.23%。到1977年末,公司支唐工程处职工579人,其中建安437人。全年国家下达计划任务112. 75万元,实际完成261.11万元,超计划131. 58%;全员劳动生产率4509. 66元/人·年,其中建安5520.28元/人·年。陕煤建司支援唐山建设的优异成绩,受到国务院、煤炭部和陕西省委的表扬。

1975年,公司成立陈家山煤矿建设指挥部,总指挥朴永贵,副总指挥王富海。同时,成立下石节指挥组,由王守玺、陈志玉分别担任正、副组长。由公司第一、 二、三、四、五工程处和机电安装队承建这2座矿井。建设陈家山煤的时候,第四工程处在一采区施工中发现大面积不可采,省燃化局十分重视,重新修改了各采区生产能力。至1977年,第一期90万吨建成投产,1981 年第二期60万吨工程建成投产。该矿井共完成投资1953 4万元,交付资产10158. 97万元(其中第一期概算3671万元,建成交付4542.3万元,吨煤投资43.92元),平均吨煤投资78.32元。完成井巷工程42045米,砌碹7551 米。竣工房屋面积143120平方米,其中厂房20294平方米。建成公路20.4公里(363.1 万元),铁路5.8公里(1232.4万元)。该矿井总体建设是成功的,但也有失误之处。一是设计变更4次,矿井位置先后变动3次。特别是衣食村露天矿剥离土石方128487立方米,衣食村斜井完成井巷工程3634.9米,炭科湾斜井完成井筒24.6万元,这时设计方案发生变更,已投资384万元,3项工程无法利用,矿建270.54万元,报废工程总计692. 95万元。二是施工时正值多雨季节,边施工、边修路,施工中报废汽车27辆,使成本加大。三是因地质条件差,使施工难度比正常加大2倍左右,无法实行短掘、短砌,造成大量返修维护,增加投资473.94万元,下石节煤矿由西安煤矿设计院设计,生产能力年产为120万吨,后经燃化部批准,改为90万吨。1979年3月施工开始,至1977年6月出煤,工期87个月。到1983年底,掘进井巷39388米;竣工房屋面积133425平方米,其中工业34065平方米、民用99360平方米(其中住宅82765平方米)。

1969年至1978年,公司共建成矿井6座:东坡斜井(设计年产能力45万吨)、东背塔平硐(45万吨)、永红斜井(15万吨)、前卫平硐(21万吨)、下石节平硐(90万吨)、陈家山平硐(150万吨),共形成设计年产能力366万吨。这一时期,公司的经济形势逐年好转,年总产值从1969年的1709万元(其中基建1532万元、工业177万元)提高到1978年的3520万元(其中基建2275万元、工业1245万元)。为了扭亏增盈,1974年9月,公司在中国人民建设银行铜川市支行协助下清理仓库,共清理积压物资计值701万元,积压托收499份计款273万元,两项共计947万元。对积压物资,经多方联系,处理365.9万元,内部调剂323万元,合计688. 9万元。通过此次清理,将原72处库房合并为35处,其中2处总库分别设在铜川市玉华路和河滨路。

1977年,公司专门成立了扭亏增盈领导机构,认真贯彻中央26号文件和国务院69号文件,狠抓企业整顿,加强了经营管理,全年超额1.01%完成了国家计划,劳动效率创历史好水平,工程成本比预算降低0.41%, 使扭亏增盈初见成效,至年底,共偿还文革期间欠款243万元。又经过1978年的努力,文革期间所欠27个省、市、自治区诸单位、部门940万元外债全还清!

这一时期,广大干部职工排除文革干扰,艰苦奋斗、战天斗地,战胜了客观方面的种种困难,完成了国家建设任务,使公司扭亏为盈,还清全部外债。为了这一目标的实现,广大干部职工付出了艰辛的努力,他们的光辉业绩和伟大精神是公司战胜困难,迈向新胜利的永恒支柱!

1975年7月,公司树立第四工程处掘进七队等2个集体和第一工程处瓦工张忠等5人为公司1975年学理论、抓路线、大干社会主义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标兵,号召全公司广大职工向他们学习。

1977年10月20日,公司职工王守玺等10人出席全国煤矿采煤队、掘进队队长会议,第四工程处掘进七队进入会议光荣榜。掘七队于1973-1974年在耀县春林创道了全岩斜井月成井452.1米、605.2米的好成绩,1974年全岩掘进共计3204米,1975年上半年已完成年计划的51.15%,1977年12月10日,公司召开群英会", 出席的先进集体代表和先进个人共440人。其中部分集体和个人又出席了上级的群英会。

1978年1月22日,煤炭工业市在北京召开全国煤炭工业学大庆赶开滦群英大会,授予公司第五工程处副队长杨兴斌劳动模范称号,授予公司第一工程处第二施工队特别能战斗队组称号。

1979年7月30日煤炭工业部发出关于1978年命名大庆式企业的通报。通报公布了全国已命名的165个煤炭企业为大庆式企业,其中陕西有4个,公司第五工程处为大庆式企业。

1978年5月,公司撤销革委会,恢复公司制,王守玺任铜川煤炭基本建设工程公司代经理,副经理:马世钧、陈志玉、殷仕林、王长学。6月,公司恢复党委领导下的厂长(经理)负责制,开始加强经营管理工作,确立以生产为中心、以盈利为目的的指导思想。

1980年11月,中共陕煤建司委员会第二次(总第7次)党员代表大会召开,选出新的党委委员21人,常委6人,党委书记王守玺、副书记马世钧。同时,上级提任黄海源、吴景星、焦志孝为公司副经理,任鸿普为公司总工程师,朱高科、童孝村为公司副总工程师,聂绍义为公司副总会计师。

1979年1月,公司党委认真学习和贯彻中共第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进一步确立以生产为中心、以盈利为目的的指导思想,改革过去单纯依靠行政手段组织施工的做法,把经济手段和行政手段结合起来。在管理方面,明确了队一级的经济责任, 对成本核算、费用划分,工料、机械等原始纪录作了进一步规定。对于单位工程的预算数,校成本项目进行了分解,克服以前预算成本按比例估计计算的办法,使全年施工成本降低9.46% 。

1980年1月,公司在经营管理方面进一步明确规定:以施工处为单位,以年初下达指标(工作量、质量、效率、利润)为依据,年末进行考核,完成者提取企业基金,未完成者不能提取企业基金,从而决定职工有无年终奖金。

1981年1月,公司在施工管理体制上,开始推行承发包方式,即把上级下达的各项经济指标进行分解,层层落实,直至班组。同时,根据上级计提企业基金以施工单位作为考核计算单位,利润分配以企业作为考核计算单位,法定利润从当年开始实行分成的规定,公司加理企业的基础工作,建立内部的经济责任和经济核算制。7月,公司除在主要工种推行计件工资、联产计酬外;还根据不同情况,实行班组计件包干工资。如承揽淳化县煤矿35KV输电线路工程,按概算22万元包干,抽调33名工人施工,实行班组计件包干工资,施工50天交付使用,按概算人工工资为2.56万元,实际支付工资1.9万元,节约人工工资0.66万元,节约率为25.9%。同时,为了加强设备维护修理,公司实行包机制,收到良好效果。至年末,全公司在籍设备1431台,完好台数1164台,完好率为81.34%,利用率80. 53%;带病运转设备91台,占年末在籍设备的6.3%;停运待修设备148台,占年末在籍设备的10.3%;全年发生设备事故2台,占平均使用台数70台的2.86%。

用盆和桶接水来洗东西比直接用水冲洗更省水。如刷牙时,用口杯接水后,关了水龙头再刷,只需要0.5升水,而直接开着水龙头刷牙1分钟,则要浪费9升水。

早在1978年,因下石节平硐完工,仅剩下陈家山平硐在建,施工任务严重不足。为了扭转局面,公司党政班子明确提出找米下锅的方案。陕煤建司进入了搏击市场的第一步。这一步艰难而沉重! 从这一步开始,陕煤建司也进入了艰难痛苦的困难时期。

1981年1月,公司根据建安任务不平衡、部分施工处窝工严重的情况,作出主动承担任务,积极找米下锅的决定,派人赴省内外联系工程。一方面根据煤炭部点名安排,调公司第五工程处去山西省轩岗矿务局刘家梁矿施工井巷工程、调公司第三工程处到河北省邢台指挥部施工铁路桥涵工程;另一方面安排施工铜川焦坪露天煤矿抗滑桩等工程。至年来,找米下锅完成建安工作量270.66万元,减少窝工人员644人,节约工资性开支63.6万元。全年完成总产值4077万元,其中基建3217万元,工业860万元。在基建3217万元中,有内包工作量1799.6万元,外包工作量1037万元、自身基建工作量203.2万元、其他项目177.2万元,全年完成任务创造历史最好水平。但年度内不均衡,第四季度完成的工作量相当于全年完成工作量的41%。上级下达的全年利润指标是不亏不盈,收支基本平衡,虽然施工企业实现净利润2.2万元,但由于其它企业亏损严重,公司全年利润仍然亏损15.3万元。

1981年,公司进一步贯彻中央调整、改革、整顿、提高的八字方针,开始对公司和下属单位的领导班子进行调整、充实。

1982年1月20日,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国营工业企业进行全面整顿的决定》,公司开始进行全面企业整顿工作。公司党委多次召开常委会和下属各单位党委书记、处长、厂长和副处级以上的干部会议,认真学习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国营工业企业进行全面整顿的决定》。根据公司的实际,采取在下属单位中选取试点,以点带面,全面实施全公司企业整顿工作。同时,狠抓经济责任制,加强思想领导,鼓足革命干劲,主动承建工程,提高经营效益,力争多做贡献。在前几年已推行的经济责任制的基础上,公司又加快了前进步伐。是年10月,公司第四工程处开始在掘进队和运输队实行经济责任制。11 月,公司大修厂对汽车运输实行单车利润包干,超额二八分成,亏损扣发工资;并在大修、制配车间试行定额工时奖惩制度。

1982 年下半年公司和基层县处级领导班子调整以后,1983年,开始对区队、车间领导班子进行普遍调整,至9月底结束。调整后公司领导班子由8人组成(其中包括3名经理助理),平均年龄45.4岁,比调整前下降了6.2岁;大中专文化程度比原来增加2名,取得工程师技术职称的比原来增加2名。9个基层县处级领导班子,调整后共有52人,平均年龄43.21岁,比调整前下降了6.09岁;大专文化程度的14人,比调整前增加了9人;取得各类技术职称的29人,比调整前增加了18人。全公司共有129 个区队、车间的领导班子,调整后平均年龄有所下降,文化和专业知识水平有所提高。公司机关原有处室20个,调整后减少2个,处级干部32人,平均年龄44.9岁,比调整前下降了5.3岁;大中专文化程度的18人,比调整前增加5人;专业技术人员12人,比调整前增加1人,各级领导班子向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迈进了一大步。

1983 年7月,公司经过认真分析和充分酝酿讨论,制定出简政、放权、承包、搞活、奖惩等五个方面共计32条的改革方案。在基建施工方面,7月1日, 设计年产150万吨的王村立井正式开工,至1988年12月24日建成投产。王村煤矿是陕西省七五期间建设的大型矿井,总投资2.35亿元。该矿井位于澄合矿务局东部,在澄城、合阳两县交界处,由西安煤矿设计院设计,是陕西省第一座按现代化标准设计的矿井,采用了许多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其建设主要由公司和澄合矿务局切块承包,先后有省内外4支、近8000人的建设队伍参加了施工。陕煤建司承担主、副井筒,东风井一、二号斜井,井底车场,主要大巷,一、二采区,工业广场生产系统的全部地面建筑等施工任务。澄合矿务局承建西风井和一般民用建筑。澄合煤矿的开工建设,对公司艰难状况有了很大程度的改善。加上当时正在建没的设计年产能力由45万吨扩至90万吨的东坡斜井扩建工程、设计年产能力由30万吨扩至90万吨的金华山煤矿扩建工程、设计年产45万吨的苍村平硐工程。使公司的总产值逐年上升。1979 年共完成总产值3239万元,其中基建2187万元、工业1052万元,全年盈利135万元。1984 年共完成总产值5015.63万元,其中基建3423万元、工业1152.27万元、多种经营440.36万元,全年实现利润45.4万元。

1984年1月,公司与省煤炭厅签订利润承包合同。根据承包合同,公司提出1984年的奋斗目标,并同各处(厂、队)签订了以利润为中心的经济承包合同,规定双方的分成比例和处(厂、队)必须完成的公司下达的5项经济指标,即:①建安工作量和产值计划②工程量计划③劳动效率计划④工程质量指标⑤杜绝重大恶性事故,保证职工人身安全,重伤事故控制在1‰以内。7月5日,公司同意机修厂实行全民所有、集体经营、自行揽活、自主生产、自负盈亏。实行厂长责任制。这一决定的实行,当时在该厂和全公司职工中,引起较大反响。当月,公司第二工程处在王村东风井一、二号斜井施工中, 对2个施工队分别签订经济承包合同,落实计划、大宗材料消耗、质量、安全等方面的经济责任,把职工的责、权、 利紧密结合起来,共完成井巷工程1070米,平均月进214米,比承包前翻了一番。9月20日,煤炭部对统配煤矿实行总承包,公司划归煤炭部统管理。10月,公司第三工程处施工队和班组开始实行按单位工程预算承包。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更多的新技术、新工艺不断应用于工业生产,对广大干部职工的文化水平和专业水平的要求越来越高。1984 年2月,针对公司工程技术干部队伍中存在的知识老化,岗位生产工人技术水平低、操作不够熟练的实际情况,公司作出进一步培训安排。由副经理王长学主抓,劳动人事处职工培训科具体负责,在技工学校建立培训中心,在七一小学建立职工文化补习班,分期分批对公司各部门、各工种的专业干部和岗位工人进行轮训,对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工人进行文化补课。计划培训县处级干部60%,各级管理干部40%,工人60%。至年末,实现了培训计划,并办2个电大班,有33人参加学习,加上刊大、函授学习的共计400多人;又组织读书活动小组101个,参加人数达3800多人;在全公司9个工种中开展有 155人参加的技术大比武活动,并组织比武中涌现出的18名技术精英参加省煤炭厅的大比武,有3人获得前三名,其中2人代表煤炭系统参加了全省青工比武大会。

1982年到1984年间,公司涌现出了一大批先进模范集体和人物。最有影响的是公司第一工程处子弟学校教师马均有和公司第四工程处保卫干事蒋德军。1982 年11月8日,马均有正在上课,西侧土崖突然滑坡,教室被扭裂,马均有一面用肩膀扛住下塌的门框、圈梁和楼板,一面叫学生快跑。直到滑落的山体把教室推倒而壮烈牺牲.48名学生中有45名学生得救。马均有停止呼吸后,身体仍保持着奋力支撑楼板抢救学生的英雄姿态。他用短暂的一生谱写了一曲共产主义精神文明的凯歌!共青团陕西省委追认马均有为共产主义青年团团员,陕西省教育局追认他为含身爱生、忠诚党的教育事业的模范教师。1983年1月7日,陕西省人民政府授予马均有革命烈士称号。3月5日,中共铜川市委、市人民政府隆重举行千人大会,宜读了以上决定,并号召全市人民向马均有学习。

1984年4月13日,公司第四工程处保卫干事蒋德军在围捕逃中英勇搏斗,肝被刺透,壮烈牺牲。1985年 4月16日,陕西省人民政府授予蒋德军革命烈土称号。5月27日钢川市公安局给他追记一等功;共青团铜川市委授予他模范共青团员称号;中共铜川市委作出决定,号召全市共产党员、共青团员、革命干部和人民群众学习他忠于党、忠于人民、无私无畏英勇献身的共产主义精神和崇高品质。为了充分弘扬烈士和先进人物的精神,1983年3月,公司对以下同志予以集中命名:革命烈士马均有为舍身救生的模范教师、省级精神文明先进个人杨凤莲为心灵高洁的精神文明标兵、都级劳模王满盈为扎根井下苦干实干的铁队长、省级新长征突击手何传玉为多拉快跑创造优良成绩的汽车司机标兵、省级优秀护士于志敏为救死扶伤待病人胜亲人的优秀护士长、高级工程师沈毅为又红又专献身四化的优秀工程师。公司党委要求各单位结合本单位的实际, 大力宣传先进人物的典型事迹,掀起向先进人物学习的热潮。10月,公司第五工程处第二施工队在双上纲要竞赛活动中,以掘进月成巷243米的好成绩荣获全国第10名。1984年6月,公司建材厂党委书记王金亭被授予全国煤炭工业先进思想政治工作者称号。

1985年到2001年间,是公司最困难的时候。国家大规模压缩煤炭基建项目,实行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施工任务严重不足,经常拖欠职工资达数月、半年之久,有的时间甚至更长,仅给职工借点买面钱,职工的家庭生活非常困难,公司到了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

1985年6月,陈跃任公司党委书记,明确提出了北上桥山,朝拜祖先;扎根黄陵,公司大安的产业结构调整方针,确定了公司施工、生产、多种经营三位一体的企业发展战略",为公司摆脱困境,走向今天的发展和富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986年1月,为促进公司形势发展和实现产业结构调整,公司党委提出了承包工程,稳定队伍,开展多种经营作为基建生产补充;重点开发黄陵,为公司战略转移创造条件"和求生存、求安定、求进步、求发展的指导思想。在领导体制和经营方式方面,1987年1月,在全公司范围开始全面推行经理和处、厂长负责制,制订并实施任期目标。1988年1月,经过认真试点,公司开始全面推行内部承包责任制,对各施工单位分别按照上级利润基数包干、超利分成、亏损指标包干等方式进行承包;对医院、学校等后勤单位实行经费包干。在组织机构方面,围绕着基建施工、工业生产、多种经营新的产业格局,对公司机关和下属单位,都作了相应调整。

1987年11月,公司成立多种经营公司。1988年11月,撤销公司综合服务公司,业务划归多种经营公司,并将公司劳动服务公司机构并入多种经曹公司。1989年1月,又将公司第一建筑公司划归公司多种经营公司管理。4月,为了加强公司的施工生产调度工作,公司将工程管理处内设的调度室划出,成立公司直管的生产调度室。10月,撤销公司苍村斜井筹建处,成立公司苍村斜井,原苍村斜井筹建处的职能交由苍村斜井承担。

为了争取煤炭生产项目,陈跃和公司领导班子成员先后数十次跑省城、赴北京,多方位做工作。终于为公司争取到几个扶贫小井项目。1987年9月1日,年设计生产能力30万吨的苍斜一号井开工建设;1988年7月16日,苍村平硐改扩建工程开始施工,矿井生产能力由15万吨提高到30万吨;苍斜二号和双龙斜井在此之后相继开工建设。这几个小井的建成,不仅仅缓解了公司当时的困难,特别重要的是为公司之后形成基建施工、煤炭生产、多种经营三业并举的产业格局奠定了基础,从根本上解决了公司生存、稳定和持续发展的问题。

为了解决施工工程量不足的问题,公司在对外承包工程上不断出台新措施、新规定,并且积极向黄陵矿区发展。1987年10月,公司成立黄陵矿区铁路筹建处,全面负责黄陵矿区铁路建设的前期准备工作。1988年3月,正式成立黄陵铁路建设指挥部,负责对黄陵煤专线的投标工作,组织和领导公司承包段铁路的招标和建设。黄陵铁路秦(家川)七(里镇)专用线工程,公司总承包30.1公里, 是年10月正式开工。

为了以多种经营来弥补基建施工的不足,公司在原水泥厂的基础上实施迁(护)建项目。公司水泥厂原名为建筑材料厂,其前身是1954 年11月成立的铜川工程处砖瓦厂,1958年7月试产水泥成功,生产水泥从1万吨上下提高到7万吨上下。在公司的多方努力下,厂址由原铜川市区川口迁至耀县(今铜川市耀州区)董家河镇王家砭村。1988年5月, 迁(扩)建工程正式开工,1992年11 月15日竣工投产。生产区占地96. 79亩,采用¢3*48M旋风预热干法回转窑的工艺流程,生产425号普硅水泥,设计年生产能力为10万吨。陕煤建司机械厂生产的柔性管箍接头1975年6月经煤炭工业部开发组鉴定定型、并推广使用。1978 年以后,这种管接头成了机械厂的拳头产品,产量逐年增加。为了进一步调整公司的产业结构,陕煤建司多次注入资金,扩建该厂,使其产量不断增大。1985年,该生产柔性管箱接头3.7万付,销往全国24个省(区)市的200多个单位,井远销巴基斯坦、摩洛哥等国。1988年 10月,该产晶荣获陕西省人民政府颁发的陕西省优质产品称号;12月,又荣获陕西省经济委员会颁发的1988年优秀新产品奖。1989年6月 12日,为了适应改革开放的形势,进一步扩大生产,加强经营管理和对外业务联系。经公司经理办公会议研究决定,机械厂更名为公司管件设备厂。

至此,公司按照求生存、 求安定, 求进步、求发展的指导思想,经过全体职工的不懈努力,三个主体(基建施工、煤炭生产、多种经营)并重格局基本形成,为公司的大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990年, 公司明确提出当年初步好转,明年基本好转,后年根本好转的要求,并制订公司三年发展规划,将三个好转具体化、指标化,形成奋斗目标。并印发《陕西煤炭建设公司1990年承包经营奖罚办法》。1991年,管件设备厂晋升为行业一级企业,第一工程处晋升为二,级企业,第二、第四工程处晋升为省级先进企业。同时开展纲要队、等级队竞赛活动,公司达到等级队标准的有6个,其中乙级队3个、丙级队3个,占全公司在籍队(工区)的18%,苍村平硐、一号斜井通风专业及其地面调度室达到省级标准。1993年5月4日, 公司标准化委员会通过《陕西煤炭建设公司企业标准》,共收集国家、行业(部)、地方标准4312个,相关法规、规定716个,制订公司企业标准化640个,共300万字。

这一时期的基建施工主要有黄陵矿区设计年产420万吨的黄陵一号井、 铜川市金锁乡焦坪新街的设计年产150万吨的铜川矿务局玉华立井和马栏引水隧洞工程。黄陵一号矿井是国家重点工程,由公司第一、第二工程处、铁路工程处和机电安装公司承建矿建、土建、铁路、机电设备安装、供水等大部分工程;玉华立井矿井储量3.6亿吨,可服务120年,由西安煤矿设计院设计,全部矿建、安装工程和土建中工业建筑工程由公司第五工程处全体和第一,第二工程处、 安装公司部分工区(队)承建;马栏引水隧洞工程开工是铜川市的大型引水工程的重要工程,事关铜川市区的人民群众的生活用水和铜川今后工业发展的工业用水,在公司第二工程处上下的齐心努力下,马栏引水隧洞工程比计划提前7天全线贯通,受到陕西省人民政府和铜川市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的嘉奖和表彰。施工中,于1997年6月份创单头掘进201米的最高纪录。

为了进一步加强工业生产,公司对管件设备厂进行扩建,对水泥厂进行迁建,管件设备厂管接头生产线扩建工程开始于1990年11月,1991年8月竣工投产。很快形成10个拳头产品,畅销国内煤炭、电力、冶金行业,并打入国际市场。公司水泥厂水泥生产线迁(扩)建工程,历时4年半,1992年11月竣工投产。1993 年、1994年,年产水泥6--7万吨。

这一时期,公司连续建设了3个矿井,使煤炭生产年产量达到45万吨。1990年4月至12月,建成设计年产15万吨的苍村2号斜井,苍村2号斜井位于黄陵县苍村乡常村,开采面积3平方公里,地质储量600万吨,服务年限20年,煤质为低中灰,低硫中磷1号肥气煤和号弱粘结煤,可采煤1层,煤层倾角3—5度,平均厚度1.5米,采取阶段斜开开拓,主井串车提升,中央并列式通风,概算投资870万元,计划工期24个月。在无准备工期,投资紧张, 设备材料不足的条件下开工。施工中,公司各级领导深入现场办公,遇到难题想方设法及时解决;参建全体职工发扬观苦创业精神,克服重重困难,使矿井提前建成投产。当时在职工中流传着一句话: 老八路又回来了!该井党总支书记、矿长兼技术负责人高春峰在征地期间,为了商谈和办理手续,他8次步行往返店头镇至苍村塬20里山路,为了工作,脚被扎破而不顾,多次路过家门而不入。施工初期,无电无水无住房,他白天带领工人干话,夜里住3里外的农村破窑洞。进入矿建阶段,他白天指挥施工,晚上绘制图纸,夜同12点以后还到现场。面对主井跨沟运输难题,设计院拿不出成熟方案,他经过几天几夜查资料,现场测算,提出了推明槽、落高差、打木垛、架铁桥的方法,解决了难题。一次,工作面下沉0.60米,他让别人撤离,自己留下加固柱子,待安全后才让大家进去。他说:想干成一番事业,不吃苦不行,没有自我牺牲精神不行!在他带领下,仅用1年多时间就完成了建井任务,进而月月完成产煤任务,成为公司所属几座矿井吨煤投资最少、实际困难最多、建设标准最低、生产起点最高、发展速度最快的矿井。1992年,陕西省人民政府授予高春峰劳动模范称号。1991 年11月至1997年底,完成苍村平硐技改工程。该工程由公司第四、第一工程处和公司多种经营公司承建,共完成投资4718万元。1992年7月1日至1996年底,建成设计年产30万吨的双龙斜井,简易投产。该矿井位于黄陵县双龙乡,为公司自营项目,服务年限27年,一对斜井井巷总长度为5823米,总投资6550万元。为了做好事关公司生死存亡的煤炭生产,公司在连续建井的同时,不断加强煤炭生产管理工作。1990年3月,公司成立生产技术处,负责公司原煤生产技术管理工作。9月21日,成立陕西黄陵苍村煤矿(陕西煤炭建设公司煤炭生产部),决定:一、陕西黄陵苍村煤矿(公司煤炭生产部)直接管理苍村平硐、1号斜井、2号斜井;二、陕西黄陵苍村煤矿下设:生产处、运销处、调度室、财务科、计划科、劳资科、机电科、供应科,煤炭生产的安全、监察工作由公司安监局监管。公司副经理候立桂兼任陕西黄陵苍村煤矿矿长(公司煤炭生产部部长)1991年2月,成立苍村煤矿矿委会,进一步加强煤炭生产工作。

连续多年的艰难经营,渐渐使公司站稳了脚跟。为了公司的持续发展,公司积极推行干部聘用制,全面实行岗位技能工资制,各级机关进行机构改革,削减、合井和压缩处、科室,进行定岗、定编,精简管理人员。1996年1月,公司三条线管理(即公司分基建施工、原煤生产、多种经营三条线管理,下属单位也相应分三条线管理)在苍村煤矿试行开始,至年末,已由点到面在全公司推开。1997年 10月,对公司机关原有职能处室进行重新编制,部门由18个压缩到12个,管理人员由154人缩减到90人。下属各生产单位也根据生产经营情况精简管理机构。随着改革的深入,下岗人员不断增多。为了保障广大职工的利益,1998年6月,陕煤建司成立再就业服务中心。至年末,全公司进入再就业服务中心人员有3805人,签下岗协议的2848人。虽然公司上下干方百计地精兵简政、压缩成本,但持续低迷的市场仍然给这个刚刚喘过气来的国有大企业以非常大的压力。基建施工的项目竞争激烈,工程报价一压再压,有时甚至到了无利可图的地步,还得咬牙坚持,否则没有工程,队伍窝工,企业将更加困难,而工程施工,特别是矿建工程,地下作业,情况复杂,施工投入加大。加上煤炭生产中吨媒成本越来越高,煤价却持续低迷。1993 年以前,国家有煤代油资金补贴,此后煤代油生产任务结束,而煤价仍在每吨60元上下徘徊。在这一企业维续艰难爬坡的困难时期,广大职工的生活非常现难。就是在这样困难的情况下,夏季长江特大洪灾发生后,公司职工共捐助赈灾现金29382.4元,衣物2122 件。淳朴养良的陕煤建司人心里永远装着祖园,装着同胞,装着比自己更困难的人们!

2002年至2004年是公司面对机遇,轻身发展的时期。这一时期,公司下属的陕西苍村煤矿破产,双龙煤矿完成技术改造,产量由30万吨增到60万吨。基建施工方面,撒销机关投标处,成立投标公司,加大对施工单位的投入。承建的工程项目明显增多,利润明显增加。工业生产方面,公司水泥厂的水泥年产量,一直保持在年产17万吨上下,公司管件设备厂在水工产品保持在1500--1600 吨左右的同时,管接头及非标准件,从2002年的502. 17吨提高到2004年的929. 76吨。企业总产值由2002年的23947.14万元提高到2004年的37102.58万元,同比增长42. 35%。煤炭产值由2002年的4594. 3万元提高到2004年的16550. 1万元,提高360.23%;原煤产量由2002年的68. 52万吨提高到2004年的133. 78万吨,提高95.7%. 在这三年里,公司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终于扭亏为盈! 2002年, 公司亏损564.32万元,2003年实现盈利59. 96万元,到了2004年,实现盈利315.8万元!

2005年至2008年,是公司各项事业大发展的4年。在这4年中,公司在稳定发展煤炭生产和多种经营的同时,不断加大对基建施工方面的资金投入,努力提高企业基建施工的设备装备水平,增强基建施工的综合实力,使基建施工产值连年攀升。

2005年,公司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在确立突出主业,多元化发展的产业结构思路基础上制订公司体制改革方案和(陕西煤炭建设公司十一五发展规划)。对具有独立施工资质的第一工程处进行改制重组, 成立陕西恒基建筑工程有限公司。对企业办社会职能进行统一管理,撤销公司教育处、行政处、卫生处,成立教育管理中心、物业管理中心、医疗管理中心、离退休管理中心,加快社会职能向地方移交的步伐。为了公司的可持续发展,公司筹集资金1231万元,购置施工设备130台套,提高施工装备水平;投入资金2791.04万元,改造煤矿通风、排水、供电等系统,添置支护设备,装备瓦斯监测和地面工业监测系统;投资810万元,对生活供电,供水、供热、供气等系统改造以及生活小区配套建设。资金投入的加大增强了企业综合实力,提高了市场竞争力。一是基建施工形势发生了根本性好转!当年承揽工程10612万元。特别是先后中标花草滩矿建安装工程和柠条塔、冯家塔矿建工程,标志着公司矿建施工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二是煤炭生产在实现了产销两旺的同时,对石炭沟煤矿进行全权收购,缓解了瑞能公司资源接续的矛盾,增强了公司煤炭生产发展的后劲。三是机械制造和水泥生产得到健康发展,管件设备厂的年销售收入、被利指标以及职工收入等超额完成公司下达的计划,比上年有较大幅度的增长;水泥产销量创历史新纪录,质量持续保持出厂合格率4个100%。

2006年,公司的工作重心和资金投入进一部向基建施工方面倾斜,投入2000万元购置综合掘进机,混凝土泵车、凿井纹车、螺杆空压机等施工设备130多台套,提高施工装备水中,进一步增强了公司的综合实力。全年中标工作量达到2.6亿元,千万元以上规模工程达到8项。公司在柠条塔项目和山丹项目大量涌水,长期停工的情况下,施工总体完成全年计划的140%,比2005年增长53.7%,矿,土,安三类工程优率分别比计划提高20、10、15个百分点。矿山建设公司第二、第五作业队荣获全国煤炭行业(部级)优秀等级队;恒基公司创建省级文明工地1个,市级文明工地3个,并在全省创建文明工地活动现场会上被授予先进建筑施工企业。

2007年,公司成立矿、土,安等施工管理部门,对施工组织进行全面整顿,对施工各专业实施垂直管理,突出以立井施工为核心的矿建施工特色,组建2个专业矿建施工处,同时施工10个立井项目,扭转了多年来立井施工的被动局面。青海默勒项日部在三高一低的艰苦环境下,创造了立井月进103米的全国高海拔立井施工记录。王洼项目部大胆技术创新,首次在副斜井施工中采用冻结法施工,大大加快了施工速度,走在并肩施工的中煤一建前面。大柳项目部从筹建到施工,坚持高标准,严要求,成为公司的样板项目部,以月进尺112米的成绩,创甘肃同行业立井施工最高纪录。陕北张家峁项目部取得独头综掘月进尺600米的好成绩。施工市场占有率快速提升,全年承揽工程37652万元,超额完成承揽工程计划,比上年增长11652万元,增长45%。

2008年是公司基建施工能力显著提高的一年。这一年中, 公司投资1800万元购置设备,重点提高矿建施工机械化装备水平和专业施工能力。广大职工奋战在9个省区的几十个施工工地上,抓进度、抓质量、抓安全,全年完成施工产值45080.4万元,完成年计划的126.4%,比上年增长18325.4万元,增长67.4%!这一年, 公司完成企业总产值98289.5万元,同比增长51.72%。其中原煤产值完成43913.7万元,同比增长57. 6%;多种经营产值8867.6万元。全年实现利润7149.8万元。同比增长572.6%。

在陕煤建司的历史上,创下了企业盈利的最高峰!

2009年是公司在基建施工队伍被划出,面临生死扶择的严峻形势下,凤凰涅槃,实现华丽转身的一年。2005年到2008年的4年中,公司在基建施工方面投入了大量的心血和资金,4年间累计投资7000多万元提高基建施工企业的设备装备水平,基建施工年产值从2004年的11797.7万元增长到2008年的45508. 4万元,使公司的基建施工得到长足发展,正当公司计划依靠基建施工主业振兴企业阔步向前的时候,陕煤化集团实施产业结构调整和全省媒炭基建施工规模经营,陕煤建司长期从事的基建施工主业队伍被整体划转。企业只剩下上世纪八十年代国家为解决施工企业接续问题建设的3个扶贫小煤矿及一直作为施工附属产业的水泥厂和管件设备厂。3个小煤矿产量加起来不到150万吨,而且均为资源枯竭破产矿井;水泥厂和管件设备厂规模小、投资少、设备落后,形不成规模生产效益,长期在生存线上挣扎。多年来连续巨额投资。刚刚再一次发展壮大起来的基建施工主业划转后,留给公司的是一万多名退体职工家属的后勤服务管理和4600 名在职职工。一时间人心浮动, 困难重重,使企业又一次面对生死存亡的危机!

困难永远吓不倒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陕煤建人。面对严峻的形势,广大职工团结一致,沉着应对。

2009年初,公司审时度势提出抓机遇、促转型、实现持续稳步发展,重效益、关民生、推动企业更加和谐的发展思路,明确提出以煤炭生产为主导,以机械制造和水泥生产为两翼,多元发展,打造一流现代化企业的战略定位和煤炭增量、产品升级、快速发展、造福员工发展目标。公司广大干部职工,思想进一步解故,观念进一步转变, 危机意识、责任意识、大局意识进一步增强。在煤炭生产方面。双龙公司装备地面瓦斯投放系统,改造井上下供电系统,满足了瓦斯治理和提高采掘机械化程度的需要。苍村公司、瑞能公司装备综合掘进机:全公司采煤机械化程度达到87%,综掘机械化程度达到46%。煤炭生产产值创下了历史最高水平。在机械制造方面,实施管件设备厂迁厂扩建项目。征购土地,完成地质勘探和初步设计,对所需设备进行了调研和摸底。11月20日,举行项目奠基开工仪式,工厂已经开始了对项目所需部分钢构件的加工。该厂研发的鼓形旋转滤网顺利通过中国核能行业协会鉴定委员会的鉴定,为该厂坚持走自主创新之路,实现可持续发展增添了动力,为公司做大做精机械制造产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受国际合融危机的冲击,管件设备厂数干万元的合同推迟执行或者终止。面对困难,他们启动销售网络的快速反应机制,加强与各大电力公司、电力出口成套公司的联系,及时掌握客户需求信息,以6个销售分公司为主,分解项目、落实责任,超额完成公司下达的全年生产计划。在水混生产方面,华山公司旋窑技改项目实现预期目标。5月份调试完毕后,日产熟料达到1000吨左右,产量、产值逐月上升。在努力增产的同时,华山公司还建立24小时发货制度以及全员销售和销售费用包干激励机制,主要领导亲自挂帅,跑市场、搞调研、找用户,开创出由先货后款到先款后货的良好销售局面,使全年水泥产量、销售收入均创下历史最高水平。

公司在2009年把民生问题响亮地提了出来,更加明确地提出快速发展、造福员工的目标。陕煤建司成立以来,曾经为国家建设了(承建和参建) 50 多座煤矿,形成年产5000多万吨的煤炭生产能力,但直到在企业面临生死存亡的时候,才为自已建设了几个小矿井,继而发展成为今天年产150万吨煤炭的生产企业;曾经为煤矿职工、为他人建设了200多万平方米的楼房,自己却四处转战,一直战斗在最荒凉、最艰苦的地方!在企业困难的时候,广大干部职工和企业同呼吸、共命运,一直想的是企业的发展和存亡,很少想到自己的小日子。在这样一个充满了奉献精神的战斗集体里,明确地把造福员工作为企业发展的最终目标,是第一次。陕煤建司领导班子明确提出的这一目标,使为国家奉献了五十五年的广大陕煤建司人,看到了明天的美好生活!

2009年,陕煤建司在加快铜川市新区梅乐园住宅小区的筹建速度的同时,利用国家棚户区改造政策,全面实施小区改造工程。苍村双龙川口分部飞龙小区、苍村社区铜川分部南苑小区、苍村社区双龙小区、瑞能小区,共计1697 户职工家属结束了冬季没有暖气供应的历史。张桥小区完成7栋住宅的供排水系统改造和屋面防水处理。全年开工建设住宅楼10栋,建筑面积5.24万平方来,可安置职工542户,完成投资4355万元。各社区份纷建立中老年文化活动室,配置健身器材,组建秧歌锣鼓队等,飞龙小区荣获省级绿化卫生园林式住宅小区称号,张桥社区被评为钢川市十大尊老敬老模范社区,双龙社区被评为王益区综合治理及平安铜川创建先进集体,公司总医院荣获全市卫生系统庆祝建国60周年歌会比赛第一名。先后补发离退休人员和破产一次性安置人员的有关费用1720.16万元,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在员工基础工资和年工资标准普遍提高的同时,提高住房公积金执行比例和差旅费补助标准,全面落实专业技术人员的津贴待遇,使在岗职工人均年收入比上年增加9719元。

十一五期间是公司发展史上极不平凡的五年,面对环境的复杂变化和重大挑战,公司紧紧抓住发展第一要务,实施有力措施,科学决策、科学管理,使企业面貌发生深刻变化。这期间,公司煤炭产量达到645万吨,实现销售收入190070万元,完成利润30812万元,百万吨死亡率控制在0.62以内,矿井质量标准化建设不断推进,采掘机械化水平大幅提高,呈现了产销两旺、利润增加、收入提高、安全可靠的良好态势;公司在岗职工收入年平均增长29.2%,2010 年在岗职工人均年收入达到5万元以上;公司累计投入棚户区改造资金11500万元,建设住宅9.58万平方米,人均居住面积达到14.8平方米,职工居住条件有了明显改善,到十二五中后期基本消除棚户区,实现职工家庭户均一套住房的总体目标;公司重点抓了转型项目的争取工作,先后实施了华山公司水泥技改项目、管件设备厂迁厂扩建项目,落实了纳林河煤炭及煤化工项目,这些重点项目的实施和落地,为公司快速转型和跨越式发展奠定了基础。

以燃料电池为代表的氢能开发利用技术取得重大突破,为实现零排放的能源利用提供重要解决方案。

回首过去的五十五年,陕煤建司人充满了骄傲,无比自豪!展望未来,公司将迎来一个崭新的发展机遇期。内蒙古纳林河煤炭及煤化工项目的开工建设。管件设备厂迁厂扩建项目的建成投产,华山公司日产4500 吨水泥熟料生产线项目的确定,使公司调整、转型、提高的发展战略实现突破性进展。至此,公司已进入转型发展的新阶段,充满生机和活力的陕煤建司正以奋发向上的姿态,迎着新的机遇和挑战,创造更加美好的明天!(内容来源于陕西煤炭建设公司五十五年)

陕煤建司部分项目:

领导关怀:

淘米水可用来洗菜或洗碗,洗完菜的淘米水可用于浇花;残余茶水可用来擦家具。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