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新兴能源  生物能

我国生物质能发展现状与展望

我国生物质能发展现状与展望

  在我国,生物质发电主要包括城镇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农林生物质发电、沼气发电。“十三五”以来,我国生物质发电规模逐年上涨。根据国家能源局数据,截至2019年底,全国已投运生物质发电项目1094个,累计并网装机容量2254万千瓦,其中,垃圾焚烧发电1202万千瓦,农林生物质发电973万千瓦,沼气发电79万千瓦。2019年生物质发电量为1111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2.6%,占全部电源总发电量1.5%。发电年平均利用小时数达5181小时,生物质发电量显著提升,年利用小时数保持较高水平(见图1、图2)。

  2019 年中国生物质发电总投资规模约508 亿元,其中农林生物质发电投资约97 亿元,生活垃圾焚烧发电投资约398 亿元,沼气发电投资约13 亿元。

  农林生物质发电。开发规模:截至2019年12月,我国农林生物质发电项目374个,并网装机容量973万千瓦,年发电量468.1亿千瓦时,年上网电量406亿千瓦时,全行业平均发电小时数为4811小时。农林生物质发电行业累计投资总额达970亿元,年产值约360亿元。当前,农林生物质发电站生物质发电总装机容量的近45%,依然是我国生物质发电的主要技术方向,是农林生物质能源化利用的主要形式(见图3)。

  区域分布:我国农林生物质发电主要分布在秸秆资源丰富的农业大省。累计装机容量排名前五名的省份依次是山东省、安徽省、黑龙江省、湖北省、江苏省,合计占全国装机容量的54.4%(见表1)。

  主要技术:农林生物质直燃发电系统主要由直燃锅炉、汽轮机、发电机组、给料系统、除尘除渣系统等组成。生物质发电与燃煤发电系统较为类似,但生物质燃料具有高氯、高碱、高挥发份、低灰熔点等特性,燃烧时易腐蚀锅炉,容易结渣和结焦,因此生物质锅炉是生物质发电的核心设备。目前国内生物质直燃发电锅炉采用的燃烧方式主要为层燃技术和循环流化床技术,层燃技术主要为振动炉排和往复炉排。

  城镇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开发规模:截至2019年12月,我国城镇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504个,并网装机容量1202万千瓦,年发电量609.6亿千瓦时,年上网电量498.6亿千瓦时,年处理垃圾量约1.3亿吨。城镇生活垃圾焚烧发电行业累计投资总额达2600亿元,年产值约506亿元(见图4)。

  区域分布:我国城镇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主要分布在中东部地区。累计装机容量排名前五名的省份依次是广东省、浙江省、山东省、江苏省、安徽省,合计占全国装机容量的58.9%(见表2)。

  主要技术:垃圾焚烧发电技术路线包括炉排炉焚烧工艺、流化床焚烧工艺和等离子气化焚烧工艺。炉排炉和流化床在我国应用广泛,占我国垃圾焚烧市场的95%以上。但是随着环保要求的日益严格,炉排炉技术因为燃烧充分,污染物排放浓度比流化床技术要低,因此近几年增速较快,逐渐成为最主流技术。

  沼气发电。开发规模:截至2019年12月,我国沼气发电项目216个,并网装机容量79万千瓦,年发电量33.2亿千瓦时,年上网电量29.8亿千瓦时(见图5)。

  区域分布:我国沼气发电装机容量排名前六名的省份依次是广东省、江苏省、河南省、山东省、江西省、湖南省,合计占全国装机容量的60.1%(见表3)。

  主要技术:沼气发电的核心设备为燃气发电设备,近年来,我国沼气发电技术研发和制造水平有了较大提高,但是国产设备发电效率与进口设备仍有一定差距,国产设备效率一般为30%~35%,进口设备可以达到40%。

  生物质供热(含采暖)主要包括生物质热电联产供热、生物质锅炉供热、生物质炉具供热,生物质供热主要用于工业园区、工业企业、商业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农村居民采暖等。在“十三五”期间,受大气污染治理和我国北方地区冬季清洁采暖的推动,我国生物质供热发展迅速,截至2019年底,生物质清洁供热项目超过1100个,供热面积超过4.8亿平方米,其中生物质热电联产供热面积超过3.4亿平方米,生物质锅炉供热面积超过9000万平方米,炉具供热面积超过5000万平方米。

  生物质供热主要在北方冬季取暖区和粮棉主产省(区)推广清洁能源利用,即辽宁、吉林、黑龙江、内蒙古、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山东、江苏、安徽、江西、四川、山西、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19个省(区)以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黑龙江农垦。重点以东北区域和华北区域及周边地区为主。

  截至2019年,我国户用沼气约有4000万户,中小型沼气工程11.8万处,规模化大型沼气工程约8720处,全国沼气年产量约190亿立方米,其中户用沼气年产量约160亿立方米,大中小沼气工程年产气量约30亿立方米。已投产运行14个商业化生物天然气项目,年产气量约12775万立方米,较2018年新增4305万立方米,年产有机肥105.6万吨。

  我国沼气和生物天然气项目遍布全国,在华北、东北、华东、华中、华南、西南、西北等地区均有项目分布。根据2018年国家能源局调研统计,2018~2020年期间,我国预计投产150个生物天然气项目,建成后预计年处理秸秆量721万吨,年处理粪便量约1457万吨,生物天然气生产规模可达13.5亿立方米。

  截至2018年底,我国各类原料的生物燃料乙醇设计产能约为605万吨/年,形成年混配车用乙醇汽油2000万吨以上的能力。2018年我国生物燃料乙醇产量约为340万吨。2019年各地继续推进乙醇汽油全覆盖工作,生物燃料乙醇产业发展是我国生物液体燃料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目前,粮食乙醇的生产企业主要有6家,分别分布在河南省南阳市、吉林省吉林市、安徽省蚌埠市、黑龙江省肇东市和辽宁省铁岭市5个玉米主产区。木薯燃料乙醇生产项目主要有9个,主要分布在天津、河南、安徽、浙江、福建、江西、广东和广西。从木薯燃料乙醇的分布来看,这主要是根据我国木薯资源的现状而来,一部分为木薯的主产区,另一部分则为交通便利的港口,便于进口木薯的运输。

  截至2018年底,我国生物柴油产能超过200万吨/年,2018年生物柴油产量约为97万吨。我国生物柴油的生产原料主要是废弃油脂,属于循环经济发展范畴。

  目前我国有生物柴油企业近40家,截至2018年底,产业链企业共有28家上报了产量。从全国范围看,我国生物柴油企业主要分布在河北、湖北、山东、四川、重庆等地,产量最大是河北,其次是福建、浙江。

  生物质能利用有机废弃物生产可再生的清洁能源,能够同时实现供应清洁能源、治理环境污染和应对气候变化,是实现碳中和目标的有效措施之一。生物质能有利于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乡村建设和乡村振兴,能够增加创造就业岗位,提高农村居民收入,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但是目前,生物质能的战略地位还未确定,各方重视程度不够,影响了行业发展。

  《可再生能源法》对生物质热力、生物燃气、生物柴油等非电领域的保障未能充分体现,生物质能的优先开发利用没有得到应有重视,受特许经营限制,生物质热力、生物燃气、生物柴油等生物质能非电领域产品难以公平进入相应市场,甚至受到品质、价格歧视。《可再生能源法》未出台相关细则,开放准入市场、保障生物质能产品的优先应用。对于违法情况,缺乏有效监管和处罚措施。

  目前,对于生物质能的经济激励政策主要集中在发电领域,在生物质热力、生物燃气、生物柴油、生物炼制产品等非电领域还没有明确的激励政策支持。生物质能区别于其他可再生能源的特性就在于产品多样,可广泛应用于供热、供气、交通燃料等各个能源领域。生物质能作为可再生能源、战略新兴产业,在经济性上很难与传统化石能源竞争,但生物质能在环保效益和社会效益方面,特别是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大气环境治理方面优势明显,缺乏相应经济激励措施,限制了产业价值的体现。

  生物质能各领域仍缺乏权威标准引导行业规范化发展。尽管生物质能各领域的标准体系框架基本形成,但在标准实施和监管方面存在较大难度。现有标准多数为非强制标准,仅作为行业指导参考的推荐标准。生物质能产品类别多样,除国家级标准外,不同地区的不同产品也有各自规定和标准,标准体系缺乏规范,使标准执行难度加大。在监管方面,行业信息数据缺乏有效统计,未形成有效的监管标准体系,在融入化石能源体系过程中,受到标准和监管制约影响较大。

  我国虽然开展了一些生物质资源调查的相关工作,但未形成定期开展生物质资源调查与评价的机制,尤其是对能够能源化利用的生物质资源缺乏详细的统计数据,没有明确提出建立生物质原料的资源保障体系,生物质能相关数据更新信息滞后严重。生物质能项目开发过程中,常出现资源竞争问题,对周边地区的资源状况缺乏充分了解,是导致原料竞争和供给不足的重要原因。

  单纯的生物质发电项目已经不能适应我国对清洁供热新的形势需求,越来越多的生物质发电项目开始向热电联产转变,包括工业用热、商业用热、民用采暖,提升了生物质发电项目的效率,改善了项目的经济性,促进了我国生物质发电向产品多元化发展。

  在能源转型的过程中,生物质能具有固体、液体、气体三种形态,能够提供清洁的热力、电力和动力,因此,在交通、电力、供热、采暖等方面都得到了一定应用,并正逐步拓宽应用范围,正在向综合能源供应转变。

  生物质能原料种类繁多,各具特点,决定了其应用方式应向多元化发展。产品从电力向电、热、炭、气、油、肥多联产高附加值转化利用方向深入发展。生物天然气、燃料乙醇、热电联产、生物柴油技术不断进步。

  越来越多的大型专业公司加入生物质能领域,带动了整个行业的发展,为行业发展注入了活力,输入了资金和人才,使得行业的发展更趋向专业化。同时,由于政策调整,项目向规模化和大型化发展,这对于行业加强自律、培育龙头企业、形成区域集群都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生物质能利用有机废弃物为原料,能够同时实现供应清洁能源、环境治理和应对气候变化,具有多重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开发利用生物质能符合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思想,是实现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建设美丽中国、实施兴村振兴、能源、脱贫攻坚与污染防治等国家重大战略的重要途径,更是我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参与环境治理,实现2030年二氧化碳排放达峰和2060年碳中和目标的重要手段。在“十四五”期间,大气污染治理将进入攻坚阶段、碳排放达峰和碳中和将进入快速推进阶段、固体废弃物的处理处置压力进一步加剧,这些都将有利于生物质能在“十四五”期间迎来快速发展。

  预计“十四五”期间,我国生物质发电行业将稳步增长,生物质清洁供热、沼气和生物天然气将快速发展,有望在“十四五”末实现商业化和规模化发展。生物液体燃料将适度增长。生物质能开发利用模式将进一步多元化。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北极星垃圾发电网获悉,4月20日,国家电网公布2023年第二批可再生能源发电补贴项目清单。公告显示,此次纳入2023年第二批可再生能源发电补贴清单的项目共21个,核准/备案容量1284兆瓦,其中:生物质发电项目3个,核准/备案容量104兆瓦。此次变更可再生能源发电补贴清单的项目共28个,核准/备案容量1716

  北极星电力网获悉,4月19日,黑龙江省富裕九洲生物质热电联产项目一次并网发电取得成功。该项目总投资7.5亿元,电厂建设两台40MW的生物质发电机组,配套建设两台160吨的循环流化床锅炉,循环流化床锅炉是高温超高压的,以农作物秸秆为原料,燃烧之后产生蒸汽,推动气温机做功,带动发电机发电。这两台

  4月17日,由中国产业发展促进会生物质能产业分会、中国农业大学、国际能源署生物质能中国组、中国能源研究会绿色低碳技术专委会共同主办的“第四届全球生物质能创新发展高峰论坛暨有机固废资源(能源)化利用科技装备展”在京召开。在论坛上,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石元

  北极星环保网获悉,4月17日,河南省发改委发布《河南省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展“十四五”规划》,本规划涵盖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生物质能等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品种以及农村能源、氢能产业发展,明确了2021年至2025年我省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发展目标、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

  4月17日,由中国产业发展促进会生物质能产业分会、中国农业大学、国际能源署生物质能中国组、中国能源研究会绿色低碳技术专委会联合主办的“第四届全球生物质能创新发展高峰论坛”在北京九华山庄召开,本次论坛的主题为“奋进碳时代,构建新生态”。中国产业发展促进会副秘书长兼生物质能产业分会秘书

  生物质能作为最具潜力的可再生能源,已成为仅次于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的第四大能源,开发潜力巨大。近期,吉电股份在生物质综合利用上又有新进展,涵盖一座生物质热源站及年产3万吨有机肥料生产线的密山生物质综合利用一体化项目已至招标阶段。近年来,吉电股份依托黑龙江省丰富的农业资源禀赋,坚持高

  生物质发电在电力交易市场中,特别是在现货交易领域,仍难有实质性参与。步入3月,新一轮电改已满8个年头。在全国20余个省份中,新能源参与电力市场化交易已屡见不鲜,青海、云南、新疆、甘肃、宁夏等地新能源市场化比例更是超过50%。作为新能源电力中的“小众群体”,在电力交易市场中,生物质发电也

  步入3月,新一轮电改已满8个年头。在全国20余个省份中,新能源参与电力市场化交易已屡见不鲜,青海、云南、新疆、甘肃、宁夏等地新能源市场化比例更是超过50%。作为新能源电力中的“小众群体”,在电力交易市场中,生物质发电也同样参与度不高。特别是在现货交易领域,时至今日,仍难有实质性参与。现

  生物质发电是可再生能源乃至新能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推动能源结构绿色转型具有重要意义,也是推进农业绿色发展、建设美丽乡村的有力支撑。“当前,我国生物质能源化利用主要以发电为主。生物质发电作为绿色能源结构中重要组成部分,在处置城乡有机废弃物、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促进县域能源结构升级、

  生物质发电是可再生能源乃至新能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推动能源结构绿色转型具有重要意义,也是推进农业绿色发展、建设美丽乡村的有力支撑。“当前,我国生物质能源化利用主要以发电为主。生物质发电作为绿色能源结构中重要组成部分,在处置城乡有机废弃物、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促进县域能源结构升级、

  截至目前,全国已有20多个省(区、市)的新能源参与电力市场化交易。青海、云南、新疆等地新能源市场化比例超50%。但各省在新能源是否参与现货市场上表现不一。2021年吉林首次提出生物质发电(农林生物质发电和垃圾发电)的部分电量参与市场化交易,2023年初,新疆明确将生物质、资源综合利用发电企业

  北极星电力网获悉,4月19日,甘肃陇南市西和县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特许经营(第三次)公布中标结果,中标供应商为上海环境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中标金额34685.65万元。详情如下:西和县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陇南市西和县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特许经营第三次中标公告一、项目编号355001JH621225001二、项目

  北极星垃圾发电网获悉,4月19日,甘肃陇南市西和县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特许经营(第三次)公布中标结果,中标供应商为上海环境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中标金额34685.65万元。本项目中标人中标价格:①生活垃圾处理服务费初始单价:68元/吨;②餐厨垃圾处理服务费初始单价:168元/吨。据了解,陇南市西和县

  北极星电力网获悉,4月19日,岳阳市公共资源交易网发布岳阳市城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扩建工程设计、施工总承包中标候选人公示,详情如下:岳阳市城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扩建工程设计、施工总承包中标候选人公示根据招标投标相关法律法规及招标文件的规定,岳阳市城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扩建工程设计、施

  北极星电力网获悉,中原招标采购交易平台发布巨鹿县聚力环保有限公司巨鹿县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SCR系统EPC总承包公开招标公告,详情如下:巨鹿县聚力环保有限公司巨鹿县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SCR系统EPC总承包公开招标公告1.招标条件本招标项目巨鹿县聚力环保有限公司巨鹿县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SCR系

  北极星电力网获悉,中原招标采购交易平台发布迁安德清环保能源有限公司迁安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SCR系统EPC总承包公开招标澄清公告。迁安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SCR系统EPC总承包招标,预计2023年5月8日开标,详情如下:迁安德清环保能源有限公司迁安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SCR系统EPC总承包招标公告1.招标

  北极星电力网获悉,新疆昌吉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一期项目近日已复工复产。该项目位于庙尔沟乡和谐二村以北,由城发环境股份有限公司投资,城发环保能源昌吉有限公司承建。一期项目总投资3.37亿元,计划今年10月完工。项目建成后,年处理垃圾量达21.9万吨,年上网电量达6500万度,年发电量可达7703万千瓦

  北极星固废网获悉,4月17日,郑州市生态环境局巩义分局发布关于巩义市静脉产业园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表的批复,公告显示,该《报告书》内容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要求和建设项目环境管理规定,评价结论可信。我局批准该《报告书》,原则同意你单位按照《报告书》所列项目的性质、规模、地点、采用的生产

  北极星垃圾发电网获悉,新疆昌吉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一期项目近日已复工复产。目前主要设备已入场,工作人员均已到岗,现场施工人员正在紧张有序地开展工作。据了解,该项目位于庙尔沟乡和谐二村以北,由城发环境股份有限公司投资,城发环保能源昌吉有限公司承建。一期项目主要服务于城乡,项目建成后,

  北极星电力网获悉,京山市城市管理执法局发布京山市城市管理执法局京山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征求意见稿)公众参与信息公示,详情如下:根据《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办法》(生态环境部令2018年第4号)的要求,现将《京山市城市管理执法局京山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办法》(生态环境部令2018年第4号)的要求,现将《京山市城市管理执法局京山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征求意见稿)进行全本公示,征求公众对该建设项目环境影响的意见。一、项目概况京山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选址于湖北省荆门市京山市观音岩林场三里冲白

  首创环保公布,公司第八届董事会2023年度第一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投资江西省南昌市泉岭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扩建预留工程项目的议案》,同意公司投资江西省南昌市泉岭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扩建预留工程项目,项目规模600吨/日,项目总投资额为人民币4.6954亿元,特许经营期27年,其中建设期2年。同意项

  11月19日,隆基绿能在第十六届中国新能源国际博览会暨高峰论坛上宣布,已收到德国哈梅林太阳能研究所(ISFH)的最新认证报告,隆基绿能自主研发的硅异质结电池转换效率达到26.81%,创造目前全球硅基太阳能电池效率的最高纪录。26.81%背后到底是一个怎样的新世界纪录的诞生?今天《对话》节目聚焦中国光伏

  4月25日,红杉中国投资合伙人、红杉碳中和研究院院长李俊峰25日表示,中国能源转型需循序渐进,应做好五方面工作。在当天召开的中新社国是论坛之“能源中国”上,李俊峰就中国能源转型分享观点。他表示,碳中和的本质是推动发展转型,主要包括增长方式、生活方式和能源系统的转型,能源转型是发展转型

  2021年关于至今碳达峰、碳中和观点、文章汇总李俊峰:红杉中国投资合伙人、红杉碳中和研究院院长,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首任主任(一)碳达峰碳中和,中国发展转型的机遇和挑战(2021.12.31)碳中和问题的由来1、从碳减排到碳中和的演变过程1997年达成的《京都议定书》是按照共同但

  10月14日,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召开今冬明春电力供应保障工作会议,总结了今年前三季度电力保供的基本情况,部署了第四季度电力保供的工作安排,特别是提出了电力保供6项举措,让社会方方面面对今冬明春的电力供应有了信心。面对电力保供这个老生常谈的问题,国家气候战略中心高级顾问、中国能源研究会常务理事李俊峰从6个方面谈其思考。

  在全球逐步实现碳中和的大背景下,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成为电力行业转型的大势所趋、实现“双碳”目标的关键,不能奢望一蹴而就,要在保障能源安全的前提下,逐步减少煤炭消费,提升新能源占比。

  在全球逐步实现碳中和的大背景下,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成为电力行业转型的大势所趋、实现“双碳”目标的关键,不能奢望一蹴而就,要在保障能源安全的前提下,逐步减少煤炭消费,提升新能源占比。

  2020年我国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约100亿吨,其中煤炭燃烧排放的二氧化碳量约为80亿吨,石油和天然气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占比分别只有15%和5%。要实现碳达峰,就必须煤炭率先达峰。今年3月15日,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九次会议讲到我国能源转型的目标就是要控制化石能源的消费总量,用非化石能源来逐步取代化石能源。控制化石能源,首先就是要控制煤炭,煤炭要尽早达峰,并且要尽快下降。

  国家气候战略中心研究员李俊峰在议题为“新发展蓝图:迈向碳中和之路的中国经济”的圆桌论坛上表示,“不要期望碳交易市场短期内对减排会做多大的贡献,因为它需要一个过程。”

  中国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首任主任、学术委员会主任李俊峰18日在中新社国是论坛之“能源中国”上指出,其实中国很多地方已经可以开始谈论碳中和的问题。中国应开始部署一部分地区率先进入碳中和,为全国未来的碳中和积累经验。

  中国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首任主任、学术委员会主任李俊峰18日在中新社国是论坛之“能源中国”上指出,其实中国很多地方已经可以开始谈论碳中和的问题。中国应开始部署一部分地区率先进入碳中和,为全国未来的碳中和积累经验。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 标签:生物质能利用及展望
  • 编辑:王虹
  • 相关文章
TAGS标签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