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新兴能源  风能

能源管理制度(水泥企业能源管理制度)

能源管理制度(水泥企业能源管理制度)

 

常规能源是指技术上比较成熟,已被人类广泛利用,并在生产和生活中起着重要作用的能源。包括:水电、汽油、蒸汽、煤炭、石油、天然气等资源。

根据2021年10月18日国家发改委等六部委下发《关于严格能效约束推动重点领域节能降碳的若干意见》(发改产业〔2021〕1464号)。《意见》对水泥行业提出节能降碳主要目标是,到2025年,通过实施节能降碳行动,行业达到标杆水平的产能比例超过30%,行业整体能效水平明显提升,碳排放强度明显下降,绿色低碳发展能力显着增强。

水泥行业标杆水平在《意见》所附冶金、建材重点行业严格能效约束推动节能降碳行动方案(2021-2025 年)中明确,熟料单位产品综合能耗标杆水平为100千克标准煤/吨;基准水平为117千克标准煤/吨。

2021年10月11日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国家标管委发布《水泥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GB16780-2021),自2022年11月1日起实施。2021版能源消耗限额等级分为3级。熟料单位产品综合能耗1、2、3等级限额分别为100、107、117千克标准煤/吨。相较于2012版能源消耗限额先进、新建、现有三个类别限额分别为110、115、120千克标准煤/吨,限额下降幅度分别为9%、7%、2.5%。

行动方案要求的能耗标杆水平相当于2021版能源消耗限额1级;行动方案要求的能耗基准水平相当于2021版能源消耗限额3级。

如以产能与企业数平均推算,据《中国水泥网》统计资料,到目前有熟料生产线的水泥企业数为1188,按30%计算,为356个企业,即平均每年要有71个企业的熟料单位产品综合能耗达到(或低于)100千克标准煤/吨。

目前水泥行业能耗水平如何呢?回头看一下水泥行业能效领跑者情况就可基本看出目前行业所处的能耗水平情况。

2020年水泥行业达到行业能效领先水平的领跑者企业名单(公告第56号)。水泥行业共有28家企业进入名单。第1名是华新水泥(河南信阳)有限公司,可比熟料综合能耗91.75千克标准煤/吨,对照新版1级标准(标杆值),还低了8.25千克标准煤/吨,降低幅度达到了8%。第28名可比熟料综合能耗99.79千克标准煤/吨,也达到了标杆值要求。

水泥行业能进入行业能效领跑者 需要满足哪些条件呢?

按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原质检总局制定《高耗能行业能效领跑者制度实施细则》规定,入围条件为,申请高耗能行业能效领跑者应满足以下要求:

1.上一年度单位产品能耗达到能耗限额国家标准先进值。

我国的森林覆盖率只有世界平均值的1/4。据统计,我国森林在10年间锐减了23%,可伐蓄积量减少了50%,云南西双版纳的天然森林,自50 年代以来,每年以约1.6万公顷的进度消失着。当时55%的原始森林覆盖 面积现已减少了一半。

2.未使用国家明令禁止或列入禁止、淘汰目录的落后用能设备和产品。

LIFAC工艺即在燃煤锅炉内适当温度区喷射石灰石粉,并在锅炉空气预热器后增设活化反应器,用以脱除烟气中的SO2。芬兰Tampella和IVO公司开发的这种脱硫工艺,于1986年首先投入商业运行。LIFAC工艺的脱硫效率一般为60%~85%。

3.按照国家标准《能源管理体系要求》(GB/T 23331),建立了能源管理体系;建立了完备的能源统计和计量管理体系,能源计量器具配备满足国家标准《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通则》(GB 17167)要求,已通过能源计量审查;建立了节能奖惩制度;已经开展或正在开展能源管理中心或能耗监测系统建设。

4.年能源消费量超过1万吨标准煤的独立法人。

5.近三年内未发生重大安全、环境事故或产品质量违法行为。

要达到追赶能效领跑者的目标,平均年要有71个企业的达标,即年要增加约6%企业达标。而之前数据表明,年仅增加1.5%企业达标,即只有应完成达标企业数的25%企业。可见,水泥行业要完成2025年时间节点节能降碳主要目标任务十分艰巨。

传统水泥行业完成节能降碳的目标,需要建设能源管理系统,实现数字化能源管理转型升级。通过节能改造,优化用能结构,提高用能效率。

康派智能通过对水泥行业的市场深入调研,针对水泥行业存在的高能耗现状,自主研发了水泥行业能源管理系统。帮助水泥厂能源管理,重点能耗实时监测统计分析,实现能源统一调度管理,达到节能降碳标准,通过国家验收,打造节能标杆企业。

水泥行业能源管理系统主要功能:

水泥行业能源管理系统拓扑图:

水泥行业能源管理系统的建设:包含对水、电、气、冷、热等能源使用状况管理,及现场压力、温湿度等参数实行集中监测、管理和分散控制。以区域数据为基础,结合互联网+大数据的有效利用,自由组合成多个能耗单元,通过智慧能源管理平台的实现能源管理、用能成本分析、能效对标分析,企业设备图形、能源计划管理、碳资产管理等。

环境与人类共存,开发与保护同步。保护环境,就是爱惜生命。让我们共同行动,还家园碧水、蓝天。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