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新兴能源  地热

四川地热遇“冷”调查中深层地热能“路在何方”

四川地热遇“冷”调查中深层地热能“路在何方”

  深埋于地下200米到6000米左右,温度最高可达200度的热水和蒸汽,就是学术上所说的“水热型地热”。数据显示,中国的地热能直接利用率世界第一,占全球的43%。但现阶段,国内地热最为广泛的应用只有温泉,发电等间接利用率仅占全球的0.27%。

  常年从事地热研究的中国工程院院士多吉曾感叹,“优质的地热,都在温泉池子里白白流掉了。”地热不止于温泉,这是专家对地热资源丰富地区开发利用的共识。在专家描述的梯级应用场景中,高达200多度的热水和蒸汽被从地下1000米的岩缝中抽出,推动发电机组运转;发电后水温仍有90度左右,就流向供暖站,为千家万户送去温暖;完成热交换后,水温变成45度左右,可以输送到温泉酒店用于泡汤;最后,它们带着15-30度左右的余温流向农业大棚、牲畜暖棚、工厂,用于供水和保暖。

  2003年,四川康盛能源开发股份有限公司打算在康定做一个旧城改造项目,在考察中发现了城区附近的二道桥温泉:池子旁边搭了几块木板,温泉水汩汩地往外冒。

  意外的发现让这家企业萌生了转型的念头,不到20年,康盛公司已经成长为我国地热行业的龙头企业,康定也走上了地热综合利用之路。但遗憾的是,原计划2017年在康定建成的四川首个地热发电项目,至今没能实现投产并网。

  遗憾不只是康定。《地热能开发利用“十三五”规划》提出,到2020年,我国地热发电装机容量将达到约530兆瓦。除去此前已建成的近30兆瓦,“十三五”期间规划新增地热装机容量为500兆瓦。

  位于板块交界处的、云南、四川都是地热资源大省。其中,四川盆地水热型地热资源量排名全国第一,占全国31.2%。用于发电的主要就是水热型地热。

  成都理工大学环境与土木工程学院副教授李晓介绍,四川深层地热资源主要分布在川西高原和四川盆地,其中在德格—巴塘—乡城地热带、甘孜—理塘地热带、炉霍—康定地热带,蕴藏丰富的中高温地热资源,具有较高的发电潜力。

  但据中国能源研究会地热专业委员会专家委员会主任郑克棪介绍,“十三五”以来,仅16兆瓦的羊易电站和2.08兆瓦的几处小型机组建成投产。截至目前,中国的地热发电进展仅完成了既定规划目标的3.6%。

  按照相关管理要求,温泉地热也是一种矿产资源,其勘探必须依法取得探矿权,而要开发利用必须有采矿权。早在2008年,康盛公司就已经在康定完成了一系列地热勘探前期工作,锁定四个资源富集区域拍下了探矿权,并设计了一系列地热综合开发利用项目,发电也在规划之内。

  但十多年过去了,该公司一直没有对相关区域的采矿权提出申请。这是为何?康盛公司副总经理张平健说:“不想继续开发了。”

  2017年,该公司的2兆瓦地热发电试点项目就已建成试运行。张平健给记者算了一笔账:算上基建成本,平均每千瓦的投入达3000多元,比水电、风电、光伏都高;发电成本也超过每度电0.5元,但上网电价只有每度电0.25元,还不到成本的一半。“继续开发还要继续投入,没有动力。”

  业内专家普遍认为,价格政策的缺失是导致地热发电发展滞后的关键。郑克棪介绍,地热能作为可再生能源,在世界多国均享受相关优惠政策,然而在我国,地热发电并不像风电、光伏等可再生能源一样能够享受补贴。

  多头管理也是成本高企的重要推手。温泉是矿也是水,买矿要收钱,用水也要收钱。取热不取水的发电领域,抽出的水即便回灌也要收取水费。去年9月1日起实施的《资源税法》要求对地热原矿按“1%-20%或每立方米1-30元”的标准征税。在郑克棪看来,这无异于给地热再泼了一瓢“冷水”。

  在专家看来,地热在四川遇“冷”,与区域环境有关。川西等地热资源丰富的地区,往往也拥有丰富的水电资源,且工业基础相对薄弱,产电能力强但用电需求弱,地热发电显得有些“多此一举”。

  水电大省四川,到底要不要搞地热发电?郑克棪认为,“双碳”大背景下,四川既已提出清洁能源产业的发展方向,就可以在资源优势突出的地热上探路,培育地热综合开发利用产业,进一步降低成本,打造示范区。

  西南石油大学地热能研究中心主任祝效华认为,要让地热市场真正“热”起来,在呼吁国家政策引导和调整的同时,四川也应该优化利用思路,以地热能开发为依托,加强科技创新,发展太阳能、风能等多种清洁能源综合利用模式,走出一条“热主电辅、工民两用、多能互补”的综合利用之路。

  “高温地热资源开发关键技术还存在众多瓶颈。”李晓认为,四川省应加快布局地热能浅-中-深梯级综合利用及多种清洁能源互补、分布式新能源智慧供给一体化的新能源技术研究,加大对地热资源科研立项的支持和经费投入的保障,激励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

  此外,地热能否实现高效开发,源头在于资源品质。现阶段,四川省地热资源勘查开发程度不高,基本处于“就热找热”阶段,开发利用局限于分散的点上。省地矿局相关负责人建议,加快推进全省地热资源详查,查明资源“家底”,为今后综合开发利用铺路。(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寇敏芳)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 标签:热水型地热发电
  • 编辑:王虹
  • 相关文章
TAGS标签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