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煤炭能源  采煤

熊曙东_互动百科

  熊曙东(1916~1968),重庆梁平县和林乡人。10岁前两次被,身心遭受极大。稍长受大哥、二哥两位先行者熏陶,1930年随大哥到梁山失败的者,在家掩护其中的避难者,接受启蒙教育。1933年在重庆读重庆高级工业学校时接受地下领导,秘密组织党的外围组织-列宁学会,任,从此道。1938年加入中国,成为一个职业者。解放前历任游击队、支部、特支、忠县县委;解放后历任梁平县副部长、渠县宣传科长、大竹地委宣传科长、达县地委宣传部副部长。1957年—1960年担任四川省万源县委,修建了张家湾水库、后山水库,开办了东林山、黑宝山、尖锋山、花萼山、大巴山等5个林场,兴办起草坝茶场、大竹河茶叶精制厂。修建魏罗、万竹、万镇、万白、万城等公,疏浚河道开发水运。为改变山区贫穷落后面貌,在平凡岗位上呕心沥血,披肝沥胆,建立了不平凡的功业,被誉为“草鞋”。解放以来,“左”祸频仍,为一方谋福祉,不怕杀头,抵制“左”祸,受到极权,倒在了人类的血泊里。

  熊曙东,又名熊源尚,化名颜帮立。1916年12月4日出生于梁山县,1933年在读重庆高级工业学校时在地下的领导下组织党的外围组织-列宁学会,任。1935年到南京想到中央军校学习军事知识,并且找党的组织,未果。1938年加入中国。在民族危亡的紧急关头,他毅然投身,参加了党领导的抗日救亡工作和武装斗争。在下,他不畏,出生入死。在党最困难的时期,他变卖家产,参加经营大华炼油厂,办复兴农场,筹集经费。对陶行知的育才学校倾囊相助。他对同志、对人民、憨厚,象一团火温暖着,鼓舞着人们奋发进取。解放后,他不怕苦、不怕累,跑遍了他工作地区的山山水水。为改变山区面貌,为祖国的四化建设大业,献出了整个身心。因此,人们称他“草鞋”熊曙东。

  熊曙东(1916~1968),重庆梁平县和林乡人。10岁前两次被,身心遭受极大。稍长受大哥、二哥两位先行者熏陶,1930年随大哥到梁山失败的者,在家掩护其中的避难者,接受启蒙教育。1933年在读重庆高级工业学校时接受地下皮炽昌领导,秘密组织党的外围组织—列宁学会,任,从此道。1935年到南京想到中央军校学习军事知识,并且找党的组织,未果。在民族危亡的紧急关头,他毅然投身,在家乡学陶行知搞像山海儿童工学团的织织,通过在读初中的弟弟熊晓辉,约了十几个初中生召开了座谈会(解放后在重庆日报任总编辑、社长的余时亮是其中之一),准备公开成立仿效陶行知开展活动,发动初中生去县党部接洽,结果被活动。1938年春,员李维领导组织了抗日读书会,大家推举熊曙东作干事,举办了几期战时短期训练班,在暑期又办了一期抗日救亡工作训练班,从抗日读书会里培养了一大批工作干部。经过抗日读书会从事抗敌后援工作实践,熊曙东渴望参加中国,把自己的一切贡献给人民的解放事业。

  经过党组织的,熊曙东于1938年8月加入中国。翌年春梁山县委调熊曙东到重庆工作,在八军办事处由省委罗世文分配在南方局青委下面的“青年生活社”工作,开展党的地下活动和抗日爱国宣传。在抗战进入“一滴汽油一滴血”时期,于1939年秋筹办川东特委经济据点大华炼油厂石柱分厂,负责厂内党的工作,公开身份是总技师和工务主任。他刻苦钻研从桐油中分溜出了汽油,并相继发展了云阳厂、北碚厂、广安厂、涪陵厂、彭水厂。大华炼油厂作为川东特委的经济据点,对党组织在经济上有所帮助,同时又能安排、隐蔽组织上撤退下来的同志,在民族救亡抗日战争中,作出了一定贡献。1944年秋,他将自己的200余亩田产及兴办的两个农场全部捐献给陶行知开办的重庆育才学校。

  1947年春,发动了全面内战,熊曙东在达县和开江广福场从事武装活动,1947年暑期,熊曙东同、陈以文、朱麟(陈以文、、朱麟三人均在渣滓洞)还有邱和其他几位同志,以教员学生身份,带一小皮箱子弹搭长途汽车到了邻水。在邻水,通过朱麟在一个局的关系,用熊曙东卖祖田的钱买了两支,在川东一带搞武装斗争。老地下邱说:“我们在川东一带搞武装斗争就是靠熊曙东同志卖田的钱买的枪枝起家的。”1948年1月17日,邓照明带着川东临委的决定到了达县南岳场,召开会议,正式宣布成立以邓照明、陈以文、三人组成梁山边区工作委员会即第一工委,主持成立虎南赤区区委会,积极开展武装斗争,以牵制敌人营造大巴山防线的部署,打乱的计划,任,熊曙东为委员。为了壮大武装,邓照明发展了当地匪首余绍伯为“特别”,将这股收编为第六游击队,任命熊曙东为该队,对号称有两百多人的进行教育。他还指挥他们出去伏击大竹大范南轩“护商队”的一个班,缴获一支德造二十响快机和几支式步枪。组织当时掌握了两个乡公所的,改编的队伍全部薪饷均由组织负责。1948年2月初,敌人调来整编七十九师的两个团及5个保安大队,向虎南区“进剿”,一场恶战在即。敌强我弱,虎南大起义失败,熊曙东负责疏散参加武装起义的外地同志。1948年下期,上级派他去重庆盘溪民建中学,通过民建中学关系,去巴县曾家场参加开办亚州中学的工作。

  1948年底组织决定派遣熊曙东前往开江组建广福游击纵队。1949年春返重庆继续从事地下组织的联络工作。不久,任忠县、长寿中心县委第六特别支部、忠县县委,建立自卫队,广泛发动群众,进行三抗(抗丁、抗粮、抗捐)积极开展农动,加强策反,教育策反洲,城乡社会秩序,迎接解放军接管。

  解放后熊曙东历任梁平县副部长、渠县宣传部长、大竹地委宣传科长、达县地委宣传部副部长。1957年担任四川省万源县委,熊曙东注重调查研究,常常足蹬草鞋深入乡村了解群众疾苦,万源山山水水留下了他的足迹。顶住左倾干扰,知识干部,重视科技,自任县科技推广研究所所长,在县委机关搞农业种植试验,从成都邀请各类专家到万源调研,掌握了开发万源的大量第一手科学资料。与十余个县的县委通过请进来走出去请教振兴万源良策。当时他提出要把居住在海拔1800米以上的群众移民下山,这既有助于解决高山群众的民生问题,又有利于生态。任期内开办了东林山、黑宝山、尖锋山、花萼山、大巴山等5个林场,经营面积达7.2万余亩,积蓄木材达2.5万立方米。在任期内还兴办起草坝茶场、大竹河茶叶精制厂。修建了张家湾水库、后山水库,修护城河堤亲自参加测量并亲自参加修堤劳动,结束了万源县城年年被水淹的历史;修建电影院,告别了城区居民只能看“坝坝电影”的历史;修建第一座医院,使万源人民不必翻山越岭到达县城看病;修建魏罗、万竹、万镇、万白、万城等公,疏浚河道开发水运,1958年底万源的交通基础设施大大改善,山区交通落后的面貌有了显著的变化。1958年8月,他率领机关干部昼夜苦战,炼出达县地区第一炉钢。1960年全县工业总产值由1957年的1269万元上升到3447万元,万源被评为全省“产铁优胜县”,并派代表出席全国工业群英会。为改变山区贫穷落后面貌,在平凡岗位上呕心沥血,披肝沥胆,献出了整个身心,被誉为“草鞋”、“铁脚板”。在万源近四年工作中,为一方福祉,抵制左倾线月,调回地委,在地委宣传部副部长职务上控制使用,长期下乡作调査工作,带领地委检查组走遍大巴山区的通江、南江、巴中、万源各县,仅四个区没走到,亲自三五日向地委及各县县委写调研报告,实情勇于负责由个人署名,说真话写了数十个检查报告。在四清运动中受到错误处理到农场劳动,他身心遭到严重。

  “”中被为、“三老会”,成立“熊曙东专案组”进行审查,在上和上受到和,在秘密关押中于1968年9月1日害。18年后的1986年为其,恢复名誉。

  熊曙东,又名熊源尚,化名颜帮立。1916年12月4日出生于梁山县,1938年加入中国。在民族危亡的紧急关头,他毅然投身,参加了党领导的抗日救亡工作和武装斗争。在下,他不畏,出生入死。在党最困难的时期,他变卖家产,参加经营大华炼油厂,办农场,筹集经费。他对同志、对人民、憨厚,象一团火温暖着,鼓舞着人们奋发进取。解放后,他不怕苦、不怕累,跑遍了他工作地区的山山水水。为改变山区面貌,为祖国的四化建设大业,献出了整个身心。因此,人们称他“草鞋”熊曙东。

  熊曙东在4岁和10岁时,曾两次被,作了一年多的人质。、,住岩洞、宿山林,下苦力,使他幼小心灵和身体受到极大的,也使他开始懂得的疾苦,养成了他后来爱劳动,能吃苦的习惯。

  11岁时,正值土地战争时期,他的大哥二哥都参加了梁山地下党领导的“少共团”。1930年梁山失败后,大哥转到重庆读书,经常寄《创造月刊》、《洪水》、《拓荒者》等进步书刊让他阅读。在兄长的熏陶下,熊曙东去大哥的狱中战友,使他懂得了,懂得一些道理。

  1933年,熊曙东考入重庆川东共气工种中学,丰都籍同学王元恺介绍他认识了领导江北丝厂和猪毛厂工运工作的员皮炽昌。皮见他聪敏好学,思想进步,介绍《家族》《私有财产》、《国家之起源》等书给他看。在皮的教育和领导下,他在学校参与组建党的外围组织“列宁学会”,被选为。l934年皮被,他和王元恺凑钱,由王以同乡名义去狱中探望,王也因此羁狱数月。熊曙东在校也受校方。不久,皮炽昌被,熊曙东三期未读完,即离校到巴县蔡家场教书。

  王元恺出狱后和熊曙东商量,要搞,必须学点军事。于是1934年,王到南京考入中央军校。1935年熊曙东也到南京准备考军校。这时王已在黄马小学教书,并告诉熊军校内实行教育,控制很严,进去后不易出来,熊曙东听了劝告后,不再去考军校,想进工厂找党组织,却苦无门;想去上海陶行知办的工学团,但又无介绍信。正在左右为难时,王接家信要回家,熊就顶了王的教职,教了一段时间书。“一二九”爆发后,他感到在外地没有一个进步的朋友,又找不到进步组织,思想极为,于1936年2月回到了家乡。

  回家后,仍找不到党组织,思想不能,后遇到1930年参加过梁山的熊伯庚从读书回来,他得到了一些鼓励,想建立一个儿童工学团之类的组织,后被活动,未成立起来。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李准从陕北回梁山开展抗日救亡运动,熊曙东在李的领导下参加抗日救亡工作。由于工作积极,于1938年8月加入中国。1939年,掀起了,梁山局势恶化,党组织决定将熊曙东转移重庆,由地下党领导人罗世文为他在《青年生活》社找了一个工作,后因病又被调石柱江池镇小学任教务主任,组建了江池支部,任。

  熊曙东在石柱江池镇小学工作时,得知曾和他在一个党支部的钟纯乾研究植物油炼无机油技术成功,在梁山办大华炼油厂。当时由于敌人海口,舶来汽油完全断绝。曾呼吁节约汽油,提出“一滴汽油一滴血”的口号。石油产品价格特别高,桐油又无法出口,而大华炼油厂所需原料桐油因无法出口,价格非常低,故大华获利甚大。钟纯乾还告诉熊曙东,大华炼油厂是川东特委的一个经济据点,还可隐蔽一些被了的同志。因此,熊曙东和秦禄廷研究后,请示石柱县委同意,办一个大华炼油厂石柱厂。于1939年冬,大华炼油厂石柱厂在洋渡建成投产,熊曙东在该厂任业务主任兼营业主任。

  大华炼油厂原只产煤油柴油两种。熊曙东负责业务后,经他进一步研究,又从桐油中提炼汽油,运到梁山空军总站,军政部、兵工署、万县电厂等处出售,引起了社会关注。川盐银行董事长石竹轩也投资并将他在万县聚渔沱的炼油厂与大华炼油厂合并,钟纯乾就在万县建立大华炼油总厂。这时,在石柱县府任会计主任的同学王元恺来信说,非常注意炼油厂,重庆中统、军统机关常有指令,要严密炼油厂。为了摆脱敌特,熊曙东转到总厂任总技师和业务主任,负责精炼汽油的技术工作。熊在石柱厂时,通过油厂会计廖子宏、杜凡庸、周登碌、郑石型等人的关系,办了云阳、北碚、广安、丰都、涪陵等分厂。这些厂由钟纯乾出面订合同,负责技术,按产值抽技术费。这些厂的发展,引起了南方局同志极大的重视,并亲自批示重庆八军办事处袁超俊暂借款两千元办起了北碚厂。各地炼油厂建起来后,壮大了声势,军政部也贷款几百万元办了三个厂。油厂发展的范围扩大,也为组织开拓了更多的活动地区。1940年掀起了,炼油厂隐蔽了党的领导人陈道远(即陈野萍)和刘大震等一大批同志。熊曙东在厂里还积极开展党的工作,开办工人夜校,进行抗日宣传,培养了一批积极,从中又吸收了一部分人组织了“工人武装班”。他和员廖子良一起教育大家:“年轻人要有炎黄子孙的气节,一旦祖国需要就奔赴前线,中华,就是抛头颅,洒热血也在所不惜。”

  炼油厂掩护了不少进行活动,所以敌人逐渐加强对炼油厂的严密,同时又尽量想法偷窃到了技术。之后,即由官僚资本中国植物油公司研制,并追收大华炼油厂的贷款,卡原料,人员。大华炼油厂于1943年停办。

  1940年熊曙东在办大华炼油厂时,他爱人送地下党的资料去万县,途中遇车祸身亡。他掩埋了亡妻,将两岁的儿子熊有毅送到合川县草街子托付给育才学校育养,自己马上回到万县工作。从1940年到解放后的1953年,整整十三年,熊曙东没有再娶,他把心奉献给了事业。

  1943年,大华炼油厂停办后,熊曙东回到梁山。这时,梁山党组织也和上级失去联系,他回到家里从事农业生产。与组织失掉联系是很苦恼的,因此,他想法与在重庆育才中学工作的联系。王随时用和寄送书籍与熊曙东联系,传达上级党组织的和文件。陈乐生也失去了组织关系,得知熊曙东与联系上后,就约同志们常到熊家以访朋友为名,集体学习文件。同时,经大家商议筹备,1944年暑假,以育才中学教本为内容,办夜校两个班,学生90余人。

  陶行之先生创办的育才中学,由于的卡和压,办学经费十分困难,熊曙东不遗余力地支持。1945年秋,他将父辈遗留下来的土地上的全部成材树砍倒,制成棺材,变卖后全部捐献给育才中学。随后,他在自己兴办的农场大种进口良种烟叶,卖给南洋烟草公司,将所获的巨额收入积蓄起来,于1946年冬,带着这笔款子,赶着自己经营的鸭群到重庆卖得的钱,全部献给育才中学。这时,告诉他,最近可能要搞武装,打游击,要他先筹备点钱做生意,为以后买武器准备资金。熊曙东即到万县退了一个旅馆的股金,又回家卖了田产,于1947年8月转重庆到处交款,又将这笔款子交给育才中学。10月他便和、周南若、陈以文,邱等人到虎、南、大组织武装斗争。

  熊曙东随等人来到虎南大后,为了不引起敌人注意,化名颜帮立。通过秘密,与当地幸存的地下刘相臣、李大荣取得了联系,经过一段时间的考察,恢复了一批的。12月,川东临委委员邓照明到南岳与一起组建了大树、南岳、黄庭、虎南等乡的党组织。熊曙东和邓兴丰、杨文帆领导了南岳特支的工作。他们根据上级提出的行动计划,首先,利用所谓还政于民的“普选”之机,开展统成工作,利用各种社会关系,派了在当地有影响的去参加竞选,当上了乡长、乡队副和中心小学校长,利用这些的身份去发展武装。很快南岳、黄庭等乡镇都成立了冬防队,队长都由员担任,熊曙东任了南岳自卫队队长,得到了的军饷和武器装备。

  为了扩大游击队的实力,对绿林弟兄、神兵进行了争取、教育、工作。南岳的绿林首领余少白,手下有二十多人,有一定的战斗力。熊曙东受组织委派冒着去了余的杨文举,然后一起对余少白开展工作,使余接受了“行动听指挥,不抢穷人财产,不烧,不玩女人”等条件。虎、南一带还有“刀儿教”百余人,通过派人打入其中做工作,成了地下武装。同时,发动所有深入农村进行宣传教育,发动开展“三抗”斗争,为武装建立了广泛的群众基础。

  1947年底,党组织决定将所有地下武装编成两个支队,三个大队。南岳改编的绿林弟兄为一个大队,队长余少白、熊曙东。1948年2月9日,虎南大宣布起义。南岳、大树主动出击,敌人,攻打了大树乡公所,缴获全部。

  起义后,敌人调了大批兵力对游击队进行“围剿”,为了避免无谓的,1948年3月2日,邓照明等决定撤退。邓照明、等人转移到重庆,熊曙东被派到开江县广福场领导武工队继续进行武装斗争。

  1948年秋,熊曙东调到重庆搞,公开职务是巴县曾家场私立亚洲中学的教员。后来又调重庆磐溪民建中学任总务主任。因他体型高大,壮实、憨实老诚,凡是对人民有利的事,他都不怕累,不怕苦,一干到底,所以大家都叫他熊大。那时正是学校师生员工处于饥寒交迫的年月,也是后勤工作最难做的年月,学校不但发不出工资,连吃饭也困难,往往是吃了上顿无下顿。在北风呼啸的寒夜,住在破烂的宿舍中,又冷又饿。难熬的师生们,就只好走出室外,扭秧歌,跳对脚舞,抗御寒冷。熊曙东深感肩上的担子不轻,他想方设法改善师生的生活。师生们缺乏营养,他就在冬天带领人们下冬水田捉鳝鱼,夏天发动大家下磐溪摸螺蛳,大筐大筐的鳝鱼炒韭菜,大盆大盆的螺蛳煮“缩螺”。使大家吃饱吃好。雷雨之夜,一条野狗遭到雷击,他将狗扛到磐溪去剥洗得干干净净,炖来给大家打“牙祭”。

  民建中学是党的一个据点,各地山上下来的地下,游击队员以及人士,经常转来这里掩护。养身体,学理论。熊曙东不但要保障自己人在困难年月的生活,还要外地转来这里人的生活。1949年,市中区胜利大厦有一画家名叫刘茨贵,患了严重的肺结核,贫病交加。熊曙东和朱郁等请示学校领导同意后,接他来学校养病。无微不至的体贴和关心,使画家感到他们比亲人还亲。熊曙东还到处打听治肺病的病方,打听到验方或,总是想方设法寻到。听人说藕节巴炖猪脚有效,便如法。刘茨贵得流下眼泪说:“你们饭都吃不饱,我怎么咽得下猪脚?”后来熊听说刘茨贵在家乡丰都病逝,心里非常难过,还约朱郁一道专程去慰问过他的家属。

  “四二一”后,熊曙东和朱郁去忠县。出发时,他想到涂天应后,涂的老母一定很痛苦,便约朱郁绕道去北碚澄江母。

  1949年7月,熊曙东奉川东特委之命,调忠县工作。这时长寿中心县委成立,决定忠县分为前、后乡两个县级党组织。熊曙东任后乡工作委员会。分工负责忠梁边境兴隆特支的工作。兴隆特支的领导人员谢龙甲、陈乐生已关在忠县,熊曙东兼任兴隆特支。他根据川东特委停止武装,只建立自卫武装,城乡,配合接管的,广泛发动群众,大力发展和新青社组织,加强策反,进行“三抗”斗争。

  当时兴隆特支有三四十名,活动在石黄、官坝、丰收、兴隆、三汇等地,分了三个支部。兴隆支部地处交通要道,较强大。熊曙东首先深入兴隆支部,在那里组织新青社员范昌宽、范衡湘、范远椿、范克君等人做该乡乡长邹发钧和县范远林的工作,掌握了该乡的实权和武器,该地区的活动。熊还亲自到兴隆毗邻较隐蔽的金声乡4保(现广兴新岭村)发动群众,后派人发展了胡隆光、胡绍林为新青社员,并将《土地法大纲》、《论人民》、《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等文献交胡隆光刻印,散发到群众中组织学习,发动群众进行三抗斗争。同时还通过胡绍林了解任保长的胡绍河的情况后,又将胡绍河发展成为新青社员,利用保长职务,群众的斗争。

  石黄乡是忠梁交界处,山峦起伏,森林茂密。石黄支部的中心点在常成凡家,住在半山坡上,地处石黄、紫照、柏家等乡是“管”的地方。这个支部由常成凡任,潘其贵、赵力国为委员。这时挣扎,罗广文部队正在忠县清乡,屠民。石黄又是罗广文的家乡,因此,派了一连清乡军驻石黄。为战胜敌人的清剿,熊曙东领导支部大力发动群众,继续发展组织,加强工作,组建武工队。在粉碎的清乡中,还发展了和新青社员成世发、蒋选贵等人。党支部利用各方面的力量,把乡公所一部分人员争取过来,给党组织报信或开通行证。在清乡中设了不少哨所,党组织就派、新青社员和农翻会员站岗放哨。一次驻军派一个姓徐的班长去石黄乡的大石、复兴等地检查联防哨所,乡公所户籍干事常泽将情报送给支部,支部立刻派自己人放哨,装成认真负责,对过往行人严密,并将化装来查哨的敌军徐班长起来送交石黄清乡军连部,取得了敌人的“信任”。从而牢牢地控制了这些哨所,了地下人员的畅通和安全。粉碎了的清乡,忠梁垫边境上还驻有洲的一股,经常危害群众,着地下通行的安全。熊曙东原在虎南大中做工作有经验,因此他和范硕默一道深入忠梁垫边境进行教育策反工作,他们深入其间,作教育,稳住和孤立了洲,使得忠梁垫边境的不敢捣乱,稳定了社会秩序。

  10月6日,根据长寿中心县委意见,在全县支部负责人会议上,宣布撤销忠县前、后乡两个县级党组织,恢复忠县县委,罗永晔任,熊曙东任组织委员,统一领导全县党的活动。后乡工作委员会改为后乡特区委,谭绪任,熊曙东不再兼任兴隆特支,兴隆特支改为官坝区委,由唐玉辉、范梓里任正副。

  临近解放时,地方完全崩溃,不少旧政人员潜逃回家,县长黄幼甫也准备逃跑。为了稳定和维持社会秩序,熊曙东和范硕默、罗永晔研究成立一组织,利用旧的架子,暂时维持工作。熊曙东提出成立一个“临时治安维持会”较好,这组织可以让旧人员参加,继续分化、,旧政人员见到他们的人员在内,不致惊慌失措。这样,既有组织维持当前的治安,又可以稳住敌人不致潜逃。研究决定采取三结合的办法,派罗永晔、陈孟仁、杨星五为委员,罗在其中掌握实权,这一着使敌人摸不着头脑,完全被了。大组长柯国辉,长伯永梁、三青团干事长马剑秋等人均未逃跑,城乡秩序风平浪静。熊曙东仍到兴隆、石黄等地发动群众,稳定广大农村的治安秩序。

  1949年12月7日,忠县、梁山均和平解放,熊曙东经长寿中心县委同意,组织关系转到了梁山县,参加梁山的会师。

  1950年1月,熊曙东任梁平县委部副部长,后历任梁平县宣传部副部长,大竹地委宣传部宣传科长,达县地委宣传部副部长,万源县委第一等职。工作、生活中,他给人们印象总是:一身粗布衣,一双长满老茧的手,一支旱烟袋,一双穿草鞋的脚,为建设山区,改善老区根据地人民的生活,爬山涉水,深入边远乡村调查研究,受到山区人民群众的爱戴和好评,被誉为“草鞋”。但,就是这样一位铮铮铁汉,人民的忠诚卫士,从几十年硝烟中冲杀过来,没有死于和之手,没有死于枪林弹雨的战场,也没有死于的刑场,却在中,被、“”以“三老会”、“”等进行斗争,建立专案进行审查,致使其和受到极大,于1968年9月1日去世,时年52岁。

  1986年10月14日,达县地委在对其的结论报告中,对熊曙东同志作了高度的评价。熊曙东同志是一个好,党的好干部。

  (根据熊曙东自传,朱郁《怀念党的忠诚的儿子熊曙东同志》和范硕默回忆录等材料整理)

  1950年1月,熊曙东任梁平县委部副部长,后历任梁平县宣传部副部长,大竹地委宣传部宣传科长,达县地委宣传部副部长,万源县委第一等职。工作、生活中,他给人们印象总是:一身粗布衣,一双长满老茧的手,一支旱烟袋,一双穿草鞋的脚,为建设山区,改善老区根据地人民的生活,爬山涉水,深入边远乡村调查研究,受到山区人民群众的爱戴和好评,被誉为“草鞋”。但,就是这样一位铮铮铁汉,人民的忠诚卫士,从几十年硝烟中冲杀过来,没有死于和之手,没有死于枪林弹雨的战场,也没有死于的刑场,却在中,被、“”以“三老会”、“”等进行斗争,建立专案进行审查,致使其和受到极大,于1968年9月1日去世,时年52岁。

  1986年10月14日,达县地委在对其的结论报告中,对熊曙东同志作了高度的评价。熊曙东同志是一个好,党的好干部。

  1933年秋熊曙东同志和我一起考入川东共立工业学校初中部在一个班读书。老熊天资聪颖,他每期都是前三名,同时喜爱阅读文学书籍,因此也带动我学习成绩较好和喜欢读文学书籍,如鲁迅、郭沫若、巴金、丁玲等作家著作,我也大都读过。有时我们共同读书到深夜。记得有几次我们读书到深夜,大家兴奋得睡不着,就一起到花园做操。1934年我们在教室外接近楼梯的木板底下发现有十几本进步书籍,我见着有本书首页写有:“欧州有个,界上徘徊着”等语,老熊曾拿了几本去读。1935年春学校开学了,但不见老熊来上课了,过了好久才听说他到南京去了。从此我在学习上少了一位良师益友。过了好几年才知道他是离校,寻找线月我由原校后改名为四川省重庆高级工业学校机械科毕业后在几个单位工作、辞退后,1940年夏到中国火柴原料厂作绘图员,地点在重庆弹子石。一天傍晚熊由我们同学毕正风(已病故,与熊都是梁山人)来找我,当晚我们在老毕开的小工厂楼上打地铺谈到深夜。老熊介绍了大华炼油厂的炼油经历了很多困难现在已大量炼出来了,要我在重庆帮他推销产品。后来又多次来信,要我到大华厂工作。他说这个厂由桐油炼煤油柴油的绝密技术,除发明人钟纯乾是工业大学毕业的外,其余管技术的都是他们梁山人,识字不多的人员,对外实在不好说,盼望我这个高级工业学校毕业的能去最好,这样由我去管理炼油技术,他可以在外多跑业务,同时到其它几个厂了解炼油情况。当时我在中国火柴原料厂工资比其他毕业的同学高一倍,并由厂里管伙食,但我想到既是老同学相邀,是对我的信任,且当时日寇大举侵华,沿海各地己沦陷,滇缅公己被,汽油、柴油奇缺,大有因油料抗日战争前途茫茫。因此我辞去原有工作到石柱羊渡溪炼油厂负责技术工作,去前老熊己在实际工作中努力钻研,在分溜锅里分解蒸溜出汽油和机油,为用桐油炼油增添了光彩。后因其它厂相继建立,我又被派到重庆大华炼油厂、大华、安达炼油厂(在万县)、万县大华炼油总厂、梁山炼油厂、军政部炼油厂(在纳溪县境内)去时因厂未建设好,约住一周后又回大华总厂。在这些厂因老熊关系由我负责技术管理工作,老熊在外面跑业务,整天是很辛苦的,但又谁知他用在大华炼油厂了解技术情况为名,实际干的是大华炼油厂负责人的工作,要为党筹集经费同时又要掩护地下等重要工作且还要与派到大华厂的公开的、秘密的相周旋和斗争。他当时的担子真是够沉重呀!后来整个大华炼油厂因“洋”油运来了,兼之军政部向与之合办的炼油厂偷去炼油技术等其它原因,各厂相继停业。1943年老熊买回美制的福特车在万县梁山间跑运输,熊任经理负责全面工作,我就帮他跑腿,秦禄庭当押运员随车来回跑。后因运输业务不好,运输就停了。在这之前,老熊的爱人因护送党的资料从梁山县乘货车到万县途中因车祸压伤肺部后经治疗未愈病故于万县,当时我在现场。老熊对爱人的不幸,常悲痛的。

  1944年4月,我到万县华源造纸厂当工务员,不久又被辞退,1944年7月到重庆三兵工厂工作,到渝时住一朋友处是熊写信叫我去找他的。后来,我们有较长时间末见面。1946年秋,老熊从老家梁山将所养鸭子群赶来重庆,见面时他谈及近年情况:如将家中遗产地里的成林木材作棺木,后又用卖遗产土地种植良种烟叶卖,将所得款项全部捐赠给育才学校及支援地下党活动经费等。

  1947年秋至1949年7月这两年里,老熊先后到我家住过十余次,一般住三、五天,最长一次住了四十三天。同时还有老熊相熟的地下秦禄庭、、黄雅律、雷寄萍、小雷等约十人亦曾在我家住过多次,食宿均由我负担。当时我在卅兵工厂工作,厂里有专职(对外叫稽查处)还有警卫大队,是地方,曾关照他们特别注意,不能露“马脚”,老熊说,这些情况我们都知道,在老虎鼻子底下,反而倒安全。同时我家是边远的一幢和一家,且又是住的是茅草房,是最安全的地方。我说:不能掉以轻心,你们有文件应藏到房顶茅草里较安全。另外我们这幢房住的四户人,其中两户住的是中山室的干事,对他们要特别注意,免出意外。他们住我家时,一般是早饭后从大彿寺河边乘寸滩来的轮渡进城,下午天将黑时从弹子石经大段从后山绕过厂区回到我家。有时他们在我家开秘密会,我或我爱人就在外面放哨。老熊在我家住了四十三天,那次是1948年7、8月,他说是从云阳来,当时他接地下党通知,有要去抓他,他即从取道县城拟来渝。当时头戴破草帽,脚穿草鞋,手拿旧衣服,赤膊往前走,突然看到前来一人坐在滑杆轿上,且前后都有背枪的兵,当他与滑杆轿擦身过时,见轿上坐的人戴副墨色眼镜,红鼻子,他看得很清楚,这正是少校朱艾,还是我们化三班的同学。此后,他即加快脚步,于当晚到达云阳城约十里处,包了一只小船连夜赶到万县。抵万后,党组织将他藏起来,当找好来渝轮船,并派一女友与他同行,伪称他的妻子,(因当时都知他妻子后,一直未再娶)上船后他立即到机舱换上油衣服扮作机舱人员,假妻则在船坐着,就这样一对假夫妻平安抵渝。到我家后,他们一直分居,假妻与我爱人住在一起,前二十天他们一直未外出,后来老熊偶尔出去,致这次他们一直在我这里住了四十三天,直到风声过了,并另找安全处后他们才离去。

  重庆解放后老熊于1950年春来渝参加党的,他曾到我家,晚上我们同住,地点是靠近枇杷山公园大门附近。那时他曾谈及解放前一天黑夜,天下大雨,当时他是忠县地下党负责人,要向秦禄庭(石柱县地下党负责人)传达上级,不巧受到,化装成中医才平安返回。

  大约是1952年,老熊当时在大竹地委宣传部任副部长,他从成都开会回来,当时大竹专区宣传队正在现29中侧的一剧场演出,老熊邀我一起去观看,他给我各台节目的剧情,当睌我们一同住在民生一市级招待所。睡前熊告诉我明天早晨起来我们一起去看秦禄庭,由于当睌我们睡时已午夜后,在次晨我们仍未醒老秦己经来敲门了,稍谈后我就回厂上班了,但谁想到这一别竟成为我们的永别呢?!真是万万没想到!

  解放后,历次,熊、秦单位均来找我写他们解放前有关证明材料,期间秦所在单位两次来找我写有关证明材料,但在这期间熊所在单位却没有来找我写有关证明材料,当时我感到有些纳闷。1968年秋,我过大坪时,看到秦禄庭所在单位煤矿设计院画有秦禄庭集团的大幅画,设计院有,另一箭头指向达县为熊曙东(已),当时我看到这一消息,心里很悲伤。我想从老熊的性格等各方面情况来看他绝对不会走这条,其中一定有“鬼”。因为我同老熊由同学到同事及解放前夕为开展地下党工作来渝多次住我家的一系列情况来看,他都是生活朴素、为人正直、遇事冷静、乐观,总是迎着困难上,解放前那样,他都毫不,总是积极乐观地完成党交给他的各项任务,这多年来总没有看到他悲观,说过消极语,而是党指向哪里,就奔向哪里,从不后退。这样的人民的好儿子,党的忠诚卫士,在几十年硝烟中冲杀过来,没有死于枪林弹雨中,没有死于的下,但在新中国诞生二十年时,却死于集团的里,还给他戴上“”“三老会”的黑帽子,并给他“畏罪”。 当老熊在被惨无的关押五十二天后的1968年8月31日死的,9月1日傍晚告知他的亲属通知去时,尸体抬出在被关押的另一个地方,这是熊死后的十多个小时,他们亲眼见到的是:现场己全部清扫,在另一地方,除伤痕外,颈部两边血管被切断,且均有带血刀伤口,既然熊是以“”“三老会”关押五十二天后才死的,这样的罪犯,按照关押的惯例,早应将身边的刀、绳全部收缴,那么熊死后,颈部两边血管被切断,且深有带血的刀伤口呢?这不清清楚楚证明他是被的吗?

  这些的凶手,办到了多年未办到的事,使熊曙东同志在为党为人民崇高岗位上英勇倒下了!使事业了极大损失。如不凶手还让他们继续骑在人民头上作威作福,何以安慰熊曙东同志地下英灵!何在?!强烈要求凶手!

  我怀着沉痛的心情,写下这段难忘的经历,深切地怀念我的老同学、党的忠诚儿子—熊曙东同志!

  注:这首诗是梁上泉1959年在四川省万源县采访时因时任万源县委熊曙东的事迹深受而写,收录在梁上泉的诗集《我们追赶太阳》里,由上海文艺社1960年出版。

  熊曙东这个名字,原亚洲、民建中学的不少职工并不太熟悉。但一提起熊源尚,特别是提到“熊大”,人们就倍感亲切,思念至殷。每想到正当年富力强就“壮志未酬身先死”,竟于十年中,所有和他一起生活过,一起战斗过的同志,无不为失去这样一位人民优秀的儿子而痛摧五内。如有眼,也一定会泪湿的!

  熊大,是所有认识他的人对他的爱称。因他体型大、壮实、憨厚老诚,凡是对人民有利的事,他都不怕累、不怕苦,一干到底。有人说:“熊大认准了的事,就决不会拐弯。”

  1916年,熊大出生在四川省梁山县(今梁平县)。在4岁和10岁时,他两次被,过了一年多的人质生活。匪窝子要迁移,把他押着走;有大的行动,把他挟着走,三百多个日日夜夜,使他幼小的心灵和体质受到很大的,使他开始懂得的疾苦。

  11岁开始,在家念私塾。当时他的两位兄长都是梁山地下组织领导的“少共团”,在大哥、二哥的熏陶下,开始阅读进步书刊。1930年党组织的梁山失败后,熊大去大哥的狱中战友,使他懂得了、懂得了为什么要。

  1933年,熊大考入重庆川东共气工种中学。在地下皮炽昌的领导下,他在学校参与组建了党的秘密外围组织“列宁学会”,被选为。1934年,皮炽昌,熊大随同学王元恺去南京暂避。1936年回到家乡梁山,在当地地下党领导人李维直接领导下开展抗日救亡活动。1938年8月加入中国。1939年,掀起,梁山局势恶化,党组织决定他转移重庆,由地下党领导人罗世文安排他到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的机关刊物《青年生活》社工作。随后,又被调到万县,与地下党领导人陈野苹、钟纯乾等一起经营大华炼油厂,为农村武装斗争筹集经费。

  1940年,熊大的爱人为掩护地下党的资料去万县,途中遇车祸身亡。熊大掩埋了亡妻,将两岁幼子熊有毅送到合川草街子托付给育才学校哺养,自己马上回万县工作,随后又回到梁平开办农场,为日后地下组织武装、建立游击根据地做准备。从1940年到1953年,熊大没有再娶,他把心奉献给了事业。

  熊大对育才学校这所学校的支持,也和对亚洲、民建中学的支持一样,是不遗余力的。1940年下半年,他将父辈留下来的土地上的全部成材树砍倒,自己参加砍,参加抬,参加制作成棺材,将卖得的钱全部捐献给了育才学校;随后,他自己兴办的农场大种进口良种烟叶,卖给南洋兄弟烟草公司,所得巨额收入,全部捐献给了育才学校。1946年,他将自己辛苦经营的鸭群,亲自赶到重庆,卖的钱又捐给了育才学校。最后,他将自己老家700多亩土地也全卖了,倾囊献给了党的工作据点育才学校。

  1948年,熊大被调来重庆搞,公开职业是磐溪民建中学副总务主任,后来又安排到曾家场筹建民建分校—私立初级亚洲中学。那时正是学校师生员工处于饥寒交迫的年月,也是后勤工作最难做的年月。学校不仅不能发工资,连最低标准的伙食也是吃了上顿愁下顿。但是,作为民建之一的乐观主义,却从未被惊涛和物价骇浪所冲没。例如学校办公室东、西两栋破烂宿舍,人们自豪地给他们命名为“东半球”“西半球”;冬夜难熬,寒风刺骨,人们就不约而同地披衣走出室外,有的扭秧歌,有的跳对脚舞,歌声不断。至于熊大,人们都知道他肩上有千斤重担,但他与吴朝禧、潘其江、等学校领导人一样,脸上那层笑容,从来不曾消逝过。人们缺乏营养,熊大自有妙计:冬天组织人下田捉鳝鱼,夏天发动大家下磐溪摸螺蛳。大筐大筐的鳝鱼炒韮菜,大盆大盆的螺蛳煮“缩螺”,至今回味起来,口里还有香味。有一个雷雨之夜,人们睡不好觉,天亮前四周安静,正想进入梦乡,人们被一阵肉香味惊醒了。原来是一只野狗遭雷击,熊大把他背到磐溪去剥洗得干干净净,炖得溜杷的给大家打“牙祭”。只见他边干活边吟唱:“天生以养人,人无一德以报天,杀、杀、杀!”至苕成熟的季节,更是总务部门大显身手的好时光。第二堂课铃声一响,热气腾腾的大蒸笼就抬出来了,熊大拉开嗓门喊:“请吃猪脚脚!”

  民建人不仅要保障自己在困难年月活好,还要从各地山上下来的地下、游击队员甚至爱国的社会人士来这里养好身体,学好理论。1948年,市中区胜利大厦有一画家名叫刘茨贵,患了严重肺结核,贫病交加。我们经过学校领导同意,接他来学校养病。人们和他毫无关系,他却觉得在这里住的时间愈长,就愈觉得民建人比亲人还亲。特别是熊大,到处打听治肺痨的药方,打听到一个验方或,他总是有办法弄到药。年终,他听人说藕节巴炖猪脚有效,便如法。刘茨贵得流泪,他说:“你们连饭都吃不饱,我怎么咽得下猪脚?”1949年春,熊大听说刘茨贵在他的家今丰都病逝,心里很难过,还约我一道专程去慰问过他的家属。

  “四、一二”后,我随熊大去下川东。出发时,他想到涂天应同志被埔后,他的老母一定很痛苦,便约我先绕道北碚澄江镇去慰问那位老母亲,然后买舟东下,去澄江镇的途中,我们腹中饥饿,他突然指着边的一口堰塘说:“有了,请随我来!”我们把上下装脱下扎在头上,便下水去,他我捉蛤吃蛤,吃了不少生蛤仁,我们便抖擞地上了。

  地下时期,熊大在大竹、达县、开江、涪陵、綦江、武隆、石柱、重庆等地搞地下斗争。1949年7月起,熊大任忠县县委委员、等职;解放后,历任梁平部副部长、宣传部副部长、达县地委宣传部副部长、万源县委第一等职。他给人的印象是:一身粗布衣,一双长滿老茧的手,一支旱烟袋,一双穿着草鞋的脚,跑遍了他工作过地区的山山水水,立志为改变山区面貌,改变老根据地人民的生活奋斗不息。人们无论如何也想不到,就是这样一位铮铮铁汉,人民的忠诚卫士,从几十年的硝烟中冲杀过来,没有死于和之手,没有死于枪林弹雨的战场,没有死于的刑场,却在新中国诞生多年之后,死于一伙带枪人手中,终年仅52岁。后还多年戴着“”“三老会”的黑帽子,还在报刊上公布他“畏罪”和一生的“”。这些幕前幕后的凶手,如不得到惩处,人们不仅要问:何在?何存?

  万源县人民,至今提起“铁脚板”、“草鞋”熊曙东,还在落泪,在全国各地熊大的身前友好,何尝不是如此!人民的悼念是深沉的,活在人中的人是永远不会磨灭的!

  注:本文原载沙坪坝区委、江北区委、壁山县委党史工委编《亚洲、民建中学党史资料汇编》

  这是30多年前—1959年8月,诗人梁上泉以“县委”为题,浓墨重彩地万源县委第一熊曙东的诗。

  熊曙东,四川梁山人。1916年生,1938年参加中国。建国前历任支部委员、区委委员、县委委员、县委等职。建国初期历任梁平县部副部长、达县地委宣传部副部长。1957年至1960年10月任万源县委第一。由于他有建设山区、改变山区贫困落后面貌的雄心壮志,被人们称之为“草鞋”和“铁脚板”。他的思想言行,不仅当时获得人们赞扬,而且时至今日,当人们讲起熊曙东事迹时,仍然赞不绝口。县委部工作人员范子伦说:“1958年至1959年,我在县委农工部工作,常随熊曙东下乡,那时除县城到罗文一线外,全县都无可行车。就是有车有马,他也是经常打起赤脚板,翻山越岭、跋山涉水。有一次,他从青花翻过簸箕山到干溪沟,钻煤洞子两公里。途中肚子饿了,就在一户农民家同我和党委王树清一起吃荞麦面糊加泡咸菜,到了晚上才回乡里歇息。他还翻过海拔2000多米的八台山到过城口县地界,翻过海拔2200多米的蜂桶山到过宣汉地界,从竹峪区上到三溪乡50里是走,把马丢在区上。”当时的县妇联主任、现已退休的杨世萱说:“他在万源跑农村、跑工厂,山山水水都跑遍。热天穿起一双粗草鞋,一条短裤,一件背心,一顶草帽,一把扇子。走起来脚步很扎实。1960年困难年头,陈邦俊任草坝区委,我在新兴乡当工作队长,在公共食堂全靠‘瓜菜代’和‘粗粮引菜当家’。熊发现后,决定在那里召开全县党委现场会。陈出于好心,找了一条猪来杀了,办起筵席请大家。人和菜都已上席,熊来一看,指着说:‘同志们,这年头,你们能吃得下去吗?我是吃不下去的!’。说罢,拿个碗,要了几两饭,吃完就走了。”

  熊曙东在万源,时间已过去30多年,而且他也不在了,但人们谈及他,至今都津津乐道,肃然起敬。

  万源人民对熊曙东的印象为什么这样深?除了他“勤政、、清正、廉洁”等思想言行外,还在于他能带领几十万人民,脚踏实地地在平凡的工作中干出了不平凡的事业。

  1956年冬,他任达县地委宣传部副部长时,根据国家建设进程和“干部上山下乡”的号召,担任了万源县的工作队长。万源位于川北边境,号称“秦川锁钥”,山高坡陡,历史上盛产煤、铁、木材、桐、茶、耳、贝。但地势高寒,无人愿去。他来后,首先在川陕边境海拔2000多米的皮窝乡调查,跑遍了花萼山、蜂桶山、大界岭等地。提出了高寒山区、加强经济建设的设想和。翌年10月,熊曙东经达县地委报请省委批准,担任万源县委第一。上任后,胸有成竹,手有典型,提出了一整套建设山区、改变山区落后面貌的具体方案。他从万源的实际出发,首先报请省林业厅批准,于12月在县境内的东林山、黑宝山、尖峰山、花萼山、大巴山建起五个林场,上职工200余人,总营造面积达7.2万多亩,蓄积木材达2.5万多立方米。不久,又在海拔2000多米的蜂桶山上建起万宝山林场,在草坝的黄平梁山办起了茶场,在大竹区办起了茶叶精制加工厂。这些林场、茶场,不仅积蓄了大量木材,还为植树造林提供了丰富的树苗、树种。到1958年时,全县造林已达15万亩,有三万亩的林区5个,1000亩林的1个,5000亩林的24个。茶叶等多种经营和土、特产品,也得到较快发展。1990年四川省委过草坝茶场,一望滿山遍野郁郁葱葱,立即停车观察,称赞办场人有远见,有气魄,并号召大家进一步建设绿山工程,开办绿色工厂。

  对于30年前的县委关心群活,发动群众带领群众办实事、办好事,人们至今记忆犹新。

  万源城西后河堤,以前和建国之初曾修过,因上流湍急,水土保持不善,熊曙东来时,已是堤坝垮塌,洪水横流,每当雨季水涨,城廓田间常成泽国,他任县委后,深感责任重大。1958年2月4日,他与县委商量,提出了修筑护城河堤的意见,随即动员机关干部、街道居民,参加义务劳动,抢在洪水到来之前,把护城河堤。办法是:一面淘深河床,修坝筑堤;一面釆用早年都江堰的办法,编织长竹笼,装鹅卵石以加固河堤,抗御洪水。人们日夜奋战河滩,不到三个月时间,终于使长4000余米、高3米、底宽3.5米、顶平2米共30000多立方米的护城河堤全部完成。尽管参加修河堤的人们流血流汗,辛苦万分,但至今谈及此事,仍是啧啧称赞,颇感自豪。

  县城后面垂直高300米的驮山,每当雨季,数百亩面积的洪水滚滚直下,使居民生命财产受到。1945年一次洪水泛滥,使万源中学300多名学生停课逃生。校长陈茂材奋勇筑堤堵水,又造成洪水汇集冲北门沿溪一带,引起市民强烈反响,大骂不止。熊曙东任职后,在护城河堤即将竣工之时,再次动员干部、居民修张家湾水库,并疏浚沟渠,使驮山下来的水汇入水库中,然后流走。他想到人坎上了,人们有力出力,有钱出钱,不到两个月时间,在张家湾里筑成了长50米,高9米、底宽7米的堤坝一道。驮山之水汇成6亩多水面的人工湖一个。从此,不仅消除了洪水,还为城区人民常备无患的安全用水。至今的张家湾水库,己成了驮山公园第一站游区。库内游船往来,碧波荡漾,鱼光闪闪。过去浑流、泥沙淤塞的荒河沟,变成了风光如画的旅游之地,这不能不是历史记下的熊曙东的一个政绩和功劳。

  据万源文化史记载:万源仅1945年部队在县城放过几场无声电影,建国后的1952年,西南军区电影队每两个月来放一次电影,直到1955年,万源虽成立了两个农村电影放映队,但仍无固定场地。熊曙东深感山区文化落后,决定修建电影院。1959年春,“土工程师”余邦富绘图纸,计算需用资金12万元,熊曙东研究了图纸后说:“你图纸上需用的木材、砖头、石头和河沙,由我包了,你只派人收物点数”。他决定每个干部义务搬沙0.5方,搬石头0.6方,砖头200块。余邦富带领200多名建筑工人,组成专业队伍负责施工。几个月之后,一座高8米、跨度21米、长50米、面积1250平方米、客座1196人的电影院建成了。落成之日,正是县里的三届二次人代会在这里开会,熊曙东意气风发,挥笔写就“为开发万宝山而创造性地劳动”十三个大字,高悬在放映室正中。

  此后不久,又建成3400平方米、200张床位的县人民医院,解决了山区人民的医疗困难。

  更有意味和令人难忘的是熊曙东善于结合工作实际和思想实际,的思想工作,干部的教育培养工作。

  “干部上山下乡”是当时的和号召。如何贯彻执行呢?1957年冬,熊曙东根据上级,在县境内八台山、水洋场建立两个下放干部农场。农场是怎样办起来的呢?干部是怎样受到教育和培养的?曾任八台农场场长,当年仅26岁的县农林科副科长曾超群谈及此事,感慨万千。

  1957年古历腊月二十九,曾超群从回县上碰上熊曙东,熊问:“你今晚上干什么?”曾说:“好久没看电影了,要去看场电影”。熊听后说:“你看完电影,到我这里来一下。”

  曾超群看完电影去见熊曙东。熊曙东说:“你明早就动身,去白沙区上歇,晚上打电话找我”。曾超群说:“明天就过年了,怎么还要走呵!”熊曙东说:“过年嘛,哪里都可以,我你明晚上过年有肉吃,有酒喝,耍舒服。”曾超群本想申说几句,熊曙东打开话匣子,从他解放前废寝忘食在下搞地下斗争,一直讲到配合解放军解放四川等故事,最后问曾超群:“小曾,你说那时过年真要在家过不可吗?”曾超群没话说了。第二天清早起,走到白沙,区上把他过年的事安排得好好的。曾超群好奇地问:“你们怎么知道我要来”。区上的同志说:“熊在电话上布置的,还讲了要有肉吃,有酒喝,还要你睡好觉。”

  曾超群听了,虽然走了一天,腿酸脚痛,但心里甜滋滋的,便马上接通电话,主动向熊曙东要任务。熊曙东说:“我们正在研究在八台山办干部农场的事,明天大年初一,你也不能休息,找区上派个人同,去八台山各处看一下,哪里作场部最好?”八台山海拔2100米,冰天雪地,曾超群一听要他大年初一到那里选场地,心冷了半截。但他想到的,想到县委熊交的任务,二话没说,只答应了一句:“我完成任务!”便着手出发前的准备。

  曾超群大年初一清早起来,登上城口、万源边境的八台山,上上下下,前前后后,作了比较,最后选定红三十军部队攻打城口,宿过营的巴岩店等地作营建农场场部的地点。然后下山用电话向熊曙东汇报了情况。第三天,曾超群正要回县,熊曙东赶来了,要曾和他一道再上八台山勘定场部,并在诉曾超群:“县委会上已经通过了,你去八台山干部农场任场长,上两百人……”。曾超群感到自己年青,资历浅,马上说:“熊,开玩笑啊,叫我上八台山开一辈子荒都要得,当场长我不得行!”熊曙东半是半是鼓励地说:“什么不行啊,我像你这个年龄,已经走重庆,去南京、闯上海了。是人走出来的。你昨天不是闯上八台山把农场场部都选好了吗。场长你一定要当,工作一定要搞好,县委一定支持你。”

  农场很快办起来了。阳春三月,大家正在开荒播种,回首山下,忽地来了个背包打杵的农民。农民越来越近了,大家这才看清,原来是县委第一熊曙东。熊曙东上了山,一边挥汗,一边说:“同志们,辛苦了!我熊曙东设有什么东西慰劳你们,只是从白沙粮站背了80多斤大豆种来。这是良种,目前是播种大好时光,你们把它种下去,就能生根、发芽、开花、结果,一定会结出丰硕之果”。

  1958年9月,熊曙东到了水洋场农场。这个农场由下放干部和“”组成。熊曙东一到,大家心情紧张,手足无措。不少人(特别是)坐得远远的,熊曙东走进会场一看,很快意识到是什么原因。

  会议开始。熊曙东刚把“同志们”三个字讲出口,场内虽无一点声音,但几百名干部,特别是戴上帽子的干部,像在惊诧,像在抽泣,不少人滚出了热泪。那年头,同志二字是有份量的,许多人不敢称为同志。出人意料县委第一竟用上了这二字。故而人们在听到这个称谓后,会场里沉闷的空气为之一扫。熊曙东接着说:“你们是党的宝贵财富,你们也是国家建设需要的人才,但你们也要知道,你们是犯了严重错误的人,因此要到这里来,要思想。”熊曙东打开话匣,慢条斯理讲着。听的人不知道什么原因,越听越往近处坐,而且坐到了熊曙东的周围。熊曙东知道心理上的距离已经缩短,但要,还不能简单化,于是继续讲道:“谈到,也不光是你们。我们,我熊曙东也需要,要自觉进行的。不是一天、两天,一月、两月,一年、两年的事情,因此,你们在这里要有个长期打算。好了,才配称得上是党的宝贵财富,国家极需的人才。”

  熊曙东讲的这些线余年,当年的人,大多老了,但他们记忆深刻,感慨万千。他们的体会是:“的干部,不是靠吓人吃饭,而是靠马克思主义真理吃饭。”可见,熊曙东的话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熊曙东在中不幸去世了。党和人民没有忘记他,1986年达县地委在给省委的报告中写道:

  熊曙东在时期,不畏艰苦,不怕,在敌占区积极开展地下斗争,为新中国的建立作出了一定贡献。建国后,在社会主义和社会主义建设中,在农村工作和宣传工作为党为人民做了不少工作。在担任万源县委第一期间,为建设山区改变山区贫困落后面貌,跋山涉水,深入边远乡村作调查研究,受到山区人民的爱戴和好评,被誉为‘草鞋’。熊曙东同志处处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学习,忠诚党的事业,工作积极,,团结同志,联系群众,生活简朴,是一个好,党的好干部”。这是对熊曙东同志的很好评价和结论。

  注:本文由万源党史办主任王永凊执笔,刊载于《四川党史》1991年第6期。梁平县党史工委编《党史资料》1992年1期转发此文,在编者按中说:我们把《五十年代的“草鞋”熊曙东》一文,转发给你们。熊曙东,梁平县平都乡人。地下。解放后,历任县委部副部长、达县地委宣传部、万源县委领导干部。他的事迹,被王永清同志整理,发表于《四川党史》1991年第6期上,我们读后,深受和鼓舞,值得家乡各级领导学习。特此推荐给各级党组织阅读。

  千古悠悠,有多少在负隅而泣、哀叹。也有多少被冤者的亲眷仍在默默流泪、悲伤……。

  同志说过:一个人要保持一种真、善、美的心态,就不要怕坐冷板凳,就不怕不被重用。

  岁月沧桑,时光荏苒。熊曙东同志他仅在万源工作了三个年头,而受离开转瞬已过去四十二年了,可他的音容笑貌,他的高贵品质却常留万源,长留。他是一位受人尊敬的时贤。而“”这场刻骨铭心的虽曲终人散,却始终存在于人们的心间,终身难忘。

  熊曙东才华出众,刻苦用功。生活简朴,作风正派,办事原则,一丝不苟,对人诚恳,正直。他身手矫健,威武神勇,紧跟时代潮流。心中总是装着老百姓,将个人安危,一贯用行动来践行诺言。我说他不同寻常,是他的事迹精彩场面纷呈,涉及的方面较多,故事跌宕起伏,他的思想情操、风范,令我倾慕不已,时刻垂悬于脑际,心里牵记着他,嘴上挂念着他,任何时候无不人言啧啧,至今我仍对他有加。他的一生充满传奇色彩。

  熊曙东,1916年出生于地主家庭,排行第三,两兄、两弟、一妹。两兄均参加少共团工作,对他的思想帮助很大。熊本人在四岁和十岁两次被,途径忠县、垫江、大竹、开江等地,跟着武装生活、打仗,在深山大雪中跑,帮着携带些零碎东西,后被当时的军阀颜德奎部队在开江招安,1925年8月在部队赎出,时间共达一年多。在他个人生命史中,这两次不平凡的经历,对他以后思想发展具有一定的影响作用:经过地主武装和军阀打的战火,使他变得胆大和遇事不计个人安危的大无畏;在这段颠沛时时受震动而起伏动荡不定的日子里,白日黑夜和冬季在深山大雪中行走,使他变得不畏和养成了吃苦的性格;这段生活的经历是他在地主阶级家庭中所不能得到的极其宝贵的锻炼机会,使他在幼小的心灵中产生为什么有人抢人?为什么社会上有穷人和富人?这些疑问当时他虽不能从理论的高度得到正确的解答,但却深深地奠定了他从此不断的思想发展的开端。

  因被,熊头上生了癞疮,十二岁时考入县立高小,读一学期后不能学习,遂休学回家医疮,在家仍读私塾,又一边读新书。

  1931年,熊曙东又重入梁平县立高小,毕业后于1933年考入重庆川东国立高级工业中学,学习进步书刊,在学校领导学生公开成立足球队、壁,秘密组织了一个列宁学会,会公推熊曙东为主任,学会的学习资料,每次的讨论提纲,先由地下党一负责人安排、拟好,再由熊曙东拿到学会去进行学习、宣传、。1934年春,该地下党负责人(皮炽昌)被一不幸。这时,熊在该校不能公开活动了,学校也在注视他,熊迅即离校到巴县蔡家场小学顶一个教员当。

  为了继续从事活动,1935年春,熊曙东回家未经父母知晓,私自从家中钱财中拿走一笔款出逃到南京,欲报考中央军校,经友人劝告,进去不得,里面对进步思想控制极严,进了中央军校,恐不易出来……。苦无门径,只好在中山门外市立黄马小学教书。任教一期后,又到江宁县土桥镇中心校去教书,当时很多人搞假证件到处撞的。

  在土桥教了一学期后,“一二、九”在北平发生了,熊曙东在大活(当时邹韬奋主编)上看到情况,心中烦燥极了,在南京的四川人虽多,但圈子小,连一个进步点的朋友都没有。1936年2月,熊便回四川老家,在家里买了些进步书刊阅读,思想上仍无出。当时北方情势紧急,在北平读书的回来了一批,接触中虽也谈谈的宏大场面,同一些学生聊一些时局、空头文艺之类。有一族人熊伯庚,是1930年参加梁山(今梁平县)的,失败后在北平念书,后在北平晨报工作,因政局关系,报馆的人全体辞职后回梁山的。此人对熊曙东有很大帮助,他读青年自学丛书的理论书籍,进一步武装了头脑,通过在初中读书的一个弟弟,约集了十几个初中生,开了个座谈会,准备在青年学生中成立组织公开活动,经与伪党部接洽被,就再未搞秘密组织。当时救在上海成立,他亲自写信联络过,也单独响应过。就这样过去了一年多,其间熊的父亲认为,他在外东跑西跑,为了拴住他的身心,让熊结了婚。

  抗战爆发了,陕北情况在报上介绍出来,熊心里渴望、向往着北方,重庆方面同学来信说,列宁学会已有几个同学去,梁山也去了几个,刚好那年家父病逝、母处病中,小弟年幼,两个哥哥因厌世一筹莫展而吸吗啡,为这些家庭顾虑,牵扯到不能离家。有两个同学去山西读民大,同时还招待了好多朋友,并热烈地为他们送行。梁山抗敌救援会虽已挂牌成立,可没一个人能起积极推动作用,正在两难之际,1937年冬,李维(地下党组织负责人,熊的介绍人)同志头戴八角帽,身穿陕公服从延安回到梁山,大家都去找这位老大哥要求他领导工作。

  1938年春,梁山进步青年由李维同志领导,组织了一个抗日读书会,熊是干部之一,大家把所有藏书都捐了出来,新的书刊也全部捐出来,成立了个图书馆,有重点的成立了分会,组织了力量,打进了抗敌后援会,各种群众工作,也通过抗敌后援会这个机构来推动,如组织各业工会,单独的支会,举办了几期战时短期训练班,从抗日读书会里培养了大批工作干部,在暑假中,又办了一期救亡工作干部训练班,熊任训练班的教务员。在一个多月的工作里,熊与李维同志一道(李任副班长)工作,那时工作搞得好,县长陈兴文负班长名义,的负责人负另一副班长名义。李维除了计划班里的工作外,还要布置外面的工作,以忘我的来对待工作,李对熊的帮助、不少,熊积极要求。1938年8月,由李维同志正式接受熊曙东。由于局势开始恶化,李维离梁后,1939年1月熊把关系转至重庆八军办事处,与罗四维(罗来梁曾碰过头)接头。熊被分配到青年生活社(半月刊)搞事务工作,学习、工作感到很起劲,忽感染严重湿气病并咳嗽得很厉害,与李维同志邂逅,请其调工作,以便养病,1939年上期即在石柱县江池中心校任教务主任,同秦録廷(时任校长)一道,发展组织组建江池支部,熊任支部。他在石柱江池任教期间,还组建了一支游击队,这支游击队一直到解放。游击队的基础就是当时培养的那批小学生中的进步。

  在石柱教书时,看到当时梁山报上刊登一则消息称:…….钟纯乾(与熊属地下党同一支部)研究植物油炼煤油技术成功。熊意欲在梁山设大华炼油厂,大华炼油厂系以桐油炼汽油、煤油、柴油的工厂,该项炼油技术发明人钟纯乾系熊时的支部。当时地下党川东特委以大华炼油厂作经济重点之一,油厂内的党组织关系,系由川东特委指定专人与钟纯乾个别联系,钟又与熊个别联系。对组建大华炼油厂问题,熊与秦商量并征得组织同意,在石柱筹组工厂,1939年暑假即回梁山接头。回梁后,钟告诉熊,组织上主张大量发展,将来对经济上有所帮助。秦録廷在石柱筹集资本,次年秋即开办。熊又利用了各种关系接头办了云阳、广安、丰都、北碚等处分厂。油厂在梁山创办的时候,有李维、赵章明及其他过的同志参加,因此相当的红火。梁山的即向上级,故油厂发展一处即被一处,熊在石柱厂工作时适逢二中(渝川东共立工业学校)的同学王元恺在伪县府任会计主任,彼即通知熊,非常注意油厂。熊在1941年即调万县总厂。钟纯乾即告知熊:上级决定,凡参加油厂工作的,均暂停止与地方组织接头,由他(钟)一人去重庆与上级接头,但仍与原领导保持关系至原领导调离川东。1942年彭水分厂遭受,川东特委与钟之联系即断,而钟与熊之联系仍未断,并担负起厂内有过组织关系的的组织工作。

  在万县工作时,熊曙东曾掩护过从敌人中逃出在石柱的白仲山(石柱县人)以及逃出敌人之雷寄萍(秀山人)等同志;从资费、物资上帮助、黄雅侓等同志在上海院读书……。

  大华炼油厂于1943年失败结束,熊曙东即回乡从事农业生产。同志后在育才工作,通过另一育才工作的同志金秀堤(浙江人)与报馆刘光同志接上关系,伊即随时利用其他书刊掩护寄给熊或托人给熊带文件资料,或约集其他同志在熊曙东家集体学习、议事。1944年暑假并共同筹办暑期夜校两个班,大家编印教材。

  为援助,发展经济基础,做武装斗争之准备,1945年熊曙东卖掉家里田产四十余担办复兴农场,种植烟叶等经济作物,李维是年冬回梁,商议以熊办之农场为经济基础,通过关系钟逢春向王瓒绪接头,在忠(县)、垫(江)梁(山)边境办一垦殖场,此事据邬梧秋同志讲:是由李维、薛子正等同志在他处集议的,并以此作武装基础之准备,后逢抗战胜利烟价大跌而蚀本未成。李维看到“双十会谈”后,又准备在梁山公开活动,组织促进会之类。他回梁山半年多期间,熊、李(维)两次碰头,后局势转恶,李维离梁转渝赴北方,曾两次找人约熊曙东一同走,适熊未在家,家中人怕熊远走了不要家,索性不把消息送达给熊,故未能如愿。

  熊曙东在1947年以后搞地下武装活动时期在遇到战斗的情况下,或通过敌人与各地联络均能表现出为事业而的。

  农场经营失败、日寇投降后,在梁山建立游击队根据地的打算也只好暂时取消了,这时熊在家乡搞了一个鸭棚子,发展养鸭业,将小鸭养大赶至重庆出售。

  熊曙东在1946年底赶鸭子去重庆,碰到在育才学校(陶行知任校长)工作的,他告诉熊“要准备进行武装活动了”。熊便留在重庆等待组织分配工作,期间目睹敌人查封了新华日报。从47年秋天起,熊曙东在党组织的领导下,就转入了地下武装活动。在这以后的几年,曾经流动在大竹、达县、开江、重庆、涪陵、綦江之蒲河、武隆之羊角啧、忠县、石柱……等地,一直进行发动、组织武装斗争。

  1949年12月临解放前夕,熊曙东在忠县任县委,集结了地下武装拟配合解放,在集合武装时,引起罗广文父亲侍卫武装一个中队的注意,因正值敌人崩溃之际,积极组织武装力量“打落水狗”和当时活动成绩显著,这些都是正确的、必要的,应该肯定。因此,忠县城顺利宣告解放。熊曙东并带着他集结的那一批地下武装在县城内外维持秩序(当时忠县城无部队驻守),了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

  解放后,党掌握了,人民得到了解放,党的工作由秘密到公开,由地下转为地上,工作方法也需要调整、熟悉和很快习惯,党在各方面工作的具体政策也需要认真学习和领会,熊曙东在历年的各种运动中都带头加倍努力地学习,正确理解好正确贯彻党的方针政策,特别是在领导工作方法上要走好群众线,切实认真地贯彻执行毛关于正确处理和关于领导工作方法六十条等方针政策,自己思想,坚定地站稳立场,事事处处都表现出他为事业敢于的忘我。

  1950年1至4月熊即任梁平县委部副部长。后在渠县、大竹、达县等地任职。1957年10月,熊调任万源县委第一。

  他在工作中注重调查研究,常深入到机关、工厂、农村、学校,越是山高、偏僻、边远、后进、艰苦、交通极为不便的地方,他总是不分冷天、热天、晴天、雨天说走就走,,说去就去,万源的山山水水留下他的足迹,老百姓的心中始终装着他的崇高形象,人民赞誉他:博学多才,深谋远虑,流传着“一双草鞋,一根棍,一个挎包,一把伞,还有一双铁脚板”。田间地头,矿山井下,有他奔波的身影,山山水水刻印着他铁脚板式的足迹。

  他走到哪里,哪里就涌现出欢快、奔放的场面。众口一词:真是人民的好。

  1958年县委在全县城乡全面深入贯彻党的“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线,全县掀起“主义思想解放”运动。7月,提出“以钢为纲”,发展农业,将万源变成“钢铁县”的号召。8月,成立“县钢铁生产办公室”,9月,成立“县钢铁指挥部”。当年,县建万坪、万水、万竹、万昌、固军等5个铁厂,高炉容积共131立方米,还建有县肥料厂、县水泥厂等六个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年底建高炉684个,投产198个,产铁52345吨,钢150吨,还抽调1400余名干部和农村劳动力,动工修建公92.35公里。大办时期,先后建立三个县属铁厂、两个联办铁厂、两个地属铁厂。为万源的工业建设奠定了基础。

  他在三年任期内,开办了东林山、黑宝山、尖峰山、花萼山、大巴山等五个林场,经营面积达7.2万余亩,积蓄木材达2.5万立方米。在任期内,还办起草坝茶场、大竹河茶叶精制厂。修建魏罗(魏家-罗文)、万竹(万源-大竹河)、万镇(万源-镇巴)、万白(万源-白沙)、万城(万源-城口)等公。疏浚河道开发水运,1958年底万源的交通基础设施大大改善,山区交通落后的面貌有了显著变化,为大办钢铁,促进地方工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1958年8月,他率领机关干部昼夜苦战,炼出达县地区第一炉钢。随后,全县600多座土高炉点火炼铁。1960年,全县工业总产值由1957年的1269万元上升到3447万元。万源被评为全省“产铁优胜县”,并派代表出席全国工业群英会。为了提高全县人民的文化生活,他经常思念到城区工人、城镇居民、机关职工长期看不好戏剧电影成啥话?!于是在县财政极为困难的条件下,1957年财政拨款7000元修建剧场。1958年2月,县人民电影院动工修建,城内搬出一个锅罐厂,在此基础上修起一座影剧院,建筑面积1526平方米,场内设铸铁翻板椅1238座,投资12.7万元,1959年秋竣工,国庆节开机放映。结束了县城机关、单位、居民、工人等偕老扶幼、提起灯笼、打起手电筒长期看坝坝电影和戏剧的苦日子,群众连声称赞还是好、社会主义好。

  他特别重视科技工作,1958年5月在万源县委机关内成立科学研究组,配备3名工作人员,负责全县技术革新及新技术的普及推广。7月,改名为“万源县科学研究所”,熊曙东兼任所长,并从万新铁厂、第七铁厂、化工厂、建筑公司、机械厂、县农场、人民医院、万中校聘请12名科技人员为兼职研究员,编成应用化学组、机械动力组、农机技术组、医药卫生组。主要围绕工农业生产和医药卫生中存在的问题进行革新和试验研究,并大力开展各方面的科研活动,科技推广,情报交流,资源普查等工作。

  他来万源工作,胸含着伟大的理想和抱负,的意志,不拔的毅力,脚踏实地的,不移的决心,诚实不欺的美德,坚强的,忘我的劳动。因此,他不知疲劳干劲十足,时事处处都有无穷的富有进取的工作劲头。“予任其劳而使人受其逸,予居其难而使人乐其易”,这就是熊曙东的人生信条。他为了担好历史赋予他的责任,他的奉献是很感人的,一言难尽的……。

  熊曙东是万源历届县委中屈指首肯的人,这并非言过其实,也并不过分。他刻苦学习理论,钻研党的方针政策,知识广泛,理想远大,心中装着人民,事事想着百姓,想象力极为丰富,运筹帷幄攻无不克、战无不胜;在困难面前勇于进取,在责任面前敢于担当,以此作为他的座右铭和行动准则。

  熊曙东的学识魅力和人格魅力素为他工作过的地方的人民所敬仰,他的群众基础深厚,其间有很多奇闻轶事鲜为人知,且至今还深深隐藏在历史的尘埃之中,本文从细节入手,以小见大,哪怕是挂一漏万词不达意,我把在熊曙东身边所受感染的点滴记述于后,也是对他的怀念。

  1、熊曙东说:“在历史继续的时代,我决心继续加倍努力地学习。”他始终用科学理论武装自己头脑,用规范自己的言行。他工作再忙,时间再紧,从没有在晚上十二点钟以前睡过觉,哪怕在晚上十二点钟以后一、二点开完电话会或其他专题会、工作会,他入寝后坐在床头上都要看书学习,每天的《》、《四川日报》、《通川报》、《参考消息》、《大众科学》等党报党刊都要一一阅读完了才安寝。

  2、他有改天换地的雄心壮志,经过五七年反右斗争和整风运动,熊在“思想上的‘开窍’更有显著成效,特别是通过党的八届六中全会文件的学习,认识到我国要以更大更快的步伐向主义迈进”。熊来万源后更是干劲十足,雄心勃勃,夜深了还未熄灯休息,半夜三更还睡不着觉。那时我在县委办公室工作,我是长期坚守办公室的,睡觉也在办公室,熊经常半夜敲我的门,叫我起来和他共同推敲他所思考的问题。如他提出:“志吞山岳,气贯长虹”、“手托巴山架金桥,人民无限好”、“为开发万宝山而创造性地劳动”……。县人民电影院落成后,竟以此联用大红布做成巨幅横联,悬挂在新修的万源人民影剧院剧台子的上前方。不可否认的是,在那个特殊的年代,口号所代表的力量,确实最大限度的激发了民族,调动了人力物力,创造了无数堪称奇迹的。特别是“为开发万宝山而创造性地劳动”这十三个大字时刻响彻在万源城的上空,其号召力如雷贯耳、掷地有声。

  3、他尊重上级,尊重上级领导,上级领导的。五九年夏季的一天,我和站卢兴书陪同熊曙东去白沙区检查工作,下午从白沙河乘小木船顺流而下去万福铁厂,我们刚抵万福不一会儿,达县地委分管工业的副也不约而同来到万福,厂里的、厂长等主要领导都去省里参加有关会议去了,厂党委委托厂工会负全权责任,地委副抵万福稍事休息后,就通知厂里来一领导汇报情况,厂工会事先也不知道地、县委领导要来万福,事先也未安排迎接,更无思想准备,日产多少煤、焦、矿石、生铁……等等情况,工会一问知,此时地委副怨气、怒气、盛气齐发,怒目圆睁,弄得工会,丝毫不敢作声,地委这位领导仰若于一切之上的气势,我和卢兴书等在场人员也只能压低呼吸,噤若寒蝉。当天临近吃晚饭时,厂里把晚餐送到会议室放着,恭请地、县领导及随行同志共进晚餐,地委这位领导首先大声回应:“不吃!”,我等也进言请领导进餐,地委这位领导仍回答两个字:“不吃!”,熊曙东也只好鞭长不及马腹,否则会抽刀断水水更流,以上级领导的职业,熊当晚也未吃晚饭,硬饿着肚子陪着地委这位领导熬到第二天。

  4、廉洁自律,不给群众添麻烦。五七年冬的一天,我和卢兴书(局干部)陪同熊曙东从县城步行到黄钟区检查工作,当日下午从黄钟区步行经丝罗上水洋坪农场食宿,当晚把工作研究后,风雪交加,大雪封山,雪花弥漫,风雪水洋坪。次日,雪上加霜,坡陡滑,积雪使人无可见。天亮起床来,熊曙东不在农场吃早饭,立即下山,于是我们三人顶风冒雪连走带滑下了山。早晨,在农场临行时,场领导将原准备在场里做早餐用的一只全鸡用包好再三要我们带走,熊再让带走,后熊捷足先登首先上,迈步前行,场领导非要把那只头晚上已打扫干净的全鸡塞进我的挎包内,并这是带给熊的……。于是,我们只好把鸡挎起走。下山后,熊问我:“你们还是把鸡子挎走了吗?”我说:实在无法谢绝,推又推不脱。并告知熊这只鸡是场领导带给你(熊)的,因你不在场里吃早饭,要走,要下山,场里领导和职工大家觉得过意不去。这时熊曙东又吩咐我:“好,他们要那样,我们就这样,下山后我们三个到万昌铁厂去,把铁厂的领导找到,把鸡子交给厂里领导,我们和厂里在家的领导一起进早餐,这既是对厂里的慰问,也是给我们自己减轻了负担,不然老李也难得背啊!”。大家一片笑声……。

  5、熊曙东大公堪称楷模。据我所知,在万源解放以来的县委中,应该说他是更具有个性、具有特点、具有传奇色彩的人。这么说,并不过分,也并不绝对,从他对公与私两者的关系在关键时候的对待上,他总是公要大于私,公要重于私,把公放在首位,私则次之。他在万源仅三年(1957年10月-1960年9月)的任期中,他常到达县地区、省里(成都、重庆)和外地开会,由于他在解放前后结识的同志、朋友、熟人、亲戚较多,特别万县、梁平、涪陵等地的一些老朋友、老同事,每次开会总是给他大筐小筐地捎带苹果、柑橘、柚子等水果之类到万源,可是他从来不让办公室人员往他家里搬,每次他都事先告诉我:“凡外地带给我的东西,若已到万源汽车站或即将到达万源,办公室把这些东西拉回来放在那里。”他略加思索道:“好久县上要开以上党委会或区委以上参加的会议,到时候拿到会上来大家吃!”有时,我说给他带的水果数量不多,那么一点点东西,而到会人员多,怎么个安排法,他就说:“办公室统计一下,清一下人数,一人尝一个不行,就两人尝一个,若还不行,就一人掰两瓣,反正要凡是参加会议者大家都吃,都尝一尝。”他之所以这样做,不仅是,更重要的是吃了、品尝了要推广,要引进品种,要发动群众具体规划、种植,把万源的山变成花果山。

  6、熊曙东一贯谦虚谨慎,戒骄戒躁,文风很正。我原来在万源县委宣传部从事理论教育工作,五八年初去水洋坪劳动锻炼,回机关后调到县委办公室工作,对文秘工作知识很肤浅。应该说仅算个“小学生”。

  我在县委办公室工作期间,凡是以县委的名义向上级写的“情况汇报”(或)或报告之类的文稿上,若提到县委(那时县级称“第一”)熊曙东、或县委第一熊曙东在某会议上作了重要讲话、报告之类的语句,熊曙东接到这类的送审稿,首先就删掉“县委第一”或“”,改正为“县委主要负责同志”,他还我们说:“这样写,不好!难道省、地上级党委还不知道万源的县委是我熊曙东吗!?用‘主要负责同志’一词就行了。”把“重要讲话”改正为“讲话”。他对整个送审稿字斟句酌,认真进行修改,甚至他把他掌握、记得的具体例子都改、添得很通顺,使我得到,受益匪浅。他从来不言过其实,文过饰非,时时处处实事求是,不搞假、大、空。

  7、熊曙东的会风正。无论小会、专业会、座谈会、群众大会他都事先掌握了许多相关的情况、事例,我们从会议上了解到关于工业、农业、科技、财贸、文教、卫生等各方面的情况,给他写成的讲话稿,他仅作参考,从不照本宣科,他特别注重调查研究掌握第一手材料,他常看书看报看科技资料,他满腹经纶,见多识广,无论大小会议作大告,他能说善道,恰如其分引经据典,听众鸦雀无声、洗耳,会场内无人打盹,程序井然,他讲话直截了当,深入浅出,击中要害,绝少套话、空线、熊曙东对干部要求很严。那时候我还较年轻未进而立之年,生活经历、阅历肤浅,工作方法也很简单。记得有一天,熊曙东告诉我通知县委常委到县委会议室开常委会,当时县人委那边有一位常委未按时赴会,熊叫我催一下,又等了一会儿这位常委仍未到会,熊又追问道:“原来通知到本人没有?现在又催了没有?”我说,原通知到会人员和会议事项都是通知到了的,刚才又催了的。熊说再次通知某某人来参加常委会,我就马上电话通知县人委办公室一工作人员。我说,“你马上去喊某某人,喊他快来参加今天上午县委召开的常委会。”此话被熊曙东听见,熊当即我说,不能说喊某某人来参加常委会,熊又特别加重语气对我说:“你要说,‘请’某某人来参加常委会议。”从此,我才逐步明白了什么叫“工作方法”。因此,我感到熊曙东同志是我终身难忘的特别值得我的良师益友。

  9、熊曙东持身严谨,对家属子女要求很严,不要有思想,不要脱离群众,从不搞特殊化。他对县委机关的干部、职工要求更严,工作质量要求更高,他要求我们随时都要注意树立县委的形象,他常说,你们是县委的干部,离开机关出去办事,逛街都要注意观察社会现象,了解和听取各方面的意见、要求,回单位后给县委汇报做到及时发现、及时研究、及时解决,力争使老百姓对党、对的工作满意。如五九年在原糖酒公司门口的那条下水道的一块盖板,被行人踩断成了两截,这两块半截子石板一起栽在排水的阴沟里,附近居民的垃圾、大小粪便都朝此断石板处倾倒,时间长了,既有垃圾的臭味也孳生苍蝇蚊子,来往行人既不安全也不卫生,更影响阴沟流水排洪……。很长时间,单位若无其事,无人过问,更未疏理、修复,居见很大。有次我和县委机关的同志逛街,过此处,也未过问,回机关后,熊曙东我说:“你们是县委机关的干部,不同于县级其他机关干部,出去逛街不是单纯出去逛街,出去逛街也应该注意观察发现问题,有什么情况就应该与相关单位居民楚,该改的就要改,该办的就要办,注意县委机关干部的形象。”

  10、熊曙东一贯立场坚定,旗帜鲜明,在任何时候党的领导英明、正确。地下党时期,因当时恶化曾失掉组织关系,仍想方设法继续与党组织保持联系,解放后经过一系列的,立场更加坚定,正如党组织对他的结论:熊曙东在困难的日子里,于党的事业,积极克服困难,地下斗争,没有畏难、退却与等情事发生。1965年,熊曙东早已从万源调回达县地委,时任达县地委宣传部副部长,此期间,地委又把他派到地委驻万源青花试验田,代职劳动,他仍服从组织安排,心安理得,积极带头参加试验田劳动。是年,我在达县搞社教回万源,在青花银行分理处与熊邂逅,我们在闲聊中,熊说:“听说蒲中堂(原县委办公室主任)犯了错误不交待,还去触电、跳水井,,真有其事?!”我回答说:“听说蒲真有这些做法。”熊对蒲此举非常生气地说:“一个员,有了错误还不彻底交待,还想去,这是不相信党,党的极为严重的错误。”由此可见,熊曙东在任何时候都是一位坚强的老员。

  熊曙东在万源任职仅三年时间,特别是我从宣传部调县委办公室后的工作是我这辈子很重要的人生经历。在熊身边工作,从他身上能学到不少东西,,由于自己的学习能力低,他的思想境界高,知识渊博,我短时间是学不到的,他一生做了许多有益于人民的事,他襟怀,淡泊名利,付出很多,很少,可以说他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他是一个真正的人,一个在我和人中永远活着的人。

  1960年9月,熊曙东调任达县地委宣传部副部长。离开万源时,干部群众恋恋不舍,他那正直、、可敬、可亲,他的高风亮节,教育、感染着我们。他始终党的实事求是的优良传统,足以彰显出这位具有几十年经历的老干部的不同凡响的和崇高品质。

  2009年4月15日上午,李荣在成都蜀明西“千禾名居”住处深有感触地说:“熊曙东这人的故事很多,我与熊未直接接触过,未和他共过事,但我看见过他。此人身材高大,皮肤黝黑英俊,体魄强健、魁梧,看上去振奋,精力充沛。他在群众中,可谓口碑载道。我五几年就常常听人这样讲过。”

  李荣接着说:“其口碑之一,五几年渠县大兴乡地下党支部组织委员鲜奇琔,刚一解放就被调到县上去成立渠县新华书店,那时熊曙东就在渠县任宣传部长,熊是渠县第一任宣传部长,那以前没有宣传部长,鲜调渠县创办新华书店就是熊给他谈的话。鲜给我说熊曙东这个人工作能力很强,理论水平也高,经验丰富,对事物肯动脑筋,平易近人。那时熊经常去书店检查工作,了解情况,找鲜等工作人员摆龙门阵、谈心,帮助解决新建机构中的许多具体问题。没有官架子,干部群众都喜欢和他打堆儿。”

  “其口碑二,我还听到渠县大兴乡地下党支部鲜刚说,他(指鲜刚)一解放就在渠县贵福、岩丰两个区当武装中队长,后不久就调渠县警卫营第三连当连长,他来渠县后就晓得熊曙东是地下,就经常与熊接触,说熊曙东是久经的老地下,工作能力很强,平易近人。”

  “其口碑三,解放后渠县第一任县委调走后,李香山接任县委,与熊曙东共事时间不长,熊就调达县地委宣传部,据说先任地委宣传部理论教育科科长,后提任副部长。五七年十月,任万源县委第一,我们渠县的干部和老百姓都听说:熊曙东到万源后,经常深入到机关、单位、农村、工矿了解情况,调查研究,他与工人一起钻煤炭洞子,出洞子后在工人澡堂洗澡,在工人食堂一起吃饭,和工人同志同吃同住同劳动,和群众打成一片,同甘共苦,老百姓称他是‘铁脚板’。”(注:李荣同志系渠县离休干部,现年78岁,五几年在渠县县委宣传部工作,离休后现住成都。)

  熊曙东,四川梁平人,1938年,他于党的事业,积极克服困难,地下斗争直至解放,从没有畏难、退却与等情势发生。建国后,相继在梁平、渠县、大竹、达县、万源等地任职,1960年9月,复任达县地委宣传部副部长。“”中被诬指为“三老会”核心,犯“罪”,身心遭到严重,1968年9月1日,被少数人乱棍,时年52岁。十一界三中全会后,在中央组织部的直接过问下,予以。

  斯人难再得。其人生中非同寻常的传奇事迹令人钦佩,而斯人最后的也异乎寻常,年过,尚属壮志未酬,却没有承受住这场浪潮,为获令终,不测,凡忆及斯人往事,深感、伤心,不堪回首。但熊曙东的业绩永远留存万源人中。

  注:李映君,男,四川省西充人,1951年3月考入川北财经干部学校,毕业后分配到万源县人民银行工作,先后在万源县委宣传部、县委办公室工作,县人委财贸办公室工作。退休前系县办公室秘书、副主任、主任科员。此文章发表在《乡音如歌》第三集。

  熊曙东同志1916年生,梁平人。1938年加入中国。为了支持地下党开展工作将祖上留下的200亩田地、两个农场的财产全部变卖。曾参与和领导开江县游击队先后任忠县、长寿县中心县委第六特别党支部。新中国成立后在梁平、大竹、渠县等县委领导工作。1955年调任达县地委宣传部科长、副部长之职。

  1957年10月调任万源县委任第四任县委。1960年9月调回达县地委仍任地委宣传部副部长。1968年“”中害,党失去了一位好儿子,人民失去了一位好领导。我1954年冬任万源县委委员、宣传部长,再后又任县委副、县人民县长。在他领导下间接的、直接的相处共事七年之多。

  1956年7月他带领地委工作组先在万源调研了十多天。他听说我带领各区区委在青花乡搞农业社收益分配试点,他便半下车在青花乡调研了三天。我向他汇报了农业社收益分配试点及当前农村主要工作的情况,提出“有旱防旱,无旱防灾,三者(国家、集体、个人)兼顾,利在农民”的十六字方针,他向地委写了报告,地委主要领导说很好,很好!他又问了我几个特别大的问题,万源县哪些区乡最远最穷。我说大竹河区最远最穷,该区的庙子乡所在地距万源县城250华里,据说有三分之一以上的农民吃不饱,穿不暖,仍住在茅草房里,甚至在山洞岩穴中。他说好,我要亲自去看看!到万源县委第二天就穿上草鞋,汗流浃背地到150里之远的大竹河区,但事不凑巧,到大竹河区的第二天,地委通知他回去开会,回到万源县委后,他的决心不变,同时任万源县委一、二把手的主要领导共同研究由我来完成这个重要任务。当时县委常委会研究,由我带队同人士陈茂财副县长一起率领有农业、、财贸、文卫等部门的15人到大竹河区的庙子、钟亭两个最穷最远的乡开展调研,跑遍了全乡十八个村,到最远离县城300华里,同陕西省接界的上八村的二道河、八道河海拔2500米的高寒山区访贫问苦,夜晚睡玉米壳(我称充壳子),掌握了大量第一手材料后我动笔写了《关于庙子乡农民生产生活情况的报告》,达县地委作了批示,转发各县照办。我到地委开会时,熊曙东同志说,天星同志你完成得很好。这是他来万源工作时亲自交办的第一件大事,至今犹记在心。1957年10月熊曙东同志调任万源县委第一把手。到任后第一件事是开常委会和全会。他提出万源县虽系山高河水急,交通极其不便,但山是好山,河是好水,尤其是1933年是川陕边红军根据地的主要县之一,有七、八万农民参加了红军,为新中国的成立作出了重要贡献。我们要继承先烈遗志把万源县开发好,建设好。我记忆特深的是他三次讲了说与做的关系。他说:“说者,言也,是一种说法和主张。这主张也有不对的,其结果看实践。而做是一种客观存在既有形又有名,既是物质,又是,是个实在体。我们要投之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必须深入基层,甚至到村组农户,树立做事第一,艰苦第一,工作质量第一的优良传统”。作为县委常委和处之一,我是熊曙东同志的坚定支持者及重要工作的主要操作者。尽管当时二把手多次我,我在熊曙东同志手下工作,尤感自豪。他说:天星同志有些大事我只好交给你办,对否后人自有评论。这里我就几个侧面简单述之。

  尽管当时熊曙东已经四十多岁了,兼之地下党工作是艰苦生活,已是苍龙日暮,老树春深了,但他身为“班长”,身先士卒,遵循毛的,夜以继日吃千家饭,喝千家水,住农村草屋,开展深入的调查研究,他常说的一句话: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不深入虎穴,焉得虎子。在短短三年多时间内,全县五十多个乡,四百多个村他基本上调研过。大竹河的庙子乡、紫溪乡、皮窝乡,海拔2500米以上的黄柏梁、白沙的花萼山、曹家沟、旧院区的蜂桶乡,河口的兴隆、庙垭乡,草坝的兴乡、赶场乡,万源县著名的高山坡冲天观、大胆坡、牛毛坪、土垭子、八台山、水洋坪等都留下了他的脚印。当时县有两匹坐骑,可以骑马下乡,但他一次也未骑过,一百多次的下乡都是脚穿草鞋、身背小包,七、八月间头顶烈日,光着背赤着脚行走在乡间小、千水河溪上。他下乡时有个特点,只身带年青有文化的秘书或干事等三、四人。这些20多岁的年青人有时走不动了,想多休息,他很风趣地鼓励大家说:曙光余霞,农村美景就在眼前脚下。正因如此,万源县人民和广大干部至今仍称他是“草鞋”、“光脚板”,这是对他的最大赞誉。

  在他的影响带动下,改变了一些不良作风,继承和发扬了党的好传统,十个区委中有两三个空话多,这些人看熊曙东同志动真格的都老老实实深入群众干真事了。老红军县民政科长李江同志更是干线多岁了都是背着行李不住栈房,敢于当面县委主要领导。我这个二十多岁的县委常委、副也照他学,跟着他干,除康乐乡外,我也全部去过住过。大竹河到县城180里,竹峪到县城150里,都是一天走到,夏日两头见太阳,群众给取个外号:铁脚板县长。特别是一些想离开万源回达县工作的同志坚定了在万源工作一辈子,实现了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的夙愿。

  二、爱山养山、爱水用水,把爱山爱水开发利用山水有机结合起来,是他一贯的工作思。

  地处大巴山麓的万源县是八山一水二分田,山高地险水又险,行走耕种十分难,一些地名取得很怪听之则惊。如:蛇倒退、鬼见愁、南天门、羊跳崖、牛爬崖等等。1957年万县地区下放到城口县工作的一些女同志,走在万源县的大竹河的羊肠小道皮窝乡时,趴在地上向前走,有的还哭起来。有一些分配到万源工作的大专毕业生,人称他(她)们是“飞鸽牌”的干部,随时想走,有的不辞而别,说是脱离了“”。当时万源流传着一些话:平坝地区建设社会主义是楼上楼下电灯电话,洋马儿多、汽车多。万源是崖上崖下,灯笼火把。总之如何把万源县开发好利用好建设好是摆在人们面前的一个题。

  熊曙东同志在任万源县“班长”期间,他根据历史现实眼光,特别是他走遍了万源的山山水水,了解了万源地上地下宝藏,在县委会上、县的干部大会上十多次的,万源是个宝山宝水,兼之又是川陕边根据地之一,万源的山好水好,并预见性地说:将来的川豫铁不久将修成,万源县将是川东北的重要出入门户。他胸有成竹地说,大山顶上养牛羊,半山坡上搞林木和以茶叶为主的经济作物,平地和山丘上种绿色粮油作物,用20年左右时间一定能把万源建成花果山、牛羊山、万宝山,是个金不换的好地方。为此他请示省地领导并利用个人关系,请省林业厅、供销社的一个韩局长到大竹河的庙坡乡实地调研茶叶生产,并在大竹河街上建立一个专供外销的红茶厂,除扩建青花茶场外,又利用草坝乡高原山近千亩荒芜土地新建了一个草坝国营茶场,驰名中外的巴山雀舌名茶主要产自这里。他到河口区的东林山林场,黄钟区的黑宝山林场调研后,认为很有开发前途,经与省、地林业部门商议又投资扩建了这两个国营林场。

  他到蜂桶乡高山调研后,了解到这里不仅是野生天麻的主产地,还可兴建黄连场,请示地委、专署同意,由专署财政局罗局长和我一起七人到海拔2500米的蜂桶乡大山调研了五天,五个人一起在大山顶上吃萝卜玉米饭,同住一个玉米壳草屋,又新建了一个黄连场,七、八年后就大见奇效。

  1958年整风反右的第一个春天,为了下放干部锻炼,地区和万源要搞两个下放干部农场,他亲自到花萼山、八台山、水洋坪高山草原上踩址。达县地区干部农场建在花萼山上,县上干部农场建在八台山、水洋坪大山上,半年后八台山农场并到水洋坪农场。搞这两个干部农(林)场,他多次上山“三同”(同吃、同住、同劳动),县常委会研究,他指定我负责八台山、水洋坪农场,我因此三上八台山、五上水洋坪,也一起“三同”,同他们建立了深情厚谊。

  修探宝是熊曙东同志亲自抓的两件大事。当时万源县只有备战大巴山防线经万源县境内罗文、王家、长坝、青花、平溪五个乡不到60公里的非等级公,其他区乡全靠肩挑身背的重体力劳动运输生产生活物质,大竹河的很多中药材运不出来,废弃当柴烧,曹家沟的玉米白送人也没有人去背。曙东同志认为这是制约万源发展的一题。为此1958年、1959年他亲自带上铁二院转业到万源的杜秋阁和抗日时期来川修并学会开车的山东人老周勘查了魏(家)—罗(文)和坪(溪)—长(石)县城连镇巴的交接线,他自己既是指挥员,又是“工程师”,用两年多时间基本建成了这两条公,总里程约80公里,大大便利了生产生活物质的出入和行走速度,是大快的天大好事。

  由于历史的客观原因,万源人民的物质生活贫乏,文化生活更低。以县城太平镇来讲,全城人口约八千不到一万,没有一条像样的街道,楼房更谈不上。县川剧团水平低下,有时唱戏的比看戏的人多。看电影只能等地区的放映队,两三个月才能在露天坝看上一次。人们吃晚饭后大都沿河边转,但人们的文化需要是较高的。为此1958年冬熊曙东提出自己动手,在锅罐厂地址上建座简易电影院,人们既能看到电影,开会也有个地方,开始县委常委会没通过,他决心很大,分别作有关人的工作,后来勉强通过了,但无人具体抓。他找我说,你是县委常委又兼宣传部长,你来具体抓,大事找我。我愉快地接受了,经过七、八个月的修建,县城唯一电影院建成了,也开始放电影,上座率有七、八成,超过预想。

  这时熊曙东同志又说,人们不能只看电影,还应有个白天的娱乐场所,他说万源中学背后有个小山丘、小溪沟,后山上又有松木,可先搞个小公园。有的主要领导又竭力反对,他自己规划,搞了个小小公园。如今这里已经成了一个大公园,对面相应的还有个塔子山公园,成为姊妹园,可见他的预见性,超前意识多么强、多么好!

  人的生命第一,安全至上。万源县城不大,人也不多,但面临一条长约2公里的后河。这条河平时水较小,有时还断流,若遇涨大水,洪水就将淹没一些河边的居民,尤其是河床同城区基本平衡,一些河床比城区还高。1951年冬至1952年春,同志到万源县视察时,曾由川北行署调拨几十万斤大米,动员农民、居民以救灾的方式加固了二层岸,的护城墙起了一定的作用。但随着城市的发展,附近有万新铁厂等几个工厂,堆积了一些矿渣垃圾,对人民生命有一定,为此1957年冬到1958年春曙东同志决定修建下一段河堤,国家出一点水泥、石灰,县区职工轮流参加劳动。他身体力行,既当设计师,又当指挥员,具体工作由我指挥完成,大约用了半年多时间,河堤基本完成,为后来几十年的防洪人民的生命财产起了一定的作用。这也是人民的一大千秋功德。

  现在人们常说:以人为本,人才第一。其实早在四十多年前,曙东同志就是这样想的,这样干的。

  由于长期剥削,万源人的文化程度很低,知识很少。当时县上科局级干部、区委区长,土改后留下的知识干部占三分之二。对这批留在万源工作的知识干部,前任高林青、崔秉兴两任都很重视重用,但1954年后来了一位副班长就有了很不好的变化,不但不重用,长期叫他们搞工作组和坐冷板凳。曙东担任“班长”后很重视这个问题,外来干部、本地干部一视同仁,历史问题从宽,现实表现工作第一,使一些心灰意冷的干部又恢复青春。税务局长谢就是典型例子。县专卖公司经理老郭是个老同志,虽,但仍为干事,且他中医能力很强,就提拔他到县人民医院任副院长,实践证明他表现很好,发挥了一技之长。还有把土改时担任乡组长的几个干部提拔为县委办公室主任、农工部副部长,较长一段时间气氛很好。但随着曙东同志的调离,这些同志都降职离开了县委,县粮食局几个局长就有打击知识的,这个教训太深刻。我本人也因此离开万源调到省上工作的。具体原因很复杂,人民自有,历史也会。

  解放前,万源县只有一个非常简陋的初中,罗文虽有个炳昌中学,却有名无实。1957年又建了一所黄钟中学(初中)。曙东同志他是长期育的,因此他来万源后,特别重视教育事业,除加强领导,扩大师资力量,完善万源初中真正成为一个完中。还在旧院、河口、罗文新发展了三所初中,其他区所在地的完小都戴了帽,办了初中班,为以后的教育大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这其中我也是领导者、实践者。熊曙东同志上述诸多方面的殊绩,达县地委、专署也很满意,并在1958年5月在万源县召开各县委参加的现场会,曙东同志在会上发了言。评价甚高。狂风吹来,必伤其人。1959年中央庐山会议,了彭德怀等几位正确领导。这股狂风万源也不例外。古人曰:树大招风,人能他(她)妒。以当时那位“副班长”为首的几个人,趁机:熊曙东犯了小资产阶级的狂热病,乱提口号主张。兼之曙东同志对有看法,说了一些老实话,就受到非议。还有他是地下党,不是所谓的“山东帮”,不得不于1960年末离开他胸有大志的万源。那位“副班长”也顺理成章地当上了“班长”,1961年清查乡镇不彻底运动,在年年讲、月月讲、天天讲的特定情况下,一批区、乡、镇领导干部和受到错误处理,甚至。因这位同志已离开,其余就不说了,但历史自有、。其实《万源县志》中给高林青、熊曙东、崔秉兴等同志那么高的评价,也给另一些人作了评价,褒贬自有春秋!

  曙东同志:你离开万源已近四十年了。目前万源县成为县级市了。全市面貌发生了巨变,你所预想的川豫铁已通车三十年了,现正建成双轨铁,到西安、湖北的高速公也即将全线通车。五十多个乡镇已提前二十多年全部通车,近百分之五十以上的村也通车了,户户通电,全世界消息都能听到。万源市城域变化很大,平房看不到一间了,城区人口也发展到快11万。你如若地下有灵,定会含笑高歌的!

  *吕天星:山东人,1952—1963年在万源工作,曾任区委、县委宣传部长、副、县长,后任国家统计局四川调查总队队长等职,厅级,离休。

  近些年我收到旧友新朋的赠书上百种。这些书,让我或增长,或怡养性情,或收获新知,或钩沉往事,得到不同的享受。而你这本书所给予我的,则是百感交集,五味杂陈。在这许多赠书中,你的书不是写得最好的一本(因为它在细节上还有若干瑕疵,不过瑕不掩瑜,它的价值不言而喻),但它却是最让我的一本。尽管我一再自己,一定要用平和的心态去读它,但事实上无论如何也做不到,我的眼里时常饱含或悲伤或苦涩或喜悦的泪水。

  我与令尊相识于1953年春,诀别于1968年春,我们在达县地委机关共事多年,只不过他在宣传部,我在办公室,不存在直接领导关系。我们常在一起开会、学习、劳动、谈天,彼此都比较了解。在我的心目中,与其说他是我的领导,不如说是良师益友。我很尊敬他,他也很爱护我。我们一直保持着良好的同志关系,从未发生过龃龉与磨檫。“”初期,我们又一起遭受厄运。欲加之罪,何患无辞,早在1966年5月下旬,地委主要负责人和宣传部主要负责人就搞“阳谋”,我和陈国亮开“夫妻黑店”,还生拉活扯地给这个“黑店”安了个“后台老板”熊曙东。1967年初,在同一个晚上,你们家和我们家都被抄得一干二净,熊曙东和陈国亮都被当成“三反”让“天兵天将”抓去关押起来,不久又押上万会。我上梁山,参加组织,并支持你父亲“站出来”。1968年9月初,你爸爸害,我虽倍感,并对所谓“畏罪”疑窦丛生,但因“左”害,淹没,只得按上级的统一口径“发言”,在组织“大”和解决遗属生活费等问题上过你爸爸的在天之灵和你妈妈的人格。对此,我一直深感内疚,从不想用客观原因来自己,请向你母亲和所有亲人转达我的歉意。

  近日读了《悲壮人生》,我了解了许多过去不曾了解的,想起了不少尚未淡忘和已经淡忘的往事,再一次回顾当年的情景并再一次审视自己的灵魂,懊悔、、无奈、惋惜、等等一齐涌上心头。但一想,好在历史已翻开新的一页,我们健在的人如能继续保持或重新找回一颗诚实的、正直的、善良的心,让那不堪回首的历史永远不再重演,就是对于逝者最好的纪念。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