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煤炭能源  采煤

合肥新能源汽车(合肥新能源汽车技术学校)

合肥新能源汽车(合肥新能源汽车技术学校)

 

编前:最近10年是新能源汽车蓬勃发展的10年。数据显示,截至今年6月底,全国机动车保有量达4.06亿辆,其中新能源汽车1001万辆,正式突破千万大关。新能源汽车千万大关的突破与各地对新能源汽车的支持分不开。在新能源汽车这一新赛道上,不少城市提出了打造新能源汽车之都的口号,这其中有些城市步子迈得又快又准,抢抓了机遇,走在了产业发展的最前端。在全面总结了汽车产业10年来各个领域取得的成就之后,非凡十年栏目将关注正在崛起的新能源汽车之都,全方位展现最近10年来快速切入新能源汽车新赛道的汽车重镇的非凡成果和宝贵经验。

淝河两岸,巢湖之滨,坐落着一座古老而又年轻的城市——合肥。说古老,这座城市拥有3000多年的建城史,合肥之名,最早可追溯到司马迁的《史记·货殖列传》;说年轻,1952年,合肥正式成为新中国安徽省的省会,成为了全省政治、经济、文化、信息、交通、金融和商贸中心。

合肥曾经是一个几乎没有什么存在感的省会城市,2011年,合肥全市GDP仅为3637亿元,排在全国所有城市的30名开外。然而,10年过去,合肥连跨7个千亿元台阶,于2020年正式进入万亿元城市俱乐部,从2011年到2021年,GDP累计增长213.83%,涨幅位居全国第一。翻开合肥近10年发展史,可以看到,显示屏、集成电路、光伏、生物、智能制造……许多新产业在这里生根发芽、茁壮成长、开花结果,新能源汽车就是其中之一。事实上,在过去的10多年时间里,合肥敢为人先,付出了比北京和上海等一线城市更多的努力与汗水,才终于在今天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全国版图上,拥有了自己的一席之地。

01 坚定

一往而情深

很难说,合肥究竟是在哪一年和新能源汽车结下不解之缘的,但毋庸置疑的是,在这么多年的时间里,合肥一直都把新能源汽车当作城市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战略方向之一,始终没有改变。

2009年,合肥成功申报并开启了十城千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应用工作,是首批参与示范推广的13个城市之一。不久后,合肥又成功获得开展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补贴试点的资格,也因此成为当时全国六大双试点城市之一。其他五大城市则是北京、上海、深圳、长春和杭州,这五大城市有的经济实力雄厚,有的市场体量巨大,有的产业基础牢靠,在开展新能源汽车的推广与应用时,这些城市都拥有得天独厚的条件与环境。相比而言,合肥并没有突出优势,这也意味着,合肥必须付出更多努力,而合肥也正是这么做的。

2010年,在合肥举办的中国(合肥)自主创新要素对接会新闻发布会上,依托合肥工业大学组建的合肥新能源汽车工程技术研究院正式挂牌。当时的合肥提出规划,在未来5年,要让太阳能光伏产业、物联网应用、新能源汽车、公共安全技术这四大领域成为本地的名优特产。发展新能源汽车,并让其成为自己的支柱产业,这并非合肥托大之词。早在蔚来汽车之前,合肥的本土企业——江淮汽车就开展了一系列的探索与实践,并在合肥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之初,发挥了极其重要和关键的作用。

2011年1月24日,江淮汽车585辆纯电动同悦轿车批量交付,开创了全国纯电动轿车规模投放市场的先河,这标志着江淮汽车在新能源汽车领域走在了业界的前列。据江淮汽车介绍,当时就已经初步掌握了新能源汽车开发的整车集成和优化匹配技术、整车控制策略的开发、整车运行工况仿真技术,还建立了新能源汽车的整车开发流程,建立了整车测试企业技术标准和评估体系。

与此同时,合肥也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推进新能源汽车试点工作的若干意见》、《合肥市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建设暂行规定》等系列支持政策,并在全国率先将新建公建类项目、住宅小区和社会公共停车场的充电桩配置要求纳入城市建设强制性规划,率先出台了电动汽车市区免费停车政策,对车辆购置、基础设施建设与运营等给予配套补贴。除了私家车外,合肥的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先后从市区公交,延伸到县区公交、企业通勤、租赁、观光旅游、环卫、私人、物流等领域。

核能是目前唯一现实的、可大规模代替化石燃料的能源。大规模发展核能是缓解能源短缺、改善能源构成、减轻环境污染的重要途径。目前,核裂变的能量主要用于发电。核能已成为全球能源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可控制的核聚变反应目前尚处在研究阶段。

很少有人注意到,在早期的新能源汽车推广过程中,合肥的成绩位居全国前列。2014年,在当时工信部公布的示范推广城市中期考核成绩单中,合肥以推广新能源汽车4115辆,完成计划进度72%的成绩,在39个示范推广应用城市(群)中位居榜首。2009年~2014年,合肥在全国范围内推广新能源汽车10502辆,其中省内推广9036辆,省外销售1466辆,外地销售量占比14%。5年时间里,合肥新能源汽车产业实现了从无到有,由小到大,累计实现总产值超200亿元。全市集聚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企业近50家,建成年产10万辆电动轿车生产线、2000辆电动客车生产线,合肥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和产业基地初步形成。

02 开放

合作求共赢

风起于青萍之末,浪成于微澜之间。到2016年,合肥新能源汽车产业的主力军——江淮汽车共研发了七代产品,系统掌握了电动汽车的电池模组、电机、电控三大核心技术及电转向、电制动、能量回收关键技术,在电池热管理技术、本质安全管理技术等方面实现突破。

多年的积累终于迎来了合肥汽车产业发展史上的重要转折,并吸引了两位贵人前来助阵。2016年4月,江淮与蔚来签署了100亿元规模的《制造合作框架协议》,宣布合力打造世界级全铝车身工厂,总合作规模100亿元,规划年产能10万辆;也是在这一年,江淮汽车与大众汽车(中国)投资有限公司签署了合资合作谅解备忘录,称双方正就新能源汽车领域成立一家新的合资企业的前景和可行性进行评估。2017年6月1日,江淮与大众正式签署合资企业协议,共同成立一家股比各占50%的合资企业,进行新能源汽车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并提供相关移动出行服务。

许多人并不理解,作为国内领先的自主品牌汽车企业,尤其是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取得诸多突破的情况下,江淮为何甘心为他人做嫁衣裳,甚至有人认为这是自降身价。江淮集团时任董事长安进曾在接受《中国汽车报》记者采访时坦言,确实在合作最开始的3~5年潜水期,收到了不少意见和建议。我认为这些意见绝大部分都是善意的,对我们的发展很有帮助。但与此同时,作为一家没有强大资本支持、市场地位并不那么显赫、只靠自己摸索前行的自主品牌汽车企业和地方国企,我们也非常希望能得到舆论和媒体的更多包容。安进认为,过去我们一直强调艰苦奋斗、自主创新,但面对新环境和新形势,还要补充一条——开放合作。改革开放是防范风险的先手,也是战胜挑战的高招。当前,国际环境日趋复杂,不稳定性、不确定性因素明显增加,汽车行业应该增强风险意识和机遇意识,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通过深化开放合作,实现互利共赢。

开放合作,这既是江淮在新形势下的发展思路,也是合肥打造新能源汽车产业竞争力的重要原则之一。为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集聚发展基地建设,合肥市、包河区、包河经开区分别成立了新能源汽车产业集聚发展基地建设领导小组,落实年度计划,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完善项目协调推进机制。当时,合肥不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重点引进国内外著名品牌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上重要配套关联企业落户,积极支持产业链招商,与比亚迪、奇瑞、海格等合作,推进合巢经开区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建设。到2017年,合肥共聚集了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企业近70家。

03 风起

如果开门过度过频,一方面会使电冰箱的耗电量显著增强,同时还会降低电冰箱的应用寿命。当打开箱门的同时,箱内照明灯就开启,既消耗电能又散温度升高量,不利于节能。如果房间内光线好,冰箱内的照明灯可拧下不用。

壮产业之骨

十年窗下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自2009年以来,合肥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脚步一直迈得比别人都要快:全国第一个实现电动轿车大批量外销的城市,开通全球第一条纯电动公交线路,纯电动客车单车运行里程居全国首位,家庭纯电动轿车推广应用总量全国领先……然而,在合肥与新能源汽车的故事里,最为人所津津乐道的,还是2020年那一页。

2019年,受补贴大幅退坡等因素影响,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年度销量首次下滑。在这一年,蔚来遭受了更多困扰,当年4、5、6月连续发生自燃事件,因动力电池包问题又召回4000多辆蔚来ES8。这一年,可以说是蔚来汽车最黑暗的一年,不仅全年亏损达到114.13亿元,股价更是跌到了1美元的退市红线附近。

不得已,蔚来四处求助,在与18个城市商谈无果后,合肥出手了。时任合肥市委书记宋国权在还有几天就要调任新职之际,仍然决定同意投资蔚来。2020年4月29日下午,蔚来与合肥市建设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国投招商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以及安徽省高新技术产业投资有限公司3个战略投资者签署关于投资蔚来中国的最终协议,并与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就蔚来中国总部入驻达成协议。根据投资协议,蔚来将联合战略投资者向蔚来中国的法律主体——蔚来(安徽)控股有限公司注入112.6亿元。其中,战略投资者将向蔚来中国投资70亿元。

如果说,当时大手笔投资蔚来只是让人感慨其魄力与勇气,那么吸引大众在合肥加码投资,就绝对称得上令人艳羡了。2020年5月29日,安徽省国资委、大众汽车集团(中国)与安徽江淮汽车集团控股有限公司三方签署了战略合资合作协议。大众汽车集团宣布,投资10亿欧元(约合人民币79亿元),获得江淮汽车母公司——安徽江淮汽车集团控股有限公司50%的股份,同时增持电动汽车合资企业江淮大众股份至75%,获得合资公司管理权。同一天,大众汽车与国轩高科签约,投资约11亿欧元,获得国轩高科26.47%股份,并成为大股东;当年12月8日,大众集团增持江淮大众股份至75%投资交割完成,合资企业正式更名为大众汽车(安徽)有限公司。与此同时,大众研发中心建成,并同步实施研发中心二期扩建和生产车间改造等制造基地系列项目,合肥成为大众汽车在华最重要的新能源汽车战略基地之一。

除却上面两大事件以外,同时发生在这一年的还有:2020年8月,威马在合肥设立威马智能汽车科技(安徽)有限公司,不久后,合肥参与了威马的D轮融资;同年9月,安徽省人民政府与吉利控股在合肥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当年年底,蔚来交出了一份漂亮的成绩单:全年交付量超4.37万辆,比紧随其后的新势力车企小鹏和理想多出一两万辆,营收达162.58亿元,同比均实现翻倍增长。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蔚来净亏损实现了大幅收窄,从2019年的112.95亿元收窄至2020年的53.04亿元。

随着江淮、蔚来、江淮大众、安凯、长安、奇瑞(巢湖)、国轩高科等一批龙头企业的成功培育和引进,合肥呈现出传统车企转型企业、合资合作企业、造车新势力企业三大阵营并进格局,产业风骨终成。至此,合肥也终于拥有了在新能源汽车产业这块高地上,与其他一线城市一较高低的底气与实力。2020年10月22日,合肥在市政府常务会议上明确,要深入实施发展新能源汽车的国家战略,认真落实市委提出的加快建设全国新能源汽车之都的要求,以更大力度推动新能源汽车合肥造、合肥产、合肥用;11月13日,合肥发布《关于加快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到2025年,合肥全市新能源汽车整车以及动力电池、驱动电机、车载操作系统等关键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新能源汽车产业规模超过千亿,整车产能达到100万辆,质量品牌具有国际竞争力,成为全国重要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

04 提速

构建生态圈

多年深耕细作,终成产业丛林。合肥的新能源汽车产业,进入了收获期。

2021年4月7日,作为合肥加快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征程中又一标志性成果,蔚来汽车第10万辆量产车在江淮蔚来先进制造基地下线。4月29日,蔚来与合肥的合作更进一步,双方共同规划的新桥智能电动汽车产业园正式开工建设;同年7月,比亚迪合肥基地项目正式签约,8月20日开工建设;2021年11月8日,位于合肥高新区的合肥阳光电动力股份有限公司年度第20万辆新能源汽车电控产品正式下线,充分展现出合肥新能源汽车关键零部件产业的实力。同一天,中航锂电动力电池及储能系统合肥基地项目在长丰县开工;去年12月,国轩高科50GWh动力电池项目在合肥开工建设,项目投产后将为国际一流汽车企业提供新一代电池技术与产品;今年3月9日,大众安徽综合实验中心研发测试场开工。这是大众汽车集团在中国的第一个在研发阶段专注于新能源汽车功能和性能测试的专业测试场,可进行28项以上的新能源汽车整车及系统的道路测试;今年5月,比亚迪合肥基地二期项目签约,总投资150亿元,预计2023年3月底建成投产。6月,比亚迪合肥基地一期项目整车正式下线。

驰而不息,久久为功。截至目前,合肥市新能源汽车产业已聚集规模以上企业305家,包括比亚迪、蔚来、大众(安徽)、江淮汽车、合肥长安、安凯汽车6家整车制造企业以及国轩高科、中创新航、巨一科技等关键配套企业,覆盖乘用车、商用车以及电池、电机、电控等核心零部件,形成了涵盖整车、关键零部件、应用、配套的完整产业链。在最近3年,合肥又累计签约新能源汽车产业重点项目158个,总投资1411亿元。2021年,合肥市新能源汽车产业实现营收1029.5亿元,产量14.5万辆,同比增长148%,占全省比重57.5%。合肥的不懈坚持,终于让这块土地上的新能源汽车产业从一枝独秀到百花齐放,一个完整的、成熟的新能源汽车生态圈初具雏形。

故事说到这里,并不是结尾,而是另一个新的开端。去年发布的《合肥市十四五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征求意见稿)》显示,到2025年,合肥新能源汽车整车年产能达到150万辆,新能源汽车产值突破3000亿元。同时,新能源汽车规模实现三个一百:创新项目总投资超过100亿元、从业人员达到100万人、累计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到100万辆。在零部件配套方面,到2025年实现动力电池年产能超过120GWh,驱动电机年产能超过120万套,形成全产业链生态体系。很显然,合肥剑指全国新能源汽车产业之都,从开始到现在,始终如一。

回首来时路,合肥用10年的时光谱写了一座城市在新能源汽车产业上的逆袭之曲;展望新征程,下一个10年,奋斗着的合肥更加可期。

文:施芸芸 编辑:孙焕玉 版式:王琨

给小编加个鸡腿!

)可连续再生、连续利用的能源称为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水能、风能、生物能和地热能等。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TAGS标签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