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节能环保

泰州:在新常态下谋求科学发展中国节能环保网

作为全省唯一的转型升级综合试点市,我市在全市组织开展“解放思想再发力、科学发展勇攀登”大讨论大落实活动,向和创新要动力,从过去的“老三拼”——拼资源、拼优惠、拼,转向“新三比”——比职能转换、比社会和市场主体发展的活力、比符合国际惯例的商务,进一步激发了经济社会发展的活力。

同时,大力实施“美好城乡建设行动计划”,认真办理农村新一轮实事。全市共完成8274个村庄整治任务,建成三星级康居乡村87个,二星级康居乡村324个,一星级康居乡村1951个,整洁村5912个。

党的报告指出:“在当代中国,发展是硬道理的本质要求就是科学发展。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战略抉择。”

生物医药产业是我市重点打造的特色产业。经过近10年的建设,中国医药城不仅成为全国第一家国家级医药高新区,而且成为全球生物医药产业集聚的高地。雀巢、法国美及国内荃信生物、信立康、中关村医疗器械等一批世界知名医药企业先后签约落户,细胞免疫治疗、干细胞治疗、基因诊断测试等一批高端诊疗技术在这里开始运用。

在中心城市和县城辐射带动不到的区域进行布局,我市重点培育9个特色小城市,形成农民就地就近城镇化的吸引源、辐射源、带动源。

平安建设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前提和基础。

港口是现代生产力集中集聚的最佳区位,是跨向海洋文明的桥梁,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十分明显。市委市高度重视港口建设,主动参与长江经济带的产业整合和分工,积极推进港口、物流、产业、城镇互动并进,协调发展,打造“港口名城”,为泰州长远发展提供新的动力源。

大健康产业是永不衰落的“朝阳产业”,是21世纪最有前景、最为重要的产业之一。依托泰州独特的医药产业基础和资源禀赋,特别是中国医药城的特色优势,我市致力拉长产业链,建设国家级前沿医疗技术应用、长江流域康复养生旅游目的地、长三角医养结合养老胜地,力争成为长江经济带集“医、药、养、游”为一体的大健康产业集聚示范城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引领人们的思想行为、社会的风尚和发展方向的灵魂,不仅是关系社会稳定与国家兴衰成败的决定性因素,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本质要求。

变美的,不仅是城市,还有广袤的农村。

去年,全市新签亿元以上项目583个,其中5亿元以上项目134个;实际到账注册外资10.5亿美元,同比增长11.8%。新开工亿元以上产业项目331个、在建亿元以上产业项目420个,均比2014年翻了近一番。

近年来,市委市正确处理发展稳定的关系,着力构建、公平、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新泰州。

为官、慢作为的庸政、懒政、怠政,是机关作风的积弊所在。我市认真落实中央全面从严治党要求,创业、用人导向、交流、责任豁免和绩效考核“五个激励”并重,既“治不正”更“治不为”,让担当、干事成为主流,让人民群众满意。

把推动“城建新提升”作为改善民生的总抓手,不断增强这座城市广大市民的自豪感、幸福感、归属感。

建设人民满意的全面小康,把泰州建设得更加美好,紧紧围绕促进群众增收致富、提高公品供给能力,让人民群众共享发展。

市委市鲜明地提出:抓好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不能走粗放式发展的,不能“捡到篮里都是菜”。凡是影响子孙后代、环评安评不过关的项目不要;凡是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低水平重复建设的项目不要;凡是跑马圈地、成长性不强、贡献度不大的项目不要,用生态“底色”描绘转型发展“绿色”。

今年,我市还设立“蜗牛”,在注重教育引导的同时,更注重从制度上形成倒逼,让那些习惯于慢腾腾的“蜗牛”变成勇往直前的“奔牛”,打造效能,更加方便企业和市民办事,在全国引起强烈反响。、、等各大竞相聚焦这一做法。

2013年2月,姜堰区宣告成立。市委市积极利用姜堰撤市设区的战略机遇,明确提出繁荣新城与老城一同发力,完善功能与优化一同发力,丰富内涵与塑造特色一同发力,突出重点与整体推进一同发力,加快做大做强中心城市规模,努力构建“一城三区”、“一体两翼”组团发展格局,我市城镇化率从2011年的56.8%提升到2015年的61.6%。

泰州不仅拥有一个国字号医药城,还拥有扬子江药业、济川药业等中国医药百强企业,全市医药产业销售已连续14年领跑全省,并在全国地级市排名第一。2015年,面对严峻复杂的发展形势,扬子江药业集团以更扎实的学术推广促进市场扩容,以更科学的管理促进效益提升,呈现出稳中快进、领跑赶超的良好态势,产值和销售双双突破500亿元,荣膺“全国质量标杆企业”称号。

抓发展关键要抓投资,抓投资关键要抓大项目、好项目。

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放管结合、优化服务,进一步减少行政审批事项,优化项目审批流程,“五清单一目录”全部制定完成并对外公布。率先实施企业名称自主核准、注册登记全程电子化等商事制度,“三证合一”、“一照一码”实现市区全覆盖。

市委市始终工业立市、工业强市不,抢抓“一带一”、“长江经济带”、“互联网+”和“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等国家战略机遇,“有所为有所不为”,收拢五指抓住工作重点,聚焦聚力发展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高技术船舶及海工装备、节能与新能源三大产业,集中力量增强产业特色,在加快转型升级上展现新作为。

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我市绿色发展,走人与自然和谐相融的绿色发展之。

科学发展,加快经济转型升级

老城是泰州最宝贵的历史资源、最厚重的人文积淀。一年多来,我市与更新、开发旅游与改善居民生活并重,实施了稻河古街区、钟楼巷、关帝庙巷和吴同甲故居修缮工程,着力彰显城市的历史文化,留住城市的根。

“美德”着重指的是内化为人的品质的一种人格力量,“”则着重指向人的美德自觉外化的行为,内外兼修、知行合一。将美德融铸一体、合力推进,使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践行有人性、有温度,接地气、不悬空,被称为国家意志的泰州表达。将我市美德系列做法,列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百家经验在全国推广。

在稳步提高城乡居民收入的同时,我市扎实推进扶贫开发工作。到去年底,集体经营性收入30万元以上的村累计达1150多个,占全市行政村总数的70%以上,短短3年时间,经济薄弱村数量减少了560个。建档立卡的低收入人口累计脱贫12.13万人、累计脱贫率达89.5%,位居苏中第一。

同时,我市不断加强泰州楷模、最美人物、中国的选树、宣传,组织“德耀中华”模范先进事迹宣传教育活动,运用新闻报道、基层巡讲、公益广告等形式,广泛泰州美德十大人物等模范的先进事迹,汇聚奋发向上、崇德向善的正能量。

完善创新体制机制。主动对接上海自贸区,已推广复制8项政策。泰州出口加工区升格为综合保税区,兴化、高港获批省首批农村电子商务示范县(市、区)。同时,推出科技创新券、人才购房券、创业券,致力吸引各类资源资本集聚泰州、投资泰州。购房券重在吸引包括应届毕业生在内的各类人才安家落户,创业券意在支持人才投资兴业、积极创业,而创新券则主要引导企业做优做强。

一个月前,省统计局最新调查报告显示,泰州2015年生态文明建设总体成效群众满意率89%,比2014年上升4.8个百分点,增幅列全省第一。空气质量、水资源等绝大多数相关指标的群众满意率在全省名列前茅。泰州的科学发展正更多地惠及百姓,赢得百姓点赞!

推进科学发展,必须统筹兼顾,多做打基础利长远的事。

俗话说得好,安居才能乐业。

随着一项项民生实事工程的实施,泰州城乡大地天更蓝了、地更绿了、水更清了,老百姓的生活一天比一天美好、出行一天比一天通畅、饮食一天比一天安全、幸福指数一天比一天高。

如今的泰州,活力迸发,宜居宜业,幸福安康。

在机关,领导干部、公务员用法稳步推进,进一步丰富了思维,提升了依法决策、依法行政能力;在学校,充分发挥课堂在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实践生机勃勃;在企业,将用法各项要求落实到企业经营管理的各个环节中,助推企业沿着的轨道实现转型升级。

古城泰州外有城河环抱,内有“+”字相交的中市河及玉带河涓涓流淌,形成了“碧水绕城”的自然生态景观。去年,凤城河启动实施了西南城河景观绿化工程、南山寺景区建设等工程。今年重点实施西南城河景观绿化、凤城河景观提升、凤城河桥梁文化提升、南山寺景区建设工程、老干部局立面等五项重点工程,真正实现凤城河风景区环起来、绿起来、游起来的目标。

生态旅游成为现代服务业的点睛之笔。近年来,我市先后打造了凤城河风景区、千垛菜花景区、李中水上森林、泰兴古银杏公园、秋雪湖生态景区等一大批生态旅游精品,拥有景区37家,其中5A景区1家、4A景区7家。

近年来,我市先后出台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行动计划(2014-2020年)》、《泰州市美德系列活动实施方案》等文件,工程化推进、人文化表达、社会化普及,在全市广泛开展美德六大系列活动,初步探索了一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泰州之。

悠悠万事,民生为大。

近年来,我市每年安排全部财力的75%、新增财力的80%以上用于改善民生,进一步健全终身教育、就业、社会保障、基本医药卫生、公共交通、住房保障、养老“七大公共服务体系”,既有“发展的速度”,更有“发展的温度”。

推进科学发展,必须全面协调可持续。

推进科学发展,对泰州这样一个发展尚不充分的城市而言,首先必须加快发展。

近年来,我市各地先后荣获城市、市(区)、乡镇(街道)、示范村(社区)、先进单位等一批荣誉称号。高港区、海陵区、兴化市获评全国县(市、区)创建工作先进单位,国家级示范村总数位居全省前列。

把就业作为民生之本,进一步完善有利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政策体系,以创业带动就业,以技能提升促进增收,去年新增城镇就业10万人、创业6.2万人,老百姓的钱袋子越来越鼓。

一串串发展数据格外喜人。2015年,泰州一批主要经济指标增幅跃居全省前列:产业投资增长36.4%,增速全省第一;工业投资增长36.6%,全省第一;实际利用外资增长13.4%,全省第一;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2.6%,全省第二;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13.9%,全省第三;出口增长3.2%,全省第三。

泰州有“三宝”:健康、财富、运气好。

青砖黛瓦五巷情,文昌水秀稻河美。始建于元末明初的稻河古街区,是泰州最大的古建筑群落。2009年,市委市作出对稻河古街区进行全面复兴的重大决策。省委省对稻河古街区复兴项目极为关心,将其列为省文化创意产业重大项目,省委主要领导多次莅临街区指导工作,要求把泰州这一不可多得的历史文化资源好、传承好。去年12月28日,泰州稻河古街区经过七年复兴,正式对外,重现昔日繁华。

在海陵区社区的“储蓄所”内,一张张储蓄卡上记录着每位居民所做的好事。这些好事,每月经社区议事会评议,公布在当月的“社区美德榜”上。目前,这样的“美德榜”覆盖城乡所有社区、机关、学校、窗口单位,向善、日益成为泰州市民的自觉行为。

全面推进技防升级,加强环泰防线和治安卡口建设,形成了市县乡村四级联网,卡口查报站、重要段、重点单位、重要场所“四位一体”的技防体系。

市委市主要领导每月召开企业家座谈会,并开通企业家网上约见市委市主要领导的绿色通道,及时掌握实体经济发展情况,帮助企业解决发展难题,主动当好实体经济的坚强后盾。

2014年下半年,市委市出台《“城建新提升”两年行动计划》,共安排210个城建重点项目,总投资902亿元,既有历史文化传承的大项目,也有打通断头这些微整治,致力让这座城市拥有更加完善的基础设施、更加配套的服务设施、更加有利于每一个市民实现理想的优越。

今年,我市将确保投入不低于80亿元,重点加大高速公、干线公、城市快速、轨道交通、港航建设、站场枢纽等方面的建设,全力构建公、铁、水、空大联运的立体交通格局。

结合城市第四轮总规修编、“十三五”规划编制、土地利用规划调整和永久基本农田划定等重点工作,我市还进一步优化市区生产力空间布局,加快园区功能升级,完善各类公共服务平台,大力推进“飞地发展”,形成区域性的特色和优势。

把教育医疗作为民生之基。积极促进教育事业均衡、公平、优质发展,深入实施教育现代化工程,全市义务教育现代化学校占比达70%以上。扎实推进新一轮医疗卫生体制,一方面推进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和社区卫生机构标准化建设,筑牢基层卫生网底;另一方面加强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全市三个县级医院均成功创建医院,实现全区域医院医疗均衡化建设。

在现代服务业上,先后建成医药城科技创业服务业集聚区、三江现代物流集聚区、城北现代物流集聚区等9家省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和22家市级服务业集聚区。

去年,全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完成投资80.8亿元,同比增长近10%,创历史新高。总投资近100亿元、总长110公里的阜兴泰高速、京沪高速江广扩容泰州段、泰镇高速高速公进展顺利。宁启铁复线完成将于5月正式通车,盐泰锡常宜城际铁明年力争开工建设,北沿江高铁也将因入选省议案而加速启动前期相关工作,500万泰州人的“高铁梦”越来越近。继去年6月实现一类航空口岸正式后,扬州泰州机场近期又成功升格为国际机场,将进一步扩大泰州与世界对话的空间。

去年,全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42.5%,同比提升1.3个百分点,而乙烯、生铁、水泥、烧碱等高耗能产品产量分别下降20.2%、11.4%、8.9%、1.6%。一升一降,体现了我市绿色发展步伐正在加快。

着力改善民生,推进全面小康建设

(本报记者 王庭君 )

开门纳谏,既“走下去”更“请上来”。每年,我市都通过新闻、各区和部门报送、网站、12345热线等多条途径,面向社会公开征集民生实事项目。

不少企业家发出这样的感慨:“市委、市长不仅亲自参加座谈会,指导部门解决企业实际困难和问题,而且明确把这个座谈会作为一种制度固定下来,更好地为企业服务,让大家深受鼓舞、信心倍增,必将对企业今后发展起到很好的推动作用。”

去年,泰州综治平安建设工作绩效荣获全省第一,获评全省综治工作先进市、平安市,实现了先进市“四连冠”、平安市“九连冠”的佳绩,下辖的各市(区)全部获评全省平安市(区),其中刑事案件发案率在全省最低基础上同比下降4%,万人八类案件发案率全省最低,群众安全感连续3年位居全省第一。

构建和谐社会,彰显祥泰之州本色

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各类矛盾纠纷,如果处理不好,就会小事拖大、造成。我市关口前移,牢牢抓住科学决策、矛盾化解等源头环节,推动社会矛盾由末端处置向源头治理转变,真正将矛盾纠纷解决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

说“健康”,因为这里是“康泰之州”,不仅有优美的生态、健康的美食,还有最具特色的中国医药城;说“财富”,因为这里是“富泰之州”,自古商贾云集,物产富饶,在泰州创实业、办企业,一本万利;说“运气好”,因为这里是“祥泰之州”,历来风调雨顺,安定,处处充满正能量、处处都有好运气。

去年,市长史立军邀请10名来自基层的代表、政协委员、网民代表、街道社区代表走进大院,听取大家的意见和,真正让民生实事贴得近、办得成、见实效。

加快重大基础设施建设,为科学发展打开新空间。

一张张城市名片格外靓丽。从国家卫生城市到全国双拥模范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国家园林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再到荣膺全国文明城市这块当今城市荣誉中含金量最高的金字招牌,泰州这座古老而又年轻的城市,正自信地向展示其深厚的历史底蕴、强大的发展活力和良好的社会风尚。

正是有了项目建设工作的持续推进,特别是有了市委市这个发展的坚强后盾,泰州一直保持健康良好的发展态势。今年以来,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等几项指标增速均保持在全省前列。

市四套班子领导率先垂范,多次利用长假、周末及晚间休息时间,深入新老城区、大街小巷、项目工地、企业车间和居民家中“下访”,听取群众对建设美好泰州的意见和,其中不少群众和网民的意见和被吸收进市委市的决策部署当中。

从今年起,我市还进一步创新文化惠民机制和模式,每年安排1000万元文化惠民券,在海陵区、高港区、姜堰区、医药高新区范围内发放使用,乡镇(街道)、村(社区)可以凭券购买公共文化服务,满足老百姓的文化需求。

党的以来特别是近两年来,市委市紧紧围绕省委省赋予泰州转型升级综合试点的重任,围绕历届市委市对泰州发展的谋划,一任接着一任干、一张蓝图绘到底。面对发展新常态,全市上下以“思想再解放、项目大突破、城建新提升”三大主题工作为抓手,激发动力活力,谋求科学发展,综合实力显著提升,转型升级显著加大,城乡面貌显著变化,发展活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显著改善。

新城是泰州未来的希望所在。建设中的周山河新城,不仅布局了一批新的教育设施,打通了凤城河与周山河水系,还将聚集大量的现代金融机构、商务办事机构以及商业、餐饮、文化、娱乐、体育等服务产业,成为泰州的CBD和新地标。

工业是泰州发展的脊梁。工业强则泰州强,产业兴则泰州兴。

为了让街巷肌理保持“原汁原味”,此次复兴工程对街区内11处文保单位、30多处历史建筑进行了和修缮。数十口各代古井得以重见天日,市区唯一一口汉井得到原地;匠心独具的泰式古宅皆得到妥善,有“九十九间半”之称的泰州第一豪宅周氏(吴氏)住宅修葺一新;一批和承载盐税文化的文保单位恢复原貌,祭祀盐管仲的管王庙也落架大修。

近年来,我市深入推进平安建设,进一步擦亮打响“平安泰州”、“泰州”品牌,为服务和保障经济社会发展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公平的、优质高效的服务,人民群众安全感越来越高。

在传统服务业上,先后实施金鹰、万达广场、茂业天地等重大服务业项目,中心城市商贸集聚辐射能力进一步增强。

围绕让老百姓拥有更强的获得感,被概括为“1234”的城建项目布局今年全面启动。其中,“1”,就是一批老百姓有感受度的民生实事;“2”,就是双水绕城的水生态景观体系;“3”,就是三区组团布局融合发展的新型格局;“4”,就是四通八达的城市交通体系。

启动常态化武装巡逻机制,在市区商业区、火车站等8个重点部位落实特警、武装联勤机动巡逻,最大限度地屯警街面并实行动中备勤,努力做到“1分钟反应、3分钟出击、5分钟解决战斗”。

实践证明,哪里好,生产要素就向哪里汇聚、人才资源就向哪里集中,发展强势也就在哪里形成,一个地区化水平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和决定着这个地区经济发展的水平。

“三农”向好,全局主动。

把社保作为民生之依。统筹推进城乡医保、养老、低保、困难救助等社会保障工作,社会保险制度率先在全省实现全覆盖,城乡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和失业保险覆盖率均达97%以上,为百姓幸福生活织就一张安全网。

站在建市20周年喜庆之年和“十三五”开局之年的新起点上,泰州正朝着医药名城、港口名城、文化名城、生态名城“四个名城”砥砺前行,奋力谱写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篇章。

千百年来,泰州风调雨顺,安定,被誉为祥瑞福地、祥泰之州。

刚刚过去的2015年,我市农业现代化迈出步伐,粮食产量实现“十二连增”,成为全省唯一连续6年实现稻麦周年亩产超吨粮的地级市;水产品产量达39万吨,河蟹产量占全国产量的十分之一;农民人均收入突破16400元大关,增幅连续多年跑赢P和城镇居民收入增幅;泰州农业现代化工程发展指数位居全省第二。

针对基层管理服务资源分散、管理不便捷、群众办事不方便、综合治理工作合力不明显等问题,我市还科学统筹,大力推进县乡村平台建设,对群众做到“一门式”受理、“一条龙”服务、“一揽子”办结,走出了一条具有泰州特色的社会治理创新工作新子。

构建和谐社会,需要党群干群关系持续稳定密切和谐。

全面推进依市,着力打造全省建设先导区,力求实现建设水平、廉洁司法水平、社会治理化水平、宣传教育工作水平、创建绩效位居全省前列,让“化”成为我市最为显著、最为核心的竞争优势。

目前,中国医药城已引进“千人计划”专家34名、各类高层次人才2000多名,在国内同类园区处于领先地位。正在研发和申报的国家一类新药达70多个,12个获临床批件,7个近期即将投产。形成了生物制药、疫苗、高端医疗器械与诊断试剂、化合药新型制剂、中药现代化和保健品等六大新兴医药产业集群,被列为“国家新型疫苗及性诊断试剂产业集聚发展试点”。

近两年来,市委市始终把“、百姓,为民、百姓”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紧紧围绕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着力改善民生,不断增进百姓福祉,让广大人民群众拥有更强的获得感和满意度。

服务业发展量质齐升,带动经济结构调轻调优调强。

上任伊始,市委蓝绍敏放弃休息时间,骑着公共自行车深入海陵区大街小巷和棚户区内察民情、听民声、问,并先后走进居民家中,现场察看房屋和他们的生活情况,交待随行工作人员一一记下大家反映的问题。

大力推行“一线工作法”,确保领导在一线指挥、情况在一线了解、矛盾在一线处理、问题在一线解决、工作在一线推进,用干部的辛苦指数换取老百姓的幸福指数,保持党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一个重量级的项目可以催生一个新产业、振兴一方经济,一个标志性的项目可以改变一座城市发展径。市委市始终把招引高端项目摆在突出,在全市组织开展“项目大突破”活动,通过优质增量的持续注入推动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

今年是地级泰州市成立20周年,一个更加美好的新泰州正呈现在面前。

新常态有困难有挑战,但并不意味不发展、慢发展。市委市积极引导全市上下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走出看不清新常态、不重视新常态、借口于新常态的误区,切实做到防止片面理解速度的切换导致“惯性下滑”,防止面对矛盾困难时的无为导致“失速下滑”,防止挑战之中的机遇导致“一直下滑”。

在市人民公园西北角的“美德主题广场”上,建有2000多平方米的“美德总榜”,滚动播放美德事迹的电子显示屏,错落有致的美德关键词石刻,还有乡贤文化和美德长廊,核心价值观大型公益广告牌……这一幅幅美图、美文、美德、美景,让前来休闲健身的市民于无声无息中受到了熏陶和教育。

一座城市的最高价值取向,莫过于人民的幸福。马可·波罗一句“这城不很大,但各种的幸福极多”,注定不是泰州历史上的一个短暂片段,而是一代代泰州人对幸福美好生活的长期追求和奋斗目标。

今年,市区拟安排城建项目176个,总投资约799亿元,分为棚户区、基础设施配套完善、对外交通快速畅通、内部道衔接贯通、城市综合功能提升、历史文化传承、城市生态文明建设、城乡综合整治八大板块,投入力度、建设力度、惠民力度都大大超过往年。

既抓好“面子”,更抓好“里子”。在稻河古街区、西客站片区、“空转绿”项目建设等“看得见”的工程加快推进的同时,后街背巷、老旧小区整治以及污水管网、地下空间建设等“看不见”的难题也着力解决,赢得了群众交口称赞。

在加快引进高端产业项目、发展高端产业的同时,市委市没有就项目抓项目、就经济谈经济,而是总揽全局、统筹兼顾、谋篇布局,多做打基础利长远的事,既确保当期增长稳得好,又确保长远基础打得实。

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深入开展之际,蓝绍敏又轻车简从,来到姜堰区小杨村开展“三解三促”驻村住户调研。虽然短短五天时间很快就过去了,但蓝绍敏与小杨村的老百姓早已成为“一家人”,同坐一张凳,同吃一锅饭,同唠一家话,同干一地活。那一幅幅生动和谐的画面,一句句情真意切的话语,深深地印在了乡亲们的心中。

在加快工业经济转型升级的同时,市委市高度重视农业和服务业发展,农业生产水平不断提高,服务业占比不断提升,三次产业比重更趋优化,由2010的7.4:55:37.6调整为6.0:49.4:44.6。

完善的体制机制是一个地区实现长远发展的重要保障。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
网站推荐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