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电力能源  火电

“以租代购”成“洪水猛兽” 谁逼的?

1月13日,《南方周末》刊发“老板以死维权”一文。

将山西闫宝才再一次聚焦在全国的舆论场上。

南周报道,彻底坐实了“以租代购”是网约车租赁市场最不可控的维稳点,是爆发舆情的“洪水猛兽”。

进入2020年首月,此文一出,引发网约车业内对“以租代购”这一通常做法的普遍关注。

大变局已不可避免。

全国停融,平台聚合,深圳司机退车,四川老板集体解约,一线城市运力饱和,全国范围内实施车辆经营性租赁(经租)的网约车线下服务公司在2019年几乎全军覆没,有近95%的企业处于亏损状态,而在二、三四线城市主要提供网约车运营的服务者却仍旧以非法、非合规运力为主阵地。

这每一处都在蓄积能量,都需要释放的管道,似乎都处在某个临界点,就等一点点火花。这每一处的变化,都是网约车线下运营服务公司内部运营管理无法消解的,他们都在想方设法地将矛盾转移出去。

在2020年大变局即将到来的此刻,最明智的做法就是整合内部,静待时机,以静制动,绝不可成为别人的靶子,成为别人释放自己矛盾的管道。

这种大变局不可能做到独善其身,必须站队,拉拢关系,组建联盟,大变局意味着旧有的利益格局会发生彻底的结构性变化,大家会根据力量,利益,价值观重新排队。

这种大变局时期,谁先作乱谁先死,大家都会一哄而上分食、抢夺利益,绝不会有任何顾忌。

这种大变局时期,小企业小地方要学会做人,切莫撩大厂,大变局到来,怎么死的都不知道。

大家要有耐心。

01网约车“以租代购”的前世

2014年9月夏季,李克强总理在达沃斯论坛上提出:在全国960万平方公里土地上掀起“大众创业”、“草根创业”的新浪潮,形成“万众创新”、“人人创新”的新势态。

于是,2015年至16年期间,全国网约车的草根创业的大小老板们,用企业登记执照经营范围内的汽车销售这一项,兴起了网约车“以租代购”融租方案的高潮。

当时口号是:让生产者自己拥有自己的生产工具,“还富于民,耕者有其田”,让开车人自己成为创业老板,不再当昔日的骆驼祥子。

一时间,全国范围内涌现出第一批运营服务车辆超千台规模的大公司。

2016年7月27日,时逢交通运输部、工信部等7部委联合发布《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暂行办法》,并自2016年11月1日起开始在全国范围内施行。

国家出台大令,随即各城市交通主管部门密集出台各地相关的网约车地方暂行管理办法。其中规范了网约车准入市场的轴距、排量、采购价格,有些城市甚至出现网约车后备箱空间大小、排量必须达到2.0、B级中高档车型方可准入的规定。

第一拨投入市场的网约车,很多都过不了地方性车辆准入标准的要求,有些城市网约车不达标率竟占9成以上,瞬间引发各地司机集体维权潮。

想想看,在一个热得烫手的新兴出行市场上,刚刚才驾驶不超六个月的新车因为不达标而遭遇政策性淘汰,“以租代购”的司机脑壳倍疼,每月还须承缴月供贷款。

当时,经营规模稍大的网约车线下运营服务公司,绝大部分通过返利形式自救,恪守赢得司机就是赢得市场的信念,积极调整车源渠道,贴钱给司机换车。

小的网约车运营公司不乏跑路现象。司机受损,频频向平台喊冤,平台公司对线下运营服务公司开始整顿。

在2016年10月间,滴滴开始实行“车管公司”与“司管公司”分权管理模式。

司管公司不再可以实施“以租代购”。而车管公司在执行“以租代购”时,网约车服务公司必须向滴滴上传与司机签订的“以租代购”合同进行平台审核。违反规定的单位,一律取消CP资质。

事实上,滴滴对线下网约车CP/DP公司采取分权管理,实质是对运营服务公司的线下管理权限及风控进行二次评估和整顿。

02“以租代购”高歌猛进

整顿归整顿,各地的“以租代购”风风火火地遍地开花。

当时的出行市场,存在网约车运力结构性的短缺空间。填补运力空缺,是网约车线下运营服务公司的首要任务。

可是,与大厂合作的CP公司,在全国范围内没有几家是资金充盈,可以任性地将资产做重实施网约车经营性租赁业务的。

参照当时传统出租车因受网约车运营冲击大量停摆停运的现状,草根创业的网约车公司的老板们基本是铆足了劲惯性地做“以租代购”轻资产运作方式,大刀阔斧地扩张市场规模。

此时,与大厂合作的网约车合资公司开始陆续入市。譬如滴滴合资品牌迪滴,亚滴,惠滴,都以大厂引入的金融服务商,给“以租代购”顺风顺水地铺路搭桥。

直至滴滴自营投资的车胜公司,才开始经营模式地转向。

车辆经营性租赁业务,唯有大厂旗下的大KA来承担。中等体量但极具管理水平的运营服务公司却在各地崭露头角。

滴滴在2016年12月在成都组织的“第一期指挥官训练营”里的主角,其实是那些来自全国各地“以租代购”的优胜者。

滴滴曾经许诺:有朝一日,定当在全国选拔出至少十家拥有优秀管理经验,具地方管理品牌,有司机口碑,并至少拥有管理车辆规模超千台的企业跟随大厂IPO上市而一起上市。

正像是一个激进的号角,让在座的指挥官们热血沸腾。

短短不足两年,全国合规运力通过“以租代购”方式投送市场的运力,突破60W+(至2019年12月底全国合规运力总量为86W+)。

有一个现象级的状况是,那些在2016年11月后投放的“以租代购”车辆,多数运营管理平稳,车辆的经营者们足够体尝到网约车运力不足所带来的市场红利。而今这些车辆,在2020年陆续将完成36期月供,彻底解除“以租代购”所带给网约车线下运营服务公司的各种运营隐患和维稳压力。

03合资公司庇护下的“以租代购”

很显然,通过融资租赁的形式租售汽车已成整个汽车行业的主流商业模式之一。

被滴滴注资持股5.13%的汽车融资租赁服务商喜相逢集团控股有限公司于2020年12月31日正式递交上市申请,拟奔赴港交所主板上市。

招股书上称,喜相逢在2012年之前以经营性租赁的方式提供汽车租赁服务,自2012年起则将业务重心转向汽车零售及融资业务,以直接融资租赁的方式出售汽车。

我们可以将喜相逢运营模式概括为:

公司在接到订单后,要求客户(作为承租人)向公司支付首期付款,包括首月付款、服务费及/或首期款项;之后便按照客户需求及融资租赁方式将汽车租给客户,并收取每月租赁付款作为回报。在租期结束后,汽车的拥有权将于结付所有未尚还款项时转移至客户。

根据招股书介绍,滴滴曾于2018年11月27日与喜相逢签署增资协议,以3000万元人民币获得3.4091%的股份;2019年12月2日,又以2000万元人民币或等值港元金额认购6,821,250股股份。

此次IPO募集所得资金,喜相逢表示将主要用于进一步增购车辆以提高市场渗透率。

原来,身披与滴滴合资的大KA外衣CP公司,线下运营投放运力的主要模式,与一路狂奔地“以租代购”如出一辙,毫无二致。

市场就是海绵里的水。

平台公司大KA的运力挤一挤,入盐化水,继续将为网约车合规化进程做出杰出贡献。

04“以租代购”势必将被资本介入

狗血的网约车八卦阵,暗藏的资本局。

不加油都轰不出“推背感”。

进入2020年,我们似乎会发现,很多时候,网约车业内重要的不是运力够不够、合规化进程让城市运力是否趋于饱和的问题,而是在市场上,切身感受到资本与利润彼此追逐的力量。

有一个清醒的认识,网约车只是在汽车市场更有产能泄洪的吸引力,而国内紧绷乏力的新能源乘用车汽车消费仍然在出行市场上徘徊。

网约车大平台旗下的线下运营服务收益估值,对于运营服务商而言,恰恰成了网约车投送运力的一只锚。

如果进入网约车业内增量资金是来自公募基金或股市,就是风格延续行情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
热网推荐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