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电力能源  风电

戈壁风电好巴郎——记依布拉音玉苏甫先进事迹

  茫茫戈壁、荒芜寂寥,他将人生的支点焊接在百米之高的风塔上,把梦想的原点聚合在戈壁长风下,让人生的价值激昂在天山雪域间,他用坚定的立场谱写出爱国爱疆的赞歌,用的树立起风电行业的标杆,他用行动的力量带出一支驰骋戈壁的风电铁军,他就是中国节能风电的好巴郎(维吾尔族语言,意为“小伙子”)依布拉音玉苏甫。

  依布拉音玉苏甫,维吾尔族,,1976年12月出生。2000年7月本科毕业于新疆大学应用物理专业,获理学学士学位,工程师。2005年4月进入中节能风力发电(新疆)有限公司就职,现任中节能风力发电(新疆)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纪委委员、团支部。

  中节能风力发电(新疆)有限公司是一个由汉、维、回、蒙、哈萨克五个民族组成的大家庭,少数民族占员工总数的24%。作为一名,一个少数民族干部,依布拉音没有民族的局限,始终站在党、国家和全民族利益的高度,思考和处理问题,站在党和国家、民族和社会发展的高度来看待问题,把讲要求为具体民族团结和爱国爱疆的实际行动中。他利用团支部的工作平台努力做好各民族员工的融合,通过组织开展“篮球友谊赛”、“民族才艺秀”、“露天烧烤晚会”等一系列主题鲜明的活动,大大加深了各民族员工对各自民族风俗人情的了解和认识,也进一步增强了团队凝聚力,使公司五个民族的员工亲如一家,而且还丰富了员工在荒凉戈壁上的文化生活,用歌声和舞蹈温暖了寂静的大漠戈壁。

  正是有了很好的民族团结的基础,乌鲁木齐“75”事件发生后,依布拉音作为维吾尔族人,处在维族与汉族两个民族争锋的双方,面对突发的情况,作为领导干部的他坚定地选择了党,并且在第一时间组织各族员工召开了座谈会,引导大家坚定,提高对形势的判断和认识,帮助大家增强鉴别力和思想免疫力,引导各族员工一定要紧密团结,携手确保公司稳定生产。为确保员工生命和公司财产安全,在依布拉音的提议下,一个临时的团队形成了,那就是中节能风电新疆公司爱国爱疆团结会,大家决定全部驻守现场,不参与、不散谣,一个也不能离,一个也不能少。这一次,依布拉音在现场驻守了20多天,作为主管生产的公司领导在不耽误生产经营的同时,充分利用自己是维吾尔族人,每天向市区的家人和朋友了解事态发展,及时制定应急预案。当从家人口中得知事态得以控制,局势已经平稳的消息后,依布拉音依然放心不下,亲自驱车前往市区打探虚实,一切得以后,他和其他少数民族员工组成护卫队,挨个护送汉族员工回家。由于依布拉音的努力和公司上下措施得力,确保了“75”期间公司生产的正常开展,也未发生任何不利于团结的事件。受到了国资委和中国节能的表扬。同时通过这件事,使公司各族员工的心更近了,情意更加浓厚,在西北的戈壁上浇灌出一朵娇艳的民族团结之花。

  “较真”是所有熟知依布拉音的人对他的共识,因为他那股对技术,对公司利益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倔劲,只要他认准的事,就是十头牛也拉不回来。也正是这股“较真”的倔劲,为公司乃至中国风电产业的进步做出了许多有影响力的大事。

  2005年是中国风电产业大规模建设的初期,由于新疆地处偏远的西北地区,自然条件恶劣,兆瓦级风机技术应用还处于空白状态。中国节能为引领示范新疆地区的风电产业,首家引入GE公司1.5兆瓦级风力发电机,由于当时受技术水平所限,疆内还不具备兆瓦级风机的吊装条件。

  为了早日并网发电,依布拉音作为当时的关键技术人员,主导研究吊装方案,通过与吊装单位几天几夜没合眼的仔细研究,最终大胆创新采用双机抬吊的方案进行吊装。这套方案从技术的角度讲是可行的,既能够成功实现吊装又能节省吊装成本,但也存在一定的风险,难度相当的大,同时也遭到了厂家的质疑,专家认为双机抬吊方案在国外都史无前例。顶着重重压力,依布拉音仍不气馁,与吊装单位多次论证方案,确保不出现任何风险,最后在公司的支持下终于实施,他从早到晚蹲守在风机吊装现场进行全程监护,由于是在冬天吊装,他同吊装单位人员顶着呼啸的寒风在几十米高的风机塔筒爬上爬下,在他的协调指导下,两台150吨大型吊车完成了20台1.5兆瓦级风机的吊装。项目的成功吊装不仅为公司兆瓦级风机安装、调试奠定了技术基础,而且也为公司大规模应用兆瓦级风机迈出了历史性的第一步,同时还赢得了专家的尊重和赞许,他们对中国节能风电人竖起了大拇指。

  在后期风机的调试中,依布拉音带头钻研1.5兆瓦风机技术,白天虚心向技术人员学习,晚上挑灯苦钻英文技术资料。在他的不懈努力下,公司托里一期30兆瓦项目以最快速度调试完毕,提前投产发电。公司1.5兆瓦风机在新疆地区的成功运行,不仅填补了新疆地区1.5兆瓦级风机的空白,也因此赢得了国内各大电力公司的肯定。

  风电场建设之初,国内风机制造技术有限,只得从国外进口风力机组设备,但进口风力机组存在运营成本高、备品备件难以在国内采购的情况。为此,依布拉音提出在风机设备安全运行的前提下,将备品备件国产化(本地化)的意见。作为公司史无前例的尝试,国产备件是否能够完全替代进口备件并达到同种效率,每个中都存在一个疑团。依布拉音利用周末和晚上的时间,“七加二、白加黑”,吃住在风电场,通过查找各种数据,参照大量同种备件参数对比分析,本着科学决策慎重实施的原则,首先对发电机碳刷、滑环等备件进行国产化尝试。这一次尝试,为公司备品备件打开了国产化的大门。几年来,备件国产化为公司节约资金近300万元,也大大推进了公司其他备品备件国产化的步伐和进程。

  公司最早建设投产的乌鲁木齐托里风电场一期30MW项目采用进口的风力发电机组,两年质保期结束后,机组齿轮箱发生严重故障导致停机。面对突发的风机事故,设备厂家狮子大开口,仅每日派来的技术人员的人工费就高达1万多元,还不算其他设备和吊装费用。当时作为检修部经理的依布拉音,面对设备厂家的苛刻条件心里真是憋屈,但也没办法,谁让咱没有技术呢?但他也在心里发了狠,一定要掌握这个技术,同样的事情决不能出现第二次。在设备厂家更换齿轮箱的期间,依布拉音与厂家技术人员一道蹲守在野外,与厂家技术人员一起搞维修,厂家人员下班了,依布拉音便带领公司员工在现场研究,掌握当天的知识,这一蹲就是二十多天,等设备厂家将齿轮箱更换后,风机正式运行之际,也就是依布拉音和他的员工“偷师学艺”成功之时,通过一次成功的学习,依布拉音完全掌握了更换大部件的作业。之后陆续多次更换了大部件,均由依布拉音带领他的检修人员完成,节约成本约100余万元。

  公司乌鲁木齐托里风电场二期、三期按照国家风机设备国产化的号召,项目均采用国内某厂家机组设备,由于国家刚刚实施风电设备国产化,在风机运行中机组大部件故障频率较高,机组可利用率和可靠性远未达到合同承诺条款。面对行业潜规则的两年质保期,一旦机组运行两年质保期结束后,公司将面临高额的费用,利润将大幅减少。

  依布拉音作为公司主管生产的领导,一方面积极解决风机运行中的实际技术问题,另一方面强化对国产风机设备运行数据和效率的总结和分析,通过处理一年多的相关数据,最后得出一个惊人的结论,风机的设备可利用率的差距导致公司每年损失五百多万。为此,依布拉音多次往返厂家沟通这一情况,拿出机组运行来的全套数据前往厂家进行谈判,通过不懈的努力和卓绝的毅力,最终厂家同意了依布拉音延长质保期在原有两年的基础上再增加五年。这次质保期的延长不仅大大降低公司运维成本,而且打破了国内风机机组质保期的潜规则,目前行业内包括国外风电设备质保期均在五年以上,开创了延长质保期的先河。

  依布拉音是一个维吾尔族人,他的身上既有着维吾尔族男儿的血性,又有着大丈夫的柔情。他爱唠叨,尤其是员工在外作业时,他总会不厌其烦的和打电话强调安全,特别是天气情况恶劣的时候尤甚,用他自己的话说,“如果他带领的队伍因安全事故造员伤亡,他将终生受到的”。他就是这样一个人,在员工心中是良师挚友,是可亲可敬的“头儿”,在家中虽然常年顾不上家,但依然让他们骄傲的好儿子、好丈夫、好父亲。

  陈启祥是2008年进入公司的本科应届毕业生,性格内向,但对技术有着独特的钻研。依布拉音看出这是一个技术型的好苗子,好好加以培养他日必成公司栋梁之才。可是事情总会事与愿违,可能是刚毕业的陈启祥不适应风电场枯燥和恶劣的工作,一度成为公司待辞退的对象。了解这一情况后,依布拉音爱才惜才的本性再度出来,他将陈启祥调至自己的宿舍,时刻关心他的思想动态,从工作、生活各个细节潜移默化的引导他,将工作中的压力化解为让他前进的动力,将自己工作中积累的经验毫无保留的分享给他,使他在自己的职业生涯中少走弯。依布拉音用了八个月的时间将陈启祥从一名刚毕业的学生培养为技术。

  随着公司规模的不断扩大,如今的陈启祥已从刚毕业的学生到技术,由技术成长为班组长,进而成为公司重要的技术力量,担任了重要业务部门安全和生产技术部的部门经理。而依布拉音的宿舍又住进了新的员工,他将以这种方式为公司培养出更多的可造之材。

  阿丝合尔朱玛依是一名哈萨克族员工,中专毕业后便进入公司,与依布拉音结识7年有余的他早视其如兄长,事情缘于2010年的那一次谈心。那一天,阿丝合尔得知塔城家中的父母因邻居的无理发生冲突,父母年迈受了委屈。年轻气盛的阿丝合尔愤懑不平,当即便要请假回家为父母讨回。得知事情的依布拉音担心情绪激动的阿丝合尔做出冲动的事情,立即拦下他安抚激动的情绪。依布拉音像一个知心大哥和他安慰谈心,一直从下午6点聊到凌晨4点。年少的阿丝合尔终于抚平激动的心情,打消了回家的念头,更励志要更加努力的工作,将来将父母接至身边加以照顾,让父母也见见这个在工作和生活中同样关爱自己的大哥。

  依布拉音对员工是良师,是兄长,但对自己的父母家庭亏欠的却太多太多。几年前,记得依布拉音父亲去世时,正值他刚刚担任公司副总经理不长时间,为了尽快熟悉工作,不耽误工作,他将悲痛藏于心底,五天的丧礼结束后便迅速投入工作,丝毫未将悲伤的情绪带到工作当中。

  因为常年在远离城市的戈壁工作,女朋友离他而去,面对亲朋好友的关切,他淡定的说了句“还真不相信没人要我了”,便继续投入工作,直至36岁他才成家。成家后,他依然在戈壁上一待就是几天,即使如今有了孩子,过年过节,他也依然留在现场值班。他说这就是风电的男人,他的兄弟们都和他一样。但其实是他给驻守一线的小伙子们树立了榜样。

  这就是依布拉音玉苏甫,一个普通的维吾尔族干部,把青春挥洒在戈壁上,把梦想的散放在碧水蓝天,把清洁绿电传输万户千家。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