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电力能源  风电

风电叶片智能设备行业前景及代表性企业

风电叶片智能设备行业前景及代表性企业

  风电叶片智能设备下游为风电行业,受到风电行业法律法规和政策影响较大。在我国风电行业发展历程中,政府出台的一系列风电行业政策及法规贯穿了我国风电行业发展的兴起和发展过程,对风电行业的快速增长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使得中国风电行业从规模小到装机量世界第一。对风电叶片智能设备企业影响主要体现在:(1)在政策的大力支持下,行业技术不断进步使得国内产品性能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国内厂商市场占有率持续提升,毛利率提高;(2)短期看,下游风电行业客户赶在补贴政策取消前加快投资,出现抢装潮,销售规模大幅增加;(3)长期看,国家“碳中和”、“碳达峰”目标下,风电等清洁能源具有巨大的发展空间,风电行业景气度上升,下游需求提升,带动风电叶片智能设备企业销售收入持续增长。

  随着科技在各个社会活动环节的不断渗透,风电行业整体自动化、智能化程度提高,相关风电叶片生产企业对制造设备的智能水平有了更高的要求。从以往以人工加工生产叶片,发展到有智能设备参与加工装备,高科技带来的降本增效为生产企业创造了巨大价值,其对智能制造装备的需要不断增强和延伸。风电场的智能物联趋势较为明显,通过风机上的传感器实时采集各类数据信息,由数据中心分析后对风电场进行智能化管理,在降低风机损耗、延长风机寿命、故障问题预警、设备维修提醒等方面帮助企业监控管理电厂运营。

  未来,智能物联将延伸到风电零部件生产企业的管理运营中,在风电行业的上游环节,对正在运营的生产设备及产品进行实时监控,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并预计解决,以减少风机零部件生产企业的产品报废率、提高生产效率。

  随着风能发电规模在全球范围内的扩张,风电叶片作为风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市场规模也在不断扩大。根据中欧能源合作平台 2019 年信息简报,风电叶片成本占整机制造成本的 20%。国际咨询公司 Global Data 报告表示,全球风电市场容量在 2018 年达到 964 亿美元,且预计将在 2030 年达到 1,245 亿美元。按照数据推算,2018 年全球风电叶片市场容量约为 192.8 亿美元,到 2023 年预计大约为 249 亿美元。风电整体行业的快速增长,将直接带动风机叶片市场的扩张。中国风电行业在 2019 年的新增装机量贡献了全球新增装机量的 43.3%,陆上新增装机量及海上新增装机量均位列全球贡献率第一,是全球风电高速发展地区,国内风机叶片的需求量也随着行业的扩张而增长,带动风电叶片设备制造行业的持续发展。

  相比较于陆上风电项目,海上风电目前占比较少,主要制约于过去海上风电技术门槛高、建设难度大、维护成本高等因素。但全球风电行业呈现海上项目逐渐增加的趋势。海上风电项目具备先天的自然资源优势,海上风速通常高于陆上风速,发电量较高,同时海上风电不占用土地、单机装机容量较大、通常靠近用电负荷重心,消纳能力较强,因此全球风电场建设开发呈现逐渐从陆地向近海发展的趋势。

  在技术进步推动和良好的政策环境下,全球风电行业将继续维持高增长的态势,其中海上风电建设增速加快,海上风电的渗透率预计将进一步提升。2009-2020 年,全球海上风电新增装机量实现了 23.5%的复合增长率。随着度电成本的降低、全球能源结构转型的深化,海上风电项目建设开发优势逐渐凸显。GWEC 预计,海上风电市场将从 2020 年的 6.1GW 增长至 2025 年的 23.9GW,未来五年海上风电项目将新增 70GW 装机容量,复合增长率将达 31.4%,占全球风电项目新增总装机容量的比例将从 7 提升至 21%。

  风能发电成本的下降加速了风电行业的快速发展。自 2010 年以来,成本下降一方面是由于装机成本中陆上风力涡轮发电机的价格下降了 55-60%,另一方面是因为单机容量的增加。据国际可再生能源署(IRENA)在 2019 年从17,000 个项目中收集的成本数据显示,自 2010 年以来陆上风电和海上风电的平均度电成本分别下降了 39%和 29%。在 2019 年投产的项目中,陆上和海上风电的成本均同比下降约 9%,分别降至 0.053 美元/千瓦时和 0.115 美元/千瓦时。

  预计到 2021 年,陆上风电的价格可能会降至 0.043 美元/千瓦时,比 2019 年再次下降 18.87%。根据国网能源研究院的预测,预计到 2020 年,我国陆上风电平均度电成本将下降至 0.287 元/千瓦时-0.539 元/千瓦时,到 2025 年我国陆上风电平均度电成本将下降至 0.421-0.447 元/千瓦时。

  长期来看,风电成本的降低对于全球风电行业在未来持续快速发展具有关键性意义,而通过风电设备的技术进步降低风电成本、提高发电效率,实现风力发电的市场化竞争已经成为风电平价上网最为重要的实现途径。未来,风电行业为了实现进一步的降本增效,对智能化的制造设备需求将不断增强。

  由于我国工业自动化、智能化发展起步较晚,许多工业制造企业仍旧是劳动密集性企业,自动化生产水平较低。随着全球工业进入智能制造时代,我国推出《中国制造 2025》的战略方针,新一轮的智能化科技在工业的各个领域开始普及。当前风电行业正处于从人工加工到自动化加工的转型升级过程中,整体风电行业正积极提升企业研发、生产、管理和服务的智能化水平。对于风机叶片制造企业来说,提升自动化、智能化生产水平既是大势所趋,也是帮助企业获得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之一。随着我国智能制造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国产设备有望走出国门,在国际市场占领一席之地。

  我国智能制造设备行业整体起步较晚,早期相关设备基本由国外厂商主导。随着我国对智能制造行业的重视以及自动化、智能化技术的快速进步,特别是《中国制造 2025》发布以后,国内涌现出大量智能制造装备企业,技术水平逐渐赶超国外产品,逐步实现国产替代。在风电叶片专用设备制造领域,也同样经历了国外品牌依赖到国产替代的过程。业内企业主要包括海德里希、德派、2KM 等国外品牌企业。近年来,随着国产品牌综合实力逐渐增强、技术更新更快速、服务响应更到位、产品设计更贴合客户需求,本土化优势不断显现,国外品牌市场占有率逐渐下降,部分企业已经退出中国市场,国内风电叶片设备制造企业数量较少。

  海德里希集团(Hedrich Group)成立于 1963 年,总部位于德国法兰克福。主要业务包括设计和咨询、设备技术、数据管理、服务、改进,主要产品包括浇注树脂绝缘设备、压力成型机、混料和计量系统、油/纸干燥和稳定处理、真空压力浸渍等,主要应用行业包括电子、电气、汽车、医药、风电、复合材料等。1996 年,海德里希在中国投资建立全资子公司海德里希(厦门)真空机械制造有限公司,主要负责海德里希在中国地区的进口设备的安装调试,为用户提供备品备件及售后服务。

  德派公司(Dopag)成立于 1970 年,是德国海葛凯集团(HUK)旗下从事定量涂胶和混胶设备生产的制造商。主要业务为处理单组分材料,如硅胶、油脂、润滑剂和胶粘剂,以及多组分材料,如聚氨酯、树脂等,主要产品包括定量泵及元器件、单组份定量系统、双组份混胶系统、自动涂胶系统、动态混合头等,主要应用行业包括汽车、航空航天、新能源、电子、轨道交通、轮船、医疗等。2010 年,德派进入中国市场,成立德派(上海)计量科技有限公司。

  德国 2KM(2 Komponenten Maschinenbau)成立于 1976 年,总部位于德国科隆。主要业务为各种粘度的聚氨酯、环氧树脂、聚酯纤维、甲基丙烯酸脂、聚硫化物和有机硅胶的加工和处理,主要产品包括真空树脂灌注机、高分子混胶机(Polymix)、工艺齿轮混合设备(PGM)、流程混合设备(PFM)、有机硅加工设备(LSR)等,主要应用行业包括航天、汽车、铸造、风电、医疗、电子、海运、包装等。

  厦门维克机械设备有限公司成立于 2005 年,位于福建厦门。主要业务为智能设备和智能方案的研发、设计、生产、销售、安装、售后及服务。主要产品包括真空反应釜、环氧树脂真空浇注设备、真空定量灌封设备、真空压力凝胶设备、真空混料设备等,主要应用于中高压开关、干式变压器、电抗器、互感器,及汽车点火线圈、高压包、传感器以及小型电子元件等领域的生产。市场范围包括中国、韩国、日本、土耳其、越南、印度、马来西亚等。

  智能制造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是能够帮助用户实现自感知、自学习、自决策、自执行、自适应等功能的新型生产方式。我国智能制造行业起步较晚,产、学、研的整体科技水平与美日欧等先进国家仍有较大差距,智能化的软硬件缺乏自主研发技术,高端传感器、操作系统、关键零部件主要依赖进口,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智能制造的发展。我国智能制造业企业的整体智能制造技术有待进一步提升。

  随着风电等新能源行业的快速发展,传统能源逐渐被替代,电网的消纳能力将受到考验。新能源发电普遍存在一些不可避免的缺陷,例如受天气影响较大、发电时间不稳定,间歇性明显,而且发电量不稳定、电能质量也不稳定,这些都会对电力系统造成一定冲击。在风电资源更为丰富的三北地区,由于电力系统、政策等原因的限制,多余发电量无法上网又形成资源浪费。储能技术可以通过自身吸收释放能量从而实现高效调峰调频的功能,来应对电力系统调节和电力供需关系中存在的不匹配问题。

  然而,我国储能产业起步较晚,相较于发达国家早已形成的成熟的运行机制,目前我国的储能行业尚未建立起完整的产业链。技术方面,大多储能技术处于研发、示范阶段,且部分关键技术及材料尚未突破,依然依赖进口。市场方面,储能市场仍处于培育期,相关领域对于储能技术的接纳程度有限;储能的多重价值未在当前价格体系中得到充分体现,储能的价格补偿机制尚未完全建立,储能等灵活性资源市场化交易机制和价格形成机制的建立仍需一定时间。产品方面,储能产品的成本和安全性等方面,仍需继续改善。

  风电叶片生产企业在对叶片进行大型化、轻量化、智能化的转型升级过程中对自动化设备的要求不断提升,产品更新迭代加快,研发支出相应较高,且目前处于行业转型升级的初期阶段,该趋势将持续对相关设备制造类企业带来影响。由于风电行业在我国发展较晚,在装备技术方面可以学习借鉴的先进技术较少,主要依赖风电叶片生产企业提出自动化设备需求以及自主研发能力,装备产品定制化程度较高,导致行业内企业普遍研发成本较高。

  风电叶片生产技术逐渐从原先的手糊生产复合材料工艺,发展到如今的自动化混胶、自动化真空灌注工艺,在技术层面上实现了人工到机器自动化再到智能化的升级,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产品质量和良品率,降低了环境污染,改善了工人的工作环境。在技术升级过程中,保证风电叶片质量是风电叶片生产商的技术重点,也是风电叶片生产商在选择生产设备时首要考虑的因素。

  风电叶片具有一套完整而复杂且对工艺要求极高的生产制造流程,且直接关系到风电机组的安全、可靠、高效运行,同时随着叶片向大型化、轻量化不断发展,制备过程中对脱泡、混胶、灌注、腹板工装、打磨、切割等环节要求亦不断提高。相关生产设备均需研发先进的技术工艺并根据长期积累的专业领域技术经验才能实现高精度、高稳定性、高效率以及智能化,从而帮助客户提升整体制造水平,缩短生产周期、提高产品质量的稳定性、降低废品率,进而减少人工成本、降低原材料耗用、提高生产管理效率,实现智能工厂的转型。

  对于新进企业来说,由于缺乏研发和技术储备,工程经验不足,无法快速响应市场需求,存在较为明显的技术壁垒。

  智能制造装备行业是先进制造技术、信息技术和智能技术的集成和深度融合,在中国的发展尚处于初级阶段,行业人才缺乏已成为制约智能制造发展的重要瓶颈。风电叶片智能装备所处智能制造装备行业需要具有机械、电气、电子、复合材料、工业软件、人工智能等跨领域多学科知识综合和集成运用的能力,目前人才的培养与引进主要依靠企业在项目中的培养。据数据分析预测,2020 年智能制造领域人才需求预测 750 万人,人才缺口预测 300 万人;到 2025 年人才需求预测 900 万人,人才缺口预测 450 万人。作为工业智能设备提供商,由于一般为非标定制化生产,除上述专业技术人才外,还需要大批对客户需求、产品特征、生产工艺乃至关键核心部件深入了解,具备丰富项目管理经验和专业化的技术型市场营销人员。

  我国风电叶片生产技术发展较晚,相应的风电叶片智能制造设备行业在起步前期也较国外发达国家相对落后,早期相关设备基本由国外厂商主导。部分国外知名企业,如海德里希、德派、2KM 等均成立于 20 世纪 60、70 年代,具有丰富的行业经验,随着国内市场需求的不断增加,其开始逐步在国内设立子公司。在发展初期,国内风电叶片生产商的技术来源主要通过收购国外风电叶片公司、购买风电叶片技术、购买生产许可证、自主研发等方式。在风电行业规模不断扩大的过程中,我国对专用设备制造行业不断重视,自动化与智能化技术也得到了快速发展,国内风电叶片生产企业及相关设备制造企业逐渐积累了丰富的生产及研发经验,这些经验是经过长期的生产实践、与客户不断的交流反馈、对行业的深刻理解中总结而来,后进入者很难获取一手的生产经验,难以迅速占领市场。

  风电行业近几年在国内发展较快,且行业集中度逐渐提升。风电叶片厂商已经逐渐建立了稳定的上下游客户关系,形成了较稳定的生产装备采购模式及渠道来源。对于下游客户而言,为确保产品质量的稳定性,一般不会轻易改变供应商。因此,获取稳定的下游风电叶片客户资源将是企业核心竞争力之一。

  相关行业资料普华有策咨询《2022-2028年风电叶片智能设备行业专项调研及投资前景预测分析报告》,同时普华有策咨询还提供产业研究报告、产业链咨询、项目可行性报告、十四五规划、BP商业计划书、产业图谱、产业规划、蓝、IPO募投可研、IPO工作底稿咨询等服务。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TAGS标签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