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新兴能源  地热

校园埋忠骨 英雄您是谁

■“寻找王团长”融媒体系列报道①

编者按:

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讲好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根据地的故事、英雄和烈士的故事,加强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把红色基因传承好,确保红色江山永不变色。”

大别山区一所村小里,因何长眠着32位烈士?“王团长”是谁?他们背后有着怎样的故事?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中国教育报今起推出《“寻找王团长”融媒体系列报道》。通过寻访,还原那段鲜为人知的红色历史,把英雄的故事讲给师生听,讲给青少年一代听,激励他们继承先烈精神,坚定不移跟党走,把红色江山世世代代传下去。

大别山,英雄的山。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这里领导创建了鄂豫皖苏区。解放战争时期,刘邓大军千里挺进大别山。为了革命胜利,20万大别山儿女献出宝贵生命,用鲜血凝结成伟大的“大别山精神”。

近日,采访组来到大别山西麓的湖北省大悟县,追寻那段可歌可泣的历史。记者在该县教育局的资料中发现,该县黄站镇一所乡村小学里,长眠着32位革命烈士。

烈士墓为何会在一所村小里?这背后有怎样的故事?记者决定到熊畈小学进行采访。

汽车在莽莽群山中穿梭,时而爬坡,时而下坎。“大悟是山区,也是著名的革命老区。从这里走出的开国将军有37位……”说起大悟县的红色历史,县教育局的朱光道老师如数家珍。脚下这方热土,处处留有红色的印记。

一路颠簸,终于抵达熊畈村,熊畈小学就在村口。

学校有一座三层教学楼,校园中央挺立着一棵巨大雪松,几乎与教学楼同高,枝叶繁茂,苍翠欲滴。雪松之下,就长眠着32位烈士。

烈士墓呈六边形,占地近100平方米。墓门正面足有七八米宽,分为三部分。

记者将墓碑仔细地查看了好几遍,发现上面没有烈士的名字,也没有关于烈士事迹的记述。

“据村里老人讲,墓里有32位烈士,其中有一位姓王的团长。但多年来,我们始终不知道烈士的姓名。”熊畈小学校长陈其悟遗憾地说。

他介绍,这32位烈士,有的牺牲在红军长征时期,有的牺牲在“中原突围”时期,还有的牺牲在解放前夕。

一寸山河一寸血,一抔热土一抔魂。

新中国成立后,熊畈村的乡亲们多次集资为烈士修墓。1957年修建了简墓,1964年,由当时的公社组织,“寻了上好的石材做碑,从外地买来了雪松种下”,建成了现在的烈士墓。

从1957年至今,60多年来,熊畈小学师生一直悉心守护着烈士墓。

村民熊志德老人对烈士墓最早的记忆始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当时学校在村东边的九重屋办学,每年清明,学生们都拿着自制的小白花,到这里为烈士扫墓。”

1996年,村里把熊畈小学迁建在烈士墓边的空地上。从此,烈士墓就成为学校的一部分。早上一入校门,老师们就带领学生打扫烈士墓;晚上放学后,老师们还会再绕烈士墓巡视一圈……

陈其悟总是对孩子们说:“烈士们为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把生命都留在了熊畈,但我们能为他们做得实在太少了。”

今年是建党100周年,陈其悟和师生们有一个心愿:通过寻访,争取找到王团长和烈士们的名字,了解那段尘封的历史。最好还能找到烈士的亲人,让烈士的亲人来学校看看。同时,向孩子们讲好烈士们的故事,加强爱国主义教育,让孩子们从小坚定听党话、跟党走的决心。

师生们的心愿令我们动容。记者决定,与他们一起寻找,记录下烈士的故事。

《中国教育报》2021年06月15日第1版

作者:本报记者 张婷 张晨 李柯

上海汽车违章查询 http://www.xinzhiliao.com/sj/dongji/13130.html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 标签:我们结婚了121020
  • 编辑:王虹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