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电力能源  火电

自己成往事老电厂迎来新生

  对于关注首都雾霾的市民来说,2015年的早春是个不平凡的季节。3月19日,京能石景山热电厂燃煤机组关停。第二天,国华热电厂燃煤机组关停。人们铭记了这一刻的情景:长安街那最后一根庞大的工业烟囱终于完成历史,不再冒出滚滚浓烟。这表明,在的地理版图上,令世界瞩目的清洁空气行动计划已到了关键性的阶段,四大燃气热电中心将陆续替代旧式的燃煤热电厂,为彻底改善空气质量、优化能源结构打下决定性的基础。

  关停前的高井热电厂(资料) 石景山热电厂关停前的最后合影 京能京西热电厂工作情景

  对于关注首都雾霾的市民来说,2015年的早春是个不平凡的季节。3月19日,京能石景山热电厂燃煤机组关停。第二天,国华热电厂燃煤机组关停。人们铭记了这一刻的情景:长安街那最后一根庞大的工业烟囱终于完成历史,不再冒出滚滚浓烟。这表明,在的地理版图上,令世界瞩目的清洁空气行动计划已到了关键性的阶段,四大燃气热电中心将陆续替代旧式的燃煤热电厂,为彻底改善空气质量、优化能源结构打下决定性的基础。

  通过走访,我们了解了这样一个历史形成的困局,长期以来的供电和冬季供暖,主要以大唐高井热电厂、京能石景山热电厂、国华热电厂、华能热电厂4家燃煤热电厂为主力,尽管4家企业都有持续的、大手笔的节能技改和环保升级的投入,始终保持同类机组的领先水平,但与燃气热电联产机组相比,仍存在机组规模小、能源效率低和排放污染重的问题。

  在采访得到的材料中,一个个全新的数据始终令人欣慰:预计明年4大热电厂全部关停后,每年将减少二氧化硫排放约1万吨,氮氧化物1.9万吨,粉尘3000吨,燃煤消费将减少920万吨,占全市压减燃煤目标的70%左右。这就使首都市民有了一个踏实的念想,以后冬天的将重回蓝天的怀抱中,白云和星星将有望成为日夜间标志性的天空主角。

  每年到了的供暖季节,从长安街往西,行走在西大望的人们都可看见一根不停吐着白色水蒸气的巨囱。它高高地矗立在那里,高达240米,好像是巨人一般。从东面驱车进城,司机们一看到“长安街最后一根囱”,就明白即将到达市区。

  位于CBD核心区的国华热电厂,与周围时尚前卫的街区,形成了强烈的反差。从朴实的厂门,到工业时代标志的厂房,无不显示出它的与众不同。它是整整一个工业时代的发展缩影,诉说着曾经的梦想。查阅资料,它的前身是第一热电厂,1957年在西大望破土动工,是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前苏联援助建设的“156”项重点工程之一。

  1958年9月20日我国第一台高温高压汽轮发电机组在这里投产发电,开创了热电事业的历史先河。1960年3月16日,曾视察该厂的建设工程,详细询问每一项目的发展前景。第一热电厂不负众望,从建成起就承担了化工、纺织、印染、制药、酿造等行业的用电和蒸汽供应,同时还担负着、、驻华和重要宾馆的供热采暖任务。

  走在面露老态的厂区里,我们确实感受到它几十年来承担首都“心脏跳动”的重载和吃力,引以为豪的“囱”也因日夜喷出污染物而曾经备受质疑。关停后,“囱”了它难得的状态,原本嘈杂的厂房变得安谧,周围行进的工人们也多是轻松的表情。要知道,这根“囱”停止使用,将消减燃煤130万吨,竟占全市燃煤电厂压减燃煤总数920万吨的14%。

  很多人担心国华热电厂原来承担的供电和供热任务怎么办?我们问厂区人员,他们答道,我们这个大机组彻底退出了历史舞台,以后的任务将由东北燃气热电中心代替。

  工人们所提及的东北燃气热电中心,设在高安屯,它是市全力建设的四大热电中心之一。目前,西南热电中心(扩建草桥热电厂)、西北热电中心(高井)、东南热电中心(扩建华能热电厂)部分都已竣工投产。下一步,东北热电中心的建设自然将成为全市关注的焦点。

  至此,市的地理版图上将首次呈现四个热电源点,像四个鲜红的火炬点,分布在城市的四面。有专家称,今后能源基础设施的布局将更为合理,能源结构将得到极大优化,形成对中心热网和城市电网的主力支撑。专家的一句话最让动:“以后城市中心热网供热和本地电力生产全部清洁化。”

  “全部清洁化”,是从地理学、经济学、环保意义上引申出来的最新词语,它赋予首都一种城市的品格、一种建设的动力、一种受益子孙的功业。

  出了繁华喧嚣的市区,往京城的西部去,就是美丽的永定河。在永定河畔,石景山脚下,西临永定河和丰沙铁,北靠京门铁和公有一座巨大的热电厂,宽阔的厂房,高大的烟囱,如同是永定河畔工业时代的“巨人缩影”,这就是京能石景山热电厂。

  3月19日,京能石景山热电厂燃煤机组关停了,周围的人们再也看不到它吐露着白烟的样子了。京能石景山热电厂虽然偏居京城一隅,但是它却有着众多的。它是市第一家现代化大型股份制发电供热企业,曾被誉为“电力工业战线上一面旗帜”。不过,如果寻根溯源,京能石景山热电厂所在地曾经是京师华商电灯股份有限公司石景山发电分厂旧址,其历史最早可追溯到1919年。

  我们查阅史料知道,二十世纪初期,当时的地区电力供应还尚未进入寻常百姓家,只有宫廷和区有发电的电灯房。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商人抢先在东交民巷设立“电气灯公司”专供区用电,并拟在区外筹建电厂进行供电的商业扩张。面对外国资本在华扩张的,为振兴民族工商业,时任记名御史、刑部员外郎的史履晋、御史蒋式瑆和候补同知冯恕发出,募集股金准备成立京师华商电灯股份有限公司。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清商部批准了呈文。

  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华商电灯公司在前门西顺城街26号(今前门西大街41号的供电局址)辟建了前门电厂,主要供应衙门、军政机关、工商企业及富家大户用电及繁华段灯照明。八年(1919年),华商电灯公司又在西郊的广宁坟村新建石景山发电分厂,陆续安装锅炉12座、透平机3座、发电机3座,发电量共达17000千瓦,并于1922年2月向京城送电。

  上世纪八十年代,在原石景山发电厂的旧址上拆除全部设备,爆破并拆除全部建筑物,重新建设了大型热电厂——石景山热电厂。经过几十年建设,建成了总装机容量达80万千瓦的供热机组,大大缓解了西部地区紧张的用电和供热。

  高井热电厂位于石景山区的高井村西侧,东临京门公,西距永定河1公里。这家热电厂1959年12月开工兴建,分五期建设,至1974年10月最后一台机组建成,历时15年,先后安装10万千瓦汽轮发电机6台、锅炉8台,发电装机总容量60千瓦,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京津唐电网的主力电厂。

  说起高井热电厂与石景山热电厂是“姊妹花”,不仅是因为它们地理距离近,在高井热电厂筹建时,市电业管理局明确要求由石景山热电厂负责建设工作。1960年,正当高井热电厂设备安装进行准备的时候,原本负责供货和提供技术支持的苏联方面突然中断供货合同,撤走技术人员。面对这种情况,高井热电厂自己组织了技术人员,发奋图强,硬是啃下了这块硬骨头。每当提到这段历史,遇到的高井电热厂职工无不自豪地说道,石景山热电厂是我们民族资本的工业,而高井热电厂是我们自主建设的电厂。

  到了今天,这两个出身不同的热电厂却要卸下沉重的包袱,勇敢面对历史的机遇,迎来的新生。

  高井热电人形容自己工厂的感是这样的:“从一直向西,在28公里外的西山脚下、永定河畔。”进入厂区,在宽阔、碧绿的花草丛中,一根银灰色的转子整齐地陈放在黑褐色的大理石台座上,标牌上注明这是国产第一台100兆瓦汽轮机组的高压转子。

  亚洲首台9FB型燃机、国内首台9FB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机组配套余热锅炉、国产首台350MW全空冷发电机组、国内首台9FB级机组实现机组一键启停……这些载有盛誉的“第一”,标志着一个老厂所有的荣耀,然而今天的“弃煤用气”,更预示老电厂犹如涅槃的凤凰,有着无尽的艰辛和更加旺盛的生命力。我们从材料中读到,去年10月12日凌晨,高井热电厂燃气热电联产工程“一拖一”机组整套168小时满负荷试运一次顺利通过,集控室内掌声响成一片。化学制水、燃机就位、余热锅炉吊装、汽轮机扣盖、启动炉点火……这些看上去普通的工业术语,一一在试验中成功化为现实,高井热电人用“重大里程碑节点”这样的词句组合来比拟,我们这才意识到其中的“煤与气”转型是多么不易。

  我们发现,高井项目施工场地非常窄小,南侧是铁,北面是高井村,东侧是老厂,西侧是其他企业厂区,基本没有固定的施工场地,施工设备量又非常大。据说,工程现场人数最多时达2000多人,动态性强,只能靠严格的安全制度来管理。

  今天当人们走进高井燃气热电厂,根本看不见冒着白烟的高囱,也听不到设备机器运行的轰鸣声音,映入眼帘的是独具匠心的厂房外观设计和绚丽跳跃的色彩。在整个现代化的厂区,最像传统工厂的地方可能就是那座机力通风塔,因为加装了特殊的挡音设施,所有震耳欲聋的声音都被挡在里面。细看挡音墙上的金属吸音板,貌不惊人,但却可以有效降低流水和进风所产生的噪音。

  在高井热电厂厂区里,实测仅55分贝左右的噪音,漫步厂区内,安静得甚至能听到脚步声。据说,技术人员利用国际流行的噪声预测软件对厂区声场分布进行了模拟,对不同区域设计了分功能、差异化的降噪治理方案。新型烟囱与融为一体,加装了先进的消音设施,吸音板、挡音墙被做成了建筑立面装饰。这些都是我们在一般工厂里看不见的,得益于有别于传统的环保设计。

  我们在厂区欣喜地了解到,高井厂成为世界首个在燃气电厂CCS技术研究示范项目,烟尘排放几乎为零,可最大限度减少氧化物排放量。最新一项统计显示,与同等发电能力且加装脱硫脱硝装置的燃煤机组相比,该项目每年约可减少二氧化硫排放量1350吨、氮氧化物排放量2200吨、二氧化碳排放量195万吨,而一向视为高危的烟尘排放已毫无踪迹可寻。

  一座绿色环保型城市示范电厂的建成,光靠先进的设计、艰苦的劳动还远远不够。高井热电厂的燃气轮机机型为国内首次应用,因此连一份中文资料都没有,需要营造共同学习的整体氛围。我们探访到,通过“种子”培训模式,光是在员工培训阶段就备用了五万多篇的资料库,其中包括翻译各类专业资料800余篇、5000余页,各类专业培训教材近六十万字。

  那座印着“1960年”字样的烟囱着高井半个多世纪的岁月,也印证了曾经的污染,那么眼前这座拔地而起的城市示范电厂就承载着高井人昂扬向上的蓝天志向。

  我们注意到,从地理概念去理解,四大热电中心配套水电气热市政工程项目同样引人瞩目。电厂主体工程投资284亿元,而配套工程投资也多达193亿元,可见配套热网项目也是异常复杂而艰巨,预示着城地下经历一场场“穿膛而过”的。地下管线网络科学密布,与地面相映衬,彰显着一座城市的智力和活力。

  专家介绍说,四大热电配套热网项目有两大特点,一是管径大,断面大。管径最小的为DN1000,最大的为DN1400,隧道断面最大的约为8×7米;二是均为由远端向城区人员、建筑密集区域敷设,实施难度很大,绝大部分必须采用暗挖或盾构的施工工艺。所以有人称,该项目是市供热历史上规模最大、范围最广、最复杂的管线建设项目。

  光是西北热电中心配套热网就得设计329座竖井,要负责办理规划、环保、立项、招标、建设、园林、政、水务、交通、铁等十大类行政许可,要完成与沿途4个行政区、9个街道、13个乡、33个村属地管理的对接和配合工作。在实施过程中,需穿越24条河流(通惠河、丰草河、河、坝河等)、6条地铁(4号线号线号线条铁(京包、京九、东北环线条高速(机场第二高速、京开、京通)、5条城市快速(二、三、四、五环、阜石)等,需要这些专业单位的外部配合和许可。

  我们得到这样一个日常的工作场景:西北热电中心配套热网穿山工程采用定向爆破,隧道长度近1.8公里,实施地点位于城区。每天爆破前,技术人员要根据岩石质量的优劣、爆破震动、居民房屋测试数据来控制量,每天爆破两次,凌晨4:00,工人们开始钻炮孔、装起爆、排险验炮,然后是除渣、做支护,直到下午15:30第一循环的工作结束。第二循环的工作则从15:30启动,重复上一循环的工序,到次日零点结束,所产生的碎石用20吨的卡车也要运七八趟。

  西北热电中心天然气管线要从西六环铺到西北热电中心,别看只有16.3公里,全线却因为地形关系需要穿越各种“障碍”,共计穿越铁、道、河流18处,包括道5处、河流9处、铁4处。譬如在高井沟施工现场,管线米的沟底铺设,但是正值汛期,建设的同时又不能影响高井沟这条石景山西北部主要河流的行洪功能。施工人员考虑多种方案,最后决定采取河底全线暗挖的方式,把工作井像插“吸管”一样竖着插进河道,每100米插一个“吸管”,把直径1米、长12米的天然气管线通过“吸管”放入河底进行铺设。

  在西峰寺沟施工现场,管线则成了“穿山甲”,翻山越岭、下山过河。由于地形存在近40米的落差,燃气管线要先从门头沟的卧龙岗山山顶垂直深挖,挖进22米后再沿着山形向北倾斜7度继续暗挖106米,最终穿越西峰寺沟。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